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
2021-3-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合肥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00114/7751293.html
放射性肠损伤(或称为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肠病)是盆腹腔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直肠癌和膀胱癌)患者接受盆腔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病变部位,分为小肠、结肠及直肠损伤。根据起病时间和病程变化,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持续症状3个月的称为急性放射性肠损伤,持续症状3个月的定义为慢性放射性肠损伤。急性期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呕吐和腹泻等,大部分呈自愈性;慢性期常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和出血,严重者出现大出血、梗阻、穿孔和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发生机制
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生主要源于放疗引起肠道血管损伤,肠道血管变少、血供变差、黏膜变薄,一旦有细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肠道炎性反应的愈合修复困难,会形成迁延不愈的症状
结直肠组织中,受放疗影响最大的是血管内皮细胞和肠道黏膜细胞:a.血管内皮细胞:结直肠器官中对于放疗最敏感的细胞。照射剂量和范围的影响:25Gy的剂量可以造成微小血管闭塞,使得组织供血不足;照射导致大范围的损伤,代偿和侧支循环就比较困难,会造成肠壁坏死、感染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b.肠道黏膜细胞:是除了血管内皮细胞之外,肠道放疗第二敏感的组织。如果肠道部分黏膜受损,旁边的黏膜会快速修复;但如果肠道全周损伤,附近没有再生的黏膜,就很可能导致永久的损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