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讲堂过敏性紫癜的高发季节,相关知
2021-4-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www.shcymc.com/2020/hongguanjingji_1216/41024.html
病例1
明明(化名),9岁,因“双下肢皮肤紫癜,伴腹痛2天”入住我院肾脏科。医生查体发现:腹痛呈持续阵发性加重,双下肢可见散在紫癜,脐右侧固定性压痛,腹膜刺激征(+),腹部包块不明显。在随后的腹部B超显示:孩子肠管横切面呈“同心圆”征象,纵切面呈“套筒”征象。
即确诊为过敏性紫癜并肠套叠,转至我院外科治疗。
病例2
亮亮(化名),8岁,因“双下肢皮肤紫癜,伴腹痛1天”就诊于我院肾脏门诊,诊断为“过敏性紫癜”,遂在门诊输液治疗。输液治疗后,亮亮腹痛缓解。医生建议次日住院治疗,因疼痛缓解,家长坚持拒绝住院,所以孩子继续在门诊输液治疗。
2天后,亮亮再次出现腹痛并疼痛难忍,只能入住肾脏科,腹部立位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并发肠穿孔,遂转入我院外科行手术治疗。
过敏性紫癜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它是一种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等。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3月份为过敏性紫癜的高发季节,多数为食物(如鱼虾)、药物(磺胺类、抗生素类等)、花粉及细菌疫毒感染等因素所致。其基本的病理改变是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全身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均可受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病因是由于某些特殊物质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炎性渗出、水肿和出血。
病变严重时还可发生坏死性小动脉炎,最终可致胃肠功能紊乱、蠕动规律失调和肠壁供血不足,部分肠管痉挛而发生肠套叠。
套叠发生后牵拉肠系膜,使肠壁静脉回流受阻、肠壁瘀血、水肿或血栓形成而引起肠壁坏死和穿孔。
过敏性紫癜可并发肠套叠、肠坏死穿孔和腹膜炎等急腹症而危及病人的生命,但其多发生在症状缓解后又再度出现新鲜皮肤紫癜而且腹痛进一步加剧时。在遇有下列临床表现时,应考虑过敏性紫癜合并有外科急腹症:
①腹痛多为剧烈阵发性绞痛,难以忍受。腹痛部位由不固定变为固定,腹部可触及腊肠样肿物,界限清楚,活动可,伴有血便。
②腹胀明显,有固定的腹部体征,当出现腹膜刺激征时,应考虑肠坏死和穿孔。
③在紫癜治疗过程中,腹痛症状不缓解,且有加重趋势或病人的一般状态突然恶化,此时,行腹部X线和B超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温馨提示:
过敏性紫癜伴腹痛难以忍受、腹部有包块的患儿,应警惕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肠穿孔,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全文终
推文创作
●素材:齐爱华●排版: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