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呕吐哭闹,竟然是肠子ldqu

2021-1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彭洋医生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6/9192509.html

“医生,孩子从早上到现在已经吐了7次了,这是怎么了?”一位王女士抱着一岁的宝宝,急匆匆地来到医院儿童门诊就诊。

询问病史与查体后,接诊的医生建议给宝宝做腹部B超。王女士十分犹豫:“孩子这么小,能不能不做?就开点药吧。”

在医生一番解释后,王女士带孩子接受了超声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孩子患了“肠套叠”!

要知道肠套叠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必须尽快治疗,否则可能会出现肠管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是肠套叠?有哪些症状?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近的肠系膜套入附近的肠腔内。

2岁以下婴幼儿好发,尤其是6-12月龄儿,男孩发病多于女孩。由于患儿年纪小,不会表达,往往会延误病情。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为腹痛(阵发性哭闹)、呕吐、便血、腹部包块。

腹痛(阵发性哭闹):年龄大的孩子会说肚子痛,不会表达的孩子可能只表现为哭闹不止,静止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反复发作。个别小年龄的患儿开始即以面色苍白、精神差、嗜睡为主,接着进入休克状态,而哭闹、腹痛反而不明显。

呕吐:频繁,初为奶汁或食物,之后为胆汁样物、肠内容物。

便血:肠套叠时,肠粘膜渗出的血液和肠粘液一起混在大便中而排出果酱样大便。

腹部包块:在哭闹的间歇期,可在右上腹触及腊肠样的包块。

大多数的孩子并不会出现以上所有症状,而仅仅出现以上的一项或几项。比如开头提到的孩子只出现频繁呕吐,腹部没有触到包块,也未排果酱色大便。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医,如果以上医院,往往提示病情较重。

为什么会出现肠套叠?

如果患肠套叠的儿童本身具有潜在疾病,如Meckel憩室,肠息肉,肿瘤,过敏性紫癜等,我们称之为继发性肠套叠。

但婴幼儿肠套叠几乎没有以上疾病,也就是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即原发性肠套叠,肠蠕动的正常节律发生紊乱可能是其诱因。

原发性肠套叠的可能诱因:

饮食结构改变:婴幼儿易发生肠蠕动紊乱。如增添辅食,饮食结构的改变诱发肠蠕动紊乱而诱发肠套叠。

病毒感染等其它原因导致回盲部集合淋巴腺肿大。

肠炎:病毒或细菌性肠炎导致蠕动紊乱均可能诱发肠套叠。

回盲部解剖因素。

免疫反应不完善:肠套叠多发生于一岁以内,该年龄段机体免疫功能还不完善,肠壁局部免疫功能易受损,蠕动紊乱而诱发肠套叠。

季节和气候与发病率有一定的关系,春季多见,可能与春季小儿呼吸道感染较多有关。所以平时家长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做好防护,让孩子少“感冒”。

同时,家长们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习惯,勤洗手,规律添加辅食,减少胃肠道负担。

肠套叠如何诊断?

超声检查是门诊怀疑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肠套叠典型的超声图像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医生还会根据患儿的病情考虑是否增加腹部平片和腹部CT等。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准确、方便、可重复等优点,在儿科运用广泛,家长们不必担心可能带来辐射等问题。

肠套叠怎么治疗?

病程不超过48小时而全身状况尚好者可进行空气灌肠复位。

如肠套叠超过48小时而全身情况显著不佳,高度腹胀,怀疑或确诊继发性肠套叠,小肠性套叠等情况则需手术治疗。

肠套叠的治疗取决于病程的长短及严重程度,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肠套叠作为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大多数发生在原来没有肠道器质性疾病的患儿,肠蠕动的节律紊乱被认为是肠套叠的可能诱因,有些孩子临床表现并不典型。

所以对于频繁呕吐的宝宝,家长要想到有发生肠套叠的可能,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预约挂号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jczd/210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