聚焦行业的急诊科医生,彰显了郑晓龙的
2024/5/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提起导演郑晓龙,你最先会想到他的哪部作品?《甄嬛传》?还是《芈月传》?
得益于这两部古装大作,“郑晓龙”这个名字,除了在业内颇有名气之外,在圈外,也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但是,在他漫长的导演生涯中,“古装戏”绝不是全部。
郑晓龙曾执导过多部电视剧作品,类型涵盖了各个方面。例如轻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生活剧《北京人在纽约》、家庭伦理剧《金婚》、年代剧《红高粱》等等,无论知名度还是作品成绩,那都是响当当的。
而如今,郑晓龙又带着一部现实题材新作——《急诊科医生》来了。
时隔十六年,郑晓龙再度回归医疗剧
该剧由乐视花儿影视出品,郑晓龙、刘雪松执导,娟子编剧,张嘉译、王珞丹、江珊等人主演。
改编自点点的原创剧本《人命关天》,是一部现代医疗题材剧。
对于这一类型的剧目,郑晓龙其实是有些驾轻就熟的。早在十六年前,他就拍摄过同属医疗题材的《永不放弃》,并以此奠定了国产医疗剧的风格基调。
十六年来,郑晓龙始终将《永不放弃》看作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对它的喜爱程度,甚至超过了《甄嬛传》。
因为他认为,《永不放弃》让他感受到了作品背后难得蕴含着的人文关切。
“我对作品所讲述的人精神层面的东西,以及从中表达出来的那种人文关怀特别感兴趣。但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有很多剧本在写生存层面的故事。”“《永不放弃》中大量的结构、情节、细节都讲的是人精神层面上的事,所以我更愿意把这样的东西拍出来。”
可以说,正是《永不放弃》促发了郑晓龙对医疗剧的兴趣,让他对这一题材始终念念不忘,才有了《急诊科医生》的诞生。
《急诊科医生》的保留与成长
从某些方面来看,《急诊科医生》与之前的《永不放弃》有一定的重合度。
例如讲述的,都是“急诊科”的故事。
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每天,医生和护士都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病人和病例,他们的处理方法,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
将故事背景设定在这里,无疑能更加丰富故事的元素、案例,让故事保有戏剧冲突和戏剧张力。
还有主创团队,在《急诊科医生》的阵容中,我们可以看见不少熟悉的名字。
导演郑晓龙不用多说。原著作者点点,是《永不放弃》的编剧。她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医院从事多年临床和行政工作,历经数年、搜集了几十个真实案例,最终创作出作品《人命关天》。
演员江珊、苏小明,都出演过《永不放弃》,江珊更是《永不放弃》中的女主角。此次再度进行合作,几人显然配合非常熟练了。
但在此基础上,《急诊科医生》又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例如对于医疗细节的把控。有了《永不放弃》这样高质量的前作,郑晓龙对于《急诊科医生》的专业度呈现变得更加严苛。
在拍摄前,医院的急诊科主任等一众专家来帮助审核剧本。整个拍摄过程中,专家团队全程跟进,为医疗细节把关。每拍完一个镜头、一场戏,都需要得到专家的认可才算通过。
剪辑方面,《急诊科医生》的节奏显然更快。
第一集,急诊科室第一次出现,就用了多个镜头描绘:呼啸而来的救护车、载着病患的手推治疗车、呼喊医生的病患、穿梭在病人间的医生、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抢救手法……一下子就将这里的繁忙状况展现了出来。
导演郑晓龙称,“把急救拍成战争场面”是这部剧的重要理念。
“有很多场戏,比如连环车祸、大规模烧伤等,一送来就不是一两个病人的问题,而是数十个甚至上百个需要抢救的人。这跟在战场上的救援没有区别,人数最多的一场戏有多个演员在场。”“在大场面戏中又有很多小场面,得拍摄非常多的画面,后期再将这些画面剪在一起。”
另外,对于故事的讲述,《急诊科医生》也更加专注。该剧讲述了急诊科主任医生何建一与海归医生江晓琪从一开始的互相审视,到互相理解、渐生情愫,并携手克服种种困难,救治患者,救赎自我的故事。
虽然有恋爱、办公室斗争等元素在内,但却还是与“穿着白大褂谈恋爱”的剧有所差别。例如剧中,何建一与江晓琪因为治疗理念的不同,多次产生矛盾。这不是为了打造“欢喜冤家”,而是为了凸显对于人性和精神层面的思考。
总的来说,《急诊科医生》中的一切元素保留与丰富,基本上都是以“急诊科”为前提,并为此服务的。
不忘初心,着力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
早前在接受采访时,导演郑晓龙就多次表示,他最看重的,就是《急诊科医生》关于精神层面的追求。
“中国发展到今天,早就应该在更高的层面上去讲人的故事。而《急诊科医生》就是这么一个片子,它基本上不是在一个生存层面上结构故事,而是在人的精神层面,人的尊严、人格、人性的高度上结构故事,没有太多的生存困扰。”
基本每一集,都会贯彻这样的“人文关怀”。例如前两集,就有一个肠穿孔的孕妇被送进急诊科治疗,引发了一场关于“保大还是保小”的人性拷问。
农民工手被机器压断,何建一与江晓琪就“是否截肢”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在何建一看来,如果不切除,虽然有几率好转,但也有可能面临骨头坏死,进行二次手术,这对于病人的精神、经济,都将造成巨大的压力。但江晓琪认为,既然有恢复的可能性,就不应该轻易进行手术,而是要尊重病人的选择。换句话来说,这其实也是对“生命的质量与尊严”的探讨。
还有急诊科收治了没有家人的糖尿病患者、被人抛在厕所里的弃婴,既是对社会事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