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大婴儿肚脐外鼓,父亲竟一刀划开放气
2021-3-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临床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8012.html
出生才41天的男婴肚脐外鼓,无知的父母居然找来刀片,在孩子肚脐上划个小口子,说是要帮孩子放气,结果导致小肠外流,足足有四五十厘米长。面对如此无知的父母,抢救的医生们不由吓出一身冷汗。
婴儿小肠从肚脐眼流出,有休克征兆
下午1点多,医生接到急诊通知,有个小孩小肠从肚脐眼跑出来了,医院来。于是急忙赶到急诊等候。
1点30分左右,随着耳边传来救护车的声音,医生们冲出急诊室,赶到门口。车门打开一瞬间,眼前的一幕着实让人心里咯噔一下。
一名男婴平躺在床上,旁边坐着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是孩子的父母。此时孩子的脸色惨白,手脚冰凉,已经有休克的征兆。
最令人心疼的是,裸露在肚子上的一坨小肠,足足有四五十厘米长。由于被卡的时间比较长,其中一段25厘长已经发黑。
于是医生为孩子进行了紧急手术,手术过后,孩子被送回到ICU。
孩子肚脐鼓起,父母竟用刀片划开
虽然孩子的手术很顺利,但一直有个疑问在医生的脑海里,那就是小肠怎么会跑出腹腔的。
然而,就在其询问孩子父母时,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原来是孩子父母发现孩子肚脐鼓起来,以为肚子里有气,就想给他放放气。于是,父母找来刀片,在肚脐上划了个小口子。本以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谁想反而害了孩子,顺着破口,小肠夺口而出。
伴随着疼痛,孩子哭闹的厉害,小肠也是越跑越多,吓得夫妻俩医院。
“这样无知的父母真是头一回见。”医生说,万幸的是父母没有划破小肠,否则就更危险了。
这都是“疝气”在作怪
01
什么是小儿腹股沟斜疝?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新生儿期即可发病,总体发生率为0.8~4.4%,早产儿则更高,可高达30%;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2倍,右侧多见,也可能发生于两侧。
在腹股沟或阴囊口附近出现包块,一般无痛无痒。仔细的家长会发现,当孩子哭闹、活动时包块变大,孩子安静、平躺、睡眠后以后包块就缩小或完全消失。
02
如何识别小儿腹股沟斜疝?
方法一:可以用手摸,观察宝宝在哭闹或剧烈运动后腹股沟或阴囊处是否有肿物突起(看似像个“小包”),一般平卧或睡觉时可消失,或用手轻轻按摩后可消失。
方法二:医院检查,做彩超检查即可诊断。一般小孩疝气不易被发现,因为孩子年龄小,无法表达,这就要求家长多注意观察,特别对于新生儿,由于平时包裹得比较严实,所以当发生疝气时,家长不易发觉。
03
如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目前根治小儿疝气唯一的方法是手术。一提到手术,家长就会说能不能不手术?孩子是不是可以自愈?
1岁以前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有自愈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年龄越大,自愈的机率就越小。通常疝气是不会自愈的,随孩子年龄增大活动量增加,疝气越来越大,腹股沟肿块会增大,甚至降入阴囊,如发生嵌顿会造成肠坏死等严重后果。
小儿腹股沟斜疝最严重的危害是嵌顿。疝气一旦发生嵌顿,孩子会因肠道梗阻出现腹痛、哭闹、烦躁、呕吐、腹胀等表现。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无原因或突然出现这些症状,就应立即检查孩子的腹股沟是否有包块,医院检查。
此时,疝囊颈会压迫肠道出血,引发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另外,疝囊颈还会压迫精索血管,引起睾丸坏死,有的男孩腹股沟斜疝延误治疗最后不得不切除睾丸,造成终身遗憾。
所以及时治疗很关键。
04
如何预防小儿腹股沟斜疝?
√婴儿时期不要将宝宝腹部包裹太紧,避免人为增加宝宝腹腔压力。
√饮食多吃易消化、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减少宝宝持续啼哭、严重咳嗽。
√避免过早让宝宝站立。
▍来源:医院、现代金报;图片:百度图片
在看点一下大家都知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