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寿命与饭量有关系吗
2025/6/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虽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但健康长寿仍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尤其是老年人会更惜命。除了作息规律、适量运动、保证睡眠之外,膳食尤为关键。到底是吃得多好,还是吃得少好?饭量真的会影响人的寿命吗?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父母总为我吃饭发愁,因为我饭量小,还特别挑食,这不吃、那不吃的。他们想尽办法,变着花样给我做饭,甚至还带我去看过中医进行调理,就是为了让我多吃点。我妈经常对我说:你现在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好好吃饭的话,不长个子,脑袋也不聪明了。只要我能狼吞虎咽地吃完一碗饭,就会得到父母的夸奖。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家里包饺子,猪肉茴香馅的,我特别爱吃,一口气吃了三十多个饺子,那年我10岁。我爸高兴得合不拢嘴:“能吃就是福,这样身体好!明天咱们还包饺子吃!”
人一旦上了岁数,饭量就会越来越小。老人的各个器官慢慢衰老,肠胃功能减退、代谢变慢、自然就没有那么大饭量了。很多老人临终前的症状就是不吃也不喝,日渐消瘦,逐渐走到生命的尽头。很多人看一个老人身体好不好,也是通过饭量大小来衡量。如果老人能吃能喝,身体有营养就有抵抗力,不容易病倒。
从科学角度出发,饭量和寿命有关系吗?
上世纪80年代,NIA和威斯康星大学以恒河猴为对象展开研究。人类与恒河猴93%的基因相同,衰老方式一致。研究发现,每天进食量减少30%的猴子,最长寿命达到43岁,超过该猴群平均寿命20岁,30岁后其外貌和行为都没有衰老痕迹。减少进食量的恒河猴不仅外表更年轻,而且身体更健康,其癌症和心脏病发病率降低50%以上,糖尿病发病率为0。
美国塔夫茨大学营养专家苏珊?罗伯茨及其研究小组对名21~50岁的参试者研究发现,食物摄入量减少25%的人,血液中好胆固醇明显升高,肿瘤坏死因子(TNFs)减少25%,胰岛素抵抗降低40%,整体血压更低。
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NIA)科学家茱莉?马蒂森及其同事对多项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只需降低进食量,就能延年益寿。
这几项研究表明:“少吃点,更长寿”。
先来看一下,寿命相关的几个因素。
1、性别
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各年龄段的死亡率都低于男性。根据年人口普查数据,年中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3.64岁,中国女性平均寿命为79.43岁。中国老年学学会发布的数据也显示,我国百岁老人女性数量明显多于男性,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三。以日本为例,年百岁老人总共人,近90%的是女性,人,而男性只有人。
从各项统计数据来看,女性的寿命长短整体上高于男性,而长寿老人中女性的占比更是高达85%左右,就连一些脏器类的疾病,男性出现的时间也大约比女性早出10年左右。
2、遗传
有些人认为寿命天定。人的寿命在生下来的时候先天就已经定好了的。父母的基因已经决定了一个人的健康和寿命长短。根据科学研究,人的健康与四大因素有关,那就是:遗传因素、社会和环境因素、卫生服务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其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和环境因素占17%,卫生服务因素占8%,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要占60%。
长寿基因,是指一种特殊的可以导致人类寿命延长的变异基因。科学家在欧洲人身上发现攸关日本人长寿的一个基因,研究显示,世界上拥有该基因的民族,也能活得很长寿。
3、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长寿的基础。生活作息:不熬夜,晚上11:00之前睡觉,早上7:00起床,中午小睡半小时。
饮食规律:饮食要做到:“皇帝的早餐,大臣的中餐,叫花子的晚餐”。早餐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这是最好的饮食习惯。长期不吃早餐容易得胆囊炎、胆结石,午饭不按时吃容易得肠胃病,晚餐吃得多容易发胖、三高。
合理膳食:平时要少吃肉,肉吃多了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发病风险。要多吃蔬菜和豆类食品能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改善消化功能,减少便秘,预防直肠癌等疾病的发生。
坚决少抽烟:全世界最不好的习惯是抽烟。抽烟的人,易患气管炎、肺气肿或者肺心病,最后走向肺癌,这是死亡三部曲。
坚决少喝酒:喝醉一次酒,等于得一次急性肝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六种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是吸烟;第二就是酗酒。
4、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状况,会影响一个人是否能获得足够的医疗保健,以及他们是否会参与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锻炼身体、少吸烟等等。
5、医疗技术
医疗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会肯定会延长人的寿命,医学水平提高就带来了医疗效果的改善,以及现在的治未病、早诊早治的诊疗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非常好的窗口期。
抗生素和免疫的发展,以及成像、手术、心脏护理和器官移植的改进,都有助于提高平均预期寿命。寿命是一个大课题,可以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饮食是个人生活方式中的一小部分。那么,饭量大,寿命就会长吗?
年的一项国外有一项关于限制热量与身体健康的调查,以中年人为实验对象,分别是对照组与限制热量饮食组,分别采纳了体重、脂肪、体质等数据。该人体研究结果显示,限制热量组不仅体重、体脂率降低了,还延缓机体衰老、改善整体健康水平。也有人因为限制热量后,体重没有下降,却从这样的饮食结构中获取了益处,如稳定慢性病的病情等。
所以,饭量大小与寿命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会是影响寿命的决定因素。相比于吃得过饱,会带来一系列危害:热量摄入过多,增加肥胖、肠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病率。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把饮食控制在最佳范围,每餐都吃6~7分饱,对身体健康最有益。对于7分饱,很多人表示做不到,但其实你只要找对方法,如在餐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饮用少量的酸奶、牛奶,或餐前喝碗清淡的汤,就会起到减少正餐饭量的作用。
另外,注意吃饭的顺序,先吃蔬菜;接着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像豆类、蛋类、肉类;最后再吃主食,不仅有更强的饱腹感,还有助于稳定餐后血糖水平,对代谢综合征的人群最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