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熊孩子误食13颗磁力钢珠交警医

2023/12/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www.zherpaint.com/bzlf/kkjs/m/1271.html

12月16日15点30分,毕节市大方县两岁多的小蕊(化名)因误食多颗磁力钢珠多日,出现腹疼、呕吐、昏迷等情况,医院检查后,需急转多公里外的省城贵阳紧急手术。

因考虑从大方县到贵阳市需要两个多小时,进城后,又正值交通高峰时段,堵车情况会十分严重,家属万分着急,贵州交警得知信息后,派警车在高速路出口处为其开道护送。   与此同时,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也做好准备,一场“生命接力赛”紧张开展。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宣教科是第一个知悉情况的部门,医院汇报。院医院应急救治预案。

因孩子为吞食异物多日,病情严重,担心孩子在路上病情有反复,儿童消化科医生联系了高速路上的家长进行指导。   等待孩子入院期间,医院急诊科、儿童消化科、小儿外科、麻醉科手术室、放射科、保卫科等相关科室主任安排部署,做好了营救患儿的充分准备。   17点30分左右,患儿在交警开道护送下,抵达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快!快!”医院,救治人员立刻接手。     该院急诊科、消化科、小儿外科、放射科专家根据初步诊断及x光片和CT等检查,判断孩子吞食的磁性钢珠已经经过胃部,卡在小肠段,无法通过胃镜和肠镜取出,需要进行外科开腹手术取出。

孩子母亲听说后,因着急过度现场晕倒,医护人员一边安慰家长,一边紧张有序地进行救治。   经过相关术前检查,20点30分,孩子进入了手术室,在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徐华和麻醉科手术室主任邓奇等医护人员3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和努力下,终于从小孩肠中取出了异物,共13颗彩色磁力钢珠。     因13颗磁性彩色钢珠磁性较大,在孩子肠内粘附肠壁,相互吸引连同肠壁聚集成环状,导致肠道10处缺血坏死穿孔,但钢珠已取出,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各方面情况逐渐恢复。

看着小蕊转危为安,家长高女士激动万分,她衷心感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专家及医护人员挽救了孩子的生命,感谢交警及好心人给予的大力帮助,“是这场‘生命接力赛’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全家人永生难忘。”

“磁力珠又称巴克球,因为可变化不同造型,趣味十足,商家称它既可以开发大脑智力,又能提高创造力,所以深得大人和孩子们的喜爱,一些磁力珠外观色彩鲜艳,与糖果类似,因此年龄较小的孩子特别容易误食。”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主任虞梅介绍,医院收治类似病例已有多起,小孩吞食了多枚磁力珠后,因为钢珠自身磁性,可能会在体内互相吸引聚集,造成局部肠壁的缺血、糜烂、溃疡,最终形成多处穿孔,会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提醒广大家长特别需要注意,看护好孩子,尽到监护责任。延伸阅读

“熊孩子”吞食的异物主要以下几大类:

虞梅告诉记者,该院每年收治多位吞食各类异物的“熊孩子”,这些异物卡至气管、消化道、胃肠道等,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   为此,她罗列清单,希望各位家长都仔细阅读,哪些小玩意儿不能让孩子把玩。   1、硬币、磁力钢珠、游戏币、弹珠、棋子等,其中硬币发生的情况最多。这类异物对孩子损伤相对较小,大部分能够自行排出,但也可能会滞留胃内。危害极大的是近期市场上售卖的磁力钢珠。   2、以纽扣电池占比最高、危害性最大。纽扣电池进入孩子胃肠道后容易被胃酸等胃肠溶液腐蚀,4-6小时会导致化学物质泄漏,需短期内取出,否则危及生命。   3、枣核、牙签、鱼刺等,此类异物容易划伤食道,引起局部感染、穿孔、主动脉弓大出血。   4、棒棒糖棍、铁钉等,此类异物可能留滞胃内,不易排出,引起胃黏膜损伤甚至是穿孔。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丹

实习生张僡编辑胡锐编审李劼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hlcs/22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