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肠坏死 > 症状概述 > > 肠脂垂炎

肠脂垂炎

2021-4-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肠脂垂为结肠带附近浆膜下脂肪局部聚集所形成的许多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突起。多见于盲肠和乙状结肠,在肠道外科手术中常作为辨认结肠的标志。

病因及病理

肠脂垂的供血动脉来自结肠动脉边缘支,其小分支进入肠脂垂,而静脉回流至一弯曲且管径窄小的静脉,这一血供特点加上肠脂垂内脂肪多而重,末端游动度大,大大增加其扭转和梗死机率,从而导致局部缺血引起炎症和周围水肿。乙状结肠、盲肠处有大量的较大肠脂垂,乙状结肠弯曲度大,肠脂垂旋转和扭绞更易发生肠脂垂炎,这与该病患者腹痛常发生于左下腹有关。据文献报道,肠脂垂炎的病理组织变化与发生时间有关,早期呈栓塞脂肪组织的充血,随之发生继发性炎性改变,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最终坏死组织为纤维组织所代替。

临床表现

原发性肠脂垂炎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白细胞和血沉多正常或轻微升高,与急腹症早期表现极为相似,常误诊为阑尾炎、Meckel′s憩室炎或胆囊炎等常见病。肠脂垂炎可于任何年龄发病,发病高峰在40岁,男性高于女性。临床症状往往很明显,但全身反应表现多不严重为其特点。

病例

患者左下腹疼痛就诊。

超声检查:

乙状结肠前壁浅面查见大小约13x9x22mm的稍强回声结节,边界较清楚,形态较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中心区域回声稍减弱,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结节可随呼吸与肠管一起移动。

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超声表现:

(1)腹部压痛最明显部位可见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实性包块,位于结肠旁,以高回声包块常见,呈卵圆型或不规则型。(2)大部分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点状、线状强回声;多数病灶边界不清晰,无包膜,水肿与周围组织分界模糊。(3)包块位置比较固定,紧贴结肠壁,挤压不变形,不随呼吸运动而上下移动。

(4)彩色多普勒通常无血流信号。

(5)绝大多数病灶周围无积液征象,极少数病灶周围有少量渗出液。

讨论

肠脂垂是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膜和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肠脂垂的供血动脉来自结肠动脉的边缘支,其中的小分支进入肠脂垂,而静脉回流经过一条弯曲且管径窄小的静脉完成,这一血供特点加之肠脂垂内脂肪多而重,末端移动性大,在静脉发生栓塞时,容易出现扭转及拉长,使其发生缺血坏死继而引发周围炎症及水肿反应。因乙状结肠含有的肠脂垂比较多、比较大,并且乙状结肠弯曲度大,活动度大,所以附着在乙状结肠的肠脂垂更易发生扭转坏死,故本病患者发生疼痛的部位常在下腹部,且以左下腹多见。肠脂垂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肠脂垂炎通常发生在上述原因,继发性肠脂垂炎常伴发于盲肠及结肠周围炎性病变,如阑尾炎、憩室炎等。

01

鉴别诊断: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为转移性右下腹痛,超声扫查时可探查到粗大的阑尾,壁增厚,或有粪石时可见到伴声影的强回声团,形成包块时周围组织水肿增厚、回声增强、边界不清,通常伴有周围不同程度的积液。

02

鉴别诊断:卵巢畸胎瘤

一般无明显症状,当蒂扭转时出现病变侧突发腹痛,压痛部位明确,超声表现为盆腔混合性包块,内见脂液分层征,周围可见液性暗区。

03

鉴别诊断:憩室炎

临床表现为发热、腹部的局限性压痛等,超声表现为结肠旁见袋状或指状包块向外突出,部分可及憩室腔内壁黏膜回声与结肠黏膜相延续。

04

鉴别诊断:输尿管结石

一般发生在单侧,表现为一侧腰腹部剧烈疼痛,向会阴部放射,超声检查通常可见一侧肾脏不同程度的积水,输尿管扩张,扩张的输尿管内可见强回声结石。

总结

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联合应用低频、高频超声探头细致扫查可对该病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费用。超声检查方便,可重复性优于CT及磁共振,可作为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温馨提示:

华西超声现已开通留言功能,点击右下角写留言,把您的想法告诉我们吧:)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网络内容审核:庄华编辑:潘非

看都看完了,不如点这里试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zzgs/20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