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低导透皮给药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
2017-1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最新研究显示,近5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并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外科手术治疗是其重要手段。腹部手术患者由于术中暴露、牵拉和麻醉药物影响,术后胃肠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存在暂时性麻痹状态,12~24h内肠蠕动完全消失,其恢复一般需要2~4d,其间可引起麻痹性腹胀及肠粘连的发生。因此,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尽快恢复饮食,减少术后并发症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超声波作为一种能量形式,用来增强药物传递及其治疗功效,近来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并逐渐用于促进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年10月-年10月我们对结肠癌术后患者采用超声电导经皮透入中药大承气汤(胃肠宁)治疗,并将其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比较,从而观察超声低导药物透入治疗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超声低导经皮给药技术是近年来国外出现的一种促进药物渗透的新方法,它是通过电致孔、超声空化和现代离子导入技术的综合应用,起到协同叠加强力除渗的作用,它可将中药大分子胶体颗粒通过完整皮肤进入组织,在深部组织和脏器形成的药物浓度比口服和注射给药的浓度还高。因此超声低导给药也逐渐运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包括运用于腹部手术后及促进患者的肠功能恢复中。
结肠癌术后患者,由于受麻醉、手术的刺激,消化道功能暂时性减退或消失,表现为术后腹痛、腹胀、排气排便功能障碍[8,9]。因此促进腹部术后患者早期恢复胃肠功能十分重要,如何让术后患者尽早恢复胃肠功能也是外科医护人员积极思索的一个问题。试验表明,采用中药大承气汤通过超声低导仪经皮导入方法,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肠道容积,改善肠管血液循环,降低肠道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对术后消化道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作用,且安全性较高。由表1结果可知,试验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平均缩短9.0、17.3、30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均未出现皮肤痒疹或局部皮肤烫伤等并发症。可见超声低导经皮肤透入胃肠宁治疗,可促进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加速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缩短住院天数,促进康复。
为保证患者安全,在使用超声低导仪过程必须加强护理。超声低导药物透入治疗禁用于心脏起搏器、人工支架、人工瓣膜、严重心衰和局部皮肤破损患者,皮肤过敏患者、孕妇及新生儿慎用。使用过程出现局部痒疹,应立即停止使用。治疗期间应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治疗部位皮肤有无异常,避免烫伤。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3d内应避免用香皂清洗和揉搓治疗部位。
超声电导经皮透入中药大承气汤是帮助结肠癌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的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赛镝山东营运中心
加入我们让我们齐心协力
锐意进取不断攻克难关不断开疆拓土
期待各位与我们携手赛镝、共创辉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