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务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小导管解决大问
2021-3-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肠梗阻治疗病例分享:
患者贾某,男,80岁,以“腹胀1天,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为主诉入院,入院后立即使用胃肠减压治疗。治疗2日,贾某仍不见好转,精神差,睡眠差,低热,腹胀、腹痛,恶心,无呕吐,胃肠减压每日引出分泌物约ml,腹大如鼓。分析原因
普通的胃肠减压管由于长度较短,只在胃腔内进行吸引,所以只能吸引胃内积存液体和胃液,而对于小肠内潴留的液、气体,尤其是低位小肠内的潴留物不能直接进行吸引,因此位置稍低的小肠梗阻,单纯胃管减压,无法到达梗阻的部位,不能很好地吸引出潴留的食物和气体,所以肠梗阻的缓解率较低。
同时,高度膨胀的肠管存在肠粘膜屏障的破坏,肠管壁呈现严重的缺血状态,极易造成细菌移位,以至发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等,造成不能阻断的恶性循环,加重对机体的损害。
治疗方案选择
方案一:继续胃肠减压,禁食、水,采取灌肠等保守治疗(遥遥无期);
方案二:手术治疗(手术风险大,严重时进行部分肠切除等);
方案三:介入治疗(无创,疗效迅速)。
介入治疗
我院外二科引进肠梗阻导管微创治疗肠梗阻技术,并与传统中医相结合,相辅相成,开创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新模式:
一、利用肠梗阻导管对肠腔进行有效减压;
二、通过导管灌注中药及中药灌肠,攻下通肠,行气导滞;
三、中药热奄包热敷,活血化瘀,促进肠功能恢复。
外二科医生与家属沟通后,立即对贾某在无麻下DSA引导行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术后第一日,肠梗阻导管引出消化道分泌物约0ml,贾某精神明显好转,诉腹胀、腹痛消失。术后第二日,贾某排气、排便;口服碘对比剂行消化道造影。术后48小时造影证实肠道通畅,未见梗阻。进食两日后未复发,拔除肠梗阻导管。
贾某顺利出院,避免了手术创伤及保守失败导致肠坏死等风险。
带你一起了解肠梗阻……
什么是肠梗阻?
图示:肠梗阻患者,可见腹部肠管明显扩张,并伴有大量高低不等的气液平面,这是肠梗阻的典型表现。
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ction,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肠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
肠梗阻的表现:(1)以往有慢性梗阻症状和多次反复急性发作的病史。(2)多数病人有腹腔手术、创伤、出血、异物或炎性疾病史。(3)临床症状为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腹胀及停止排气、排便等。
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而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
肠梗阻治疗方法
肠梗阻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膨胀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以及感染和毒血症。这些改变的严重程度视梗阻部位的高低、梗阻时间的长短、以及肠壁有无血液供应障碍而不同。因此,一旦确诊为肠梗阻,实施胃肠减压是针对肠梗阻所必要的急救处置措施。
肠梗阻导管微创治疗肠梗阻技术具有治疗周期短,见效快,创伤小等特点。使用硅胶材质的肠梗阻导管,在影像设备(DSA)引导下可顺利通过幽门引导前行进入梗阻部位,快速有效解除梗阻,减轻肠壁水肿,恢复肠道功能,为肠梗阻保守治疗创造了条件。
其原理是将导管插入梗阻部位,对梗阻上方的肠内容物直接进行减压吸引;导管长cm,管身由医用硅橡胶制成,生物相容性优越。经DSA透视引导下置入小肠达梗阻段,进行有效肠道减压及药物灌注。
外二科业务简介胃肠外科、胸外科、甲乳外科、头颈外科、肝胆外科、周围血管外科、疝外科等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治及胸腔镜、腹腔镜微创疾病的诊治;擅长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胃癌根治、结肠癌根治、疝修补术及乳腺肿物微创旋切除术等。
综合介入、周围血管介入常见病的诊治,如:各部位肿瘤穿刺活检,囊肿、脓肿穿刺引流、硬化治疗等;各部位肿瘤的化疗灌注、栓塞、消融等;出血疾病的栓塞等(咯血、呕血、便血、流鼻血、脾破裂、肝破裂、肾破裂、产妇大出血等);各部位血管、腔道、管道狭窄扩张成型、支架置入术等;空肠营养管置入、肠梗阻导管置入、PTCD等。
外二科—
张云祥主任:
禹志副主任:
供稿外二科法浩
医院
“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
开通快速诊疗绿色通道
24小时急救—
策划:徐鸿斌|编辑:郑磊杨文燕楚惠玲
医院院歌《爱的承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