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肠坏死 > 检查诊断 > > 肠菌那些事儿

肠菌那些事儿

2020-9-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7064742.html

虽然肠菌与我们一同进食

但是它们并没有跟我们抢食物

因为我们分解和吸收食物主要是在小肠里

那里几乎没什么肠道细菌

而在肠道细菌高度集中的地方

我们整个消化进程已基本完成了

留下来的都是等着被运出去的食物残渣

肠道细菌分解掉我们无法消化吸收的东西

所得的这部分营养也会回馈给我们

牛跟我们刚好相反

吃草长肉的秘诀就在它菌群的位置上

牛的菌群处于消化道很靠前的地方

都在它的前胃里

它们自己都懒得去消化一下

就直接交给了拟杆菌们

等拟杆菌先把消化准备工作做完了

它们才自己接手

牛的胃由4个胃室组成

瘤胃(牛肚)、网胃(蜂巢胃)、瓣胃(牛百叶)和皱胃(真胃)

饲料按顺序流经这4个胃室

其中一部分在进入瓣胃前返回到口腔内再咀嚼反刍

这4个胃并非连成一条直线

而是相互交错存在

前三个胃为食道的变异

没有胃腺,不分泌胃液,统称前胃

最后一个与人的胃类似,又称真胃

简单来说,前面三个是储存食物

最后一个负责消化

除此之外

菌群在前胃还有另一个好处

细菌富含蛋白质

从吃饭这个角度来看

它们根本就是一块块迷你小牛排

等它们光荣退休以后可以直接向下滑进下一个胃里

在那里直接被消化掉

相当于一个自给自足的蛋白质供应链

啮齿动物的肠菌分布和人类一样

集中在消化道的尾端

为了不浪费肠菌小肉排

它们会选择再吃回去

没错

它们会吃掉自己的便便

真是简单又环保

消化分解这项活儿其实细菌在肠子外面也可以完成

比如酸奶就是由细菌部分消化了的牛奶

牛奶里的大部分乳糖都被分解转化成了乳酸和较小的糖分子

所以酸奶在口感上会比牛奶偏酸甜一些

乳酸还可以让牛奶里的蛋白质凝结

这就是为什么酸奶会比牛奶稠

细菌不仅仅是消化食物这么简单

它们同时还生产新的物质

比如葡萄酒的余香

所谓余香是因为细菌需要时间来完成工作

它们在舌头靠里的地方

余味就是食物在被它们加工后释放出来的味道

品酒师品出的味道

主要取决于他们舌头上的菌群

在西方人的饮食中

有90%的营养来自吃进去的食物

10%来自细菌每天的给养

所以体重这个问题

不仅仅关系到你吃了多少卡路里

还关系到那些每天和你同吃同喝的细菌兄弟都是谁

关于肥胖

假说一

肠道里有太多的“发胖”菌

所谓的“发胖”菌其实都是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小能手

它们通常不会放过食物里最后一点卡路里

全部都吸取出来贡献给主人

研究发现

超重人群的肠道菌群多元性较低

特定的细菌会占主导地位

尤其是那些代谢碳水化合物的细菌

假说二

新陈代谢疾病导致炎症指标升高

这个指标是指轻微偏高的亚临床炎症

细菌老老实实待在肠黏膜上

大家相安无事不会把它怎么样

但如果肠道菌群成分不佳

再加上吃饭偏油腻的话

就会有太多的有害细菌随着脂肪进入血液

身体就会进入轻微的炎症状态

细菌的信号物质也可以加载在器官上

从而影响到它们的代谢机能

比如依附在肝脏或者脂肪组织上

促进这里的局部脂肪堆积

同样受影响的还有甲状腺

细菌释放的炎症信号会阻碍它的正常工作

这样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就会变少

直接导致了脂肪燃烧的速度减慢

急性炎症会消耗身体的大量体力让人变瘦

而亚临床炎症则会让人变胖

假说三

肠道细菌决定胃口

如果晚上10点你突然想吃一条夹满焦糖花生

且有巧克力包衣的士力架

之后又忍不住吃了一袋薯片

这不一定是你聪明的脑袋在作怪

而是你肚子里焦躁难耐的细菌们

这个假说还是挺靠谱的

因为对我们来说一顿饭吃什么吃多少

可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对于细菌来说可就是性命攸关

那怎么让我们听话呢

要引起大脑对某种食物的兴趣

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大脑被一个严密的血脑屏障保护着

这是一个防止大脑受外界化学性伤害的自我保护系统

能通过这道屏障的

只有单糖、矿物质或者类似的小分子

以及类似于神经传递物质的脂溶性物质

细菌可以制造出能通过屏障的小分子

比如酪氨酸和色氨酸

这两种氨基酸在大脑中分别可以转化为多巴胺和血清素

多巴胺就是恋爱时让人死去活来的爱情激素

血清素就是“幸福荷尔蒙”

血清素太低会引起抑郁

而酒足饭饱之后的饱腹感就是血清素带来的幸福感

聪明的细菌充分利用了我们自身的激素来达到它们的目的

如果我们可以满足它们的愿望

作为奖赏

它们会间接分泌多巴胺和血清素

我们自然也会变得开始渴望它们渴望的食物

很多实验都表明

如果我们按照细菌的需求吃饭

我们体内传递饱腹感的信号物质就会明显地增多

但想一想肠道菌群做出的贡献

人家吃饭的时候要点话语权也是应该的

它们是免疫系统最重要的教练

是消化吸收时得力的助手

是维生素的生产商

还是解除食物发霉和药物毒素的大师

等等......

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坏人

我们肚子里的肠菌也是

坏人通常都有个特点

他们只是想要最好的——为他们自己

坏蛋一

沙门氏菌

可以用一种最意想不到的方法潜入到你的餐桌上

比如溏心蛋

和没煮熟的鸡腿

是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沙门氏菌不耐高温

所以煮熟是可以放心吃的

它其实是爬虫类动物肠道里的常住居民

通常只要高于10摄氏度

沙门氏菌就会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

立马全心投入制造下一代的工作中

它们周身有许多细小的鞭毛

可以在肠子里游来游去

直到找到一片可以抓牢固定的肠黏膜

然后从那里钻进肠壁细胞

引起细胞发炎

为了尽快地把这些致病因子冲洗出去

细胞里就像开闸放水一样流出大量的液体进入肠道

从而引起腹泻

当免疫系统碰到了不认识的沙门氏菌

作为见面礼

它会在自己的库存里找一顶合适的“帽子”送给远道而来的客人

稍微调适一下

然后交给“制帽商”给上百万的沙门氏菌每人都做一顶

这合适的“帽子”就是相对应的抗体

被扣上“帽子”的沙门氏菌立刻变得老实多了

沉重的“帽子”让它们无法自由游荡

攻击力也大大削弱

实验室里的抗体试剂就是挑选出来的几顶“帽子”

如果哪顶“帽子”合适的话

戴上“帽子”的细菌就会沉成一团

医生可以根据帽子来判断沙门氏菌的种类

坏蛋二

幽门螺旋杆菌

全世界有一半的人胃里都有幽门螺杆菌

在这个充满破坏性极强的胃酸和消化酶的袋囊里

幽门螺杆菌设计了两大生存战略

第一,它可以生产出强碱的代谢物

中和掉周围的胃酸

第二,它可以钻进胃黏膜下面

胃黏膜本来的作用就是保护胃壁免受胃酸侵蚀

躲在胃黏膜下面便可以高枕无忧

马歇尔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的罪魁祸首

他做了个科学壮举

喝下了含有幽门螺杆菌的液体

如愿导致了胃炎

并不是每一个有幽门螺旋杆菌的人都会得胃病

但大部分的胃病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这是因为不同的幽门螺杆菌

它的危险程度也不一样

危险型的幽门螺杆菌有两个主要的特征

一个是“CagA”基因,负责产细胞毒素

这类菌株长有一个微小的针管

可以把毒素注射进细胞

另一个是“VacA”基因,负责产空泡毒素

它可以引起胃细胞形成空泡

使细胞坏死

如果你胃里的幽门螺杆菌有这两个基因里的一种或两种

那你得胃病的概率就比较大

另外

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下栖息建窝

在那里搅来搅去

导致胃黏膜这个保护屏障变得脆弱

结果就是富有攻击性的胃酸不仅把食物消化掉了

还顺带着把自己家的细胞也消化掉了一点点

要是这些细菌还是带小毒针或者有空泡毒素的品种

胃细胞还要再遭受额外的摧残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里

差不多有1/5的人胃壁上都有小的损伤

而大约3/4的胃溃疡和几乎所有小肠里的溃疡

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再者损耗掉的细胞

需要由胃里的干细胞制造出来的新鲜细胞迅速补充上

但如果需要补充的细胞太多

干细胞负荷过重

忙中出错产个癌细胞也是有可能的

差不多1%的幽门螺杆菌携带者会患上胃癌

而没有感染的人患癌概率低40倍

由于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和胃炎

溃疡和癌症之间的关联

马歇尔和瓦伦于年被授予了诺贝尔奖

这中间整整经历了20年

那么幽门螺旋杆菌作为消化道常驻民

伴随人类进化了几万年

免疫系统是怎么容忍的了呢

科学实验发现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

得肺癌和中风的概率大大降低

可以保护人体免遭哮喘折磨

还可以降低患湿疹的概率

简直让人又爱又恨

坏蛋三

弓形虫

猫肠子是弓形虫的故乡

也是最终宿主

它在猫的肠子里繁衍生息

其他所有的动物都只是帮助弓形虫

从一只猫过渡到另一只猫的“出租车”

科学叫“中间宿主”

这个小小的生物虽然是单细胞

但它的遗传基因要比细菌复杂许多

细胞膜的结构也不一样

它的人生也比细菌精彩太多

一只猫一生中只会被弓形虫感染一次

且从猫咪肚子里拉出来的新鲜弓形虫才具有传染性

但是它们可以存活很长的时间

对健康的成年人来说

弓形虫不会有太大危害

有的人会以为自己得了轻微的流感

而大多数人可能连症状都不会有

但是如果怀孕期间感染上弓形虫

那就大事不妙了

弓形虫可以通过血液感染胎儿

会对胎儿造成严重或者致命的伤害

这么说的话

似乎只要不是孕妇

感染上弓形虫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直到琼安·韦伯斯特做了一个实验

发现感染了弓形虫的小白鼠表现和平时完全相反

它们变得充满冒险精神

更喜欢待在盛猫尿的盒子里

要知道一只正常的老鼠

不管这辈子有没有见过猫

它都会避开猫尿绕着走

这是对危险天生的直觉

已经牢牢的编进了生物程序里

而弓形虫会驱使着它们自告奋勇的奔向地狱

这下科学界彻底炸锅了

要知道小型哺乳动物到大型哺乳动物只有一步之遥

那么弓形虫是不是也可以影响我们做出错误的反应

丧失对死亡的恐惧

从而做出“猫食”般的自杀行为呢

答案是——“会”

科学家们从交通事故的现场抽取血液样本

发现感染上弓形虫的人

出交通事故的比例确实要高一些

尤其是宿主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的时候

(弓形虫没有进入冬眠状态)

这也能解释自杀或者自虐人群对疼痛感的享受

科学界对此有两种解释

其一是感染弓形虫

其二是弓形虫的代谢产物

可以和大脑中某一特定受体结合

发出懒散的信号

让人变得没有动力

这个受体和止疼药的受体是同一个

作用原理和止疼药类似

使人处于半麻痹状态

另一方面

感染弓形虫后

免疫系统会激活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

通过耗竭细胞内的色氨酸

来逼迫弓形虫进入冬眠状态

因为弓形虫喜欢吃色氨酸

可惜色氨酸也是身体制造血清素所必需的物质

血清素就是幸福荷尔蒙

少了它就会引起抑郁

所以清除寄生虫的同时

也会导致大脑里少了血清素

情绪自然好不了

弓形虫最喜欢寄居的地方

是肌肉和大脑里

大脑里准确地说是三个地方

杏仁核、嗅觉中枢和脑门后面的大脑区域

杏仁核主管恐惧感

嗅觉中枢可能解释为什么小鼠会喜欢上猫尿的味道

而脑门后的脑区域

每时每刻都在创造新的想法

脑海里闪过无数个念头

就是指的这片区域

弓形虫挑选这里寄居

可以直接为自残自杀的念头推波助澜

以上所有实验分析证明

弓形虫并不是个老老实实的寄居客

这个发现开启了一个医学研究的新时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jczd/189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