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的肠道耐受量

2020-7-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维生素C肠道耐受量

斯通博士从古病理学的角度提出人不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C是一个遗传基因缺陷,并论证,要纠正人类这一先天缺陷,每天应补充维生素C2~4克,体况紧张时则要达到每天15克。这与当时美国国家推荐量60毫克以及我国现在推荐量毫克有天壤之别。那么,人每天到底可以吃多少维生素C呢?美国卡思卡特医生通过几十年救治几万重症患者的经验得出结论,人体对维生素C有一个肠道耐受量,超过这个耐受量,会发生轻度腹泻,而没有其他副作用。

卡思卡特年轻时曾是骨科医生,他对人工股骨头颇有研究。当时的人工股骨头是一个英国人发明的,医院都用它为股骨颈骨折病人置换股骨头。然而,这种产品经常引起骨股头所在的髋关节发生糜烂和坏死,令许多医生很迷惑。

卡思卡特也常因置换手术的失败而苦恼,他下决心要找出其中原因。他研究发现,人类的股骨头并不是球状的,而是扁球状,但原来的人工股骨头却设计成了球状,这样,髋关节处的磨擦力就在某些点过于集中,从而发生炎症,造成糜烂。

卡思卡特于是发明了新的人工股骨头,其形状更接近人类股骨头的形状,从而克服了原有产品的缺点,为股骨颈骨折病人带来了福音。

然而,卡思卡特却常为自己的病痛苦恼,他经常患严重的呼吸道感染,自幼就有中耳炎。年,卡思卡特看到鲍林写的《维生素C与普通感冒》一书,他仔细阅读了这本书。根据书中的介绍,他开始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结果令他震惊,自幼困扰他的病痛,居然在短期内彻底好转。

自此,卡思卡特对维生素C的功效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他决心要研究维生素C,决心之大,最终竟促成他放弃了当外科医生,专门用维生素C治疗各种疾病。据报道,截止年,他用维生素C成功治愈感染性疾病及其他各种疾病2万例以上。

卡思卡特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疾病方面有重大发现。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对各类感染性疾病都有效,但一个人到底能随承受多大的剂量,以及多大的剂量对该种疾病有效,这在医学界尚无人研究。

当一个人口服维生素C达到相当的量,即24小时0.5~克时,由于肠道渗透压的改变,会产生经微腹泻。卡思卡特将略低于此的量叫作“维生素C的肠道耐受量”,也就是一个人能承受的不引起轻微腹泻的量。

年,卡思卡特医生发现,病人的病情越严重,他对口服维生素C的耐受程度超高。治疗感染性疾病时,按肠道耐受量服用维生素C可以达到最佳效果;不同的人肠道耐受量不同;不同的疾病,肠道耐受量也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健康时与生病时)也不同。

卡思卡特观察到,重症感染患者的肠道耐受量通常很大,而当病人病情好转时,耐受量就变小。他曾对重症患都的肠道耐受量每天超过克感到惊奇,而几天之后,当病情好转时,耐受量的限度又降至正常值,每天4~15克。

于是,他建立了一套使用维生素C的标准,根据患者个体化特性的不同,亦即耐受量的不同,维生素C的用量有多有少。由于接诊病人众多,他积累了用这种所谓“正分子疗法”治疗多种不同感染的大量经验。

卡思卡特通过医疗实践总结出,只有维生素C的用量达到肠道耐受量的80%~90%时,才会对急性感染症状有效。他还指出,在某些情况下,症状可能不会被全部控制,但效果往往是很明显的,而且病情的好转经常是既彻底又迅速。

年,卡思卡特医生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归纳成“卡思卡特维生素C肠道耐受量表”。

根据欧文·斯通博士的理论,卡思卡特将维生素C比喻成人类“失落的应激激素”(loststresshormone)。由于抗坏血酸制造功能的丧失,人类好似遗失了一项护身法宝,在对抗疾病时,经常显得软弱无力,备受疾病困扰。

卡思卡特年曾经这样描述“诱发的抗坏血酸缺乏“可造成的后果:随着维生素C的严重匮乏,以下疾病的发病率必然增加:

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失调),如继发性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胶原病;对药物、食物和其他物质的过敏反应;慢性感染,如疱疹、急性感染的继发症、猩红热。

凝血机制紊乱,如出血、心脏病、中风、痔疮以及其他血管栓塞症

肾上腺功能被抑制,而不能恰如其分地应付体况紧张,如静脉炎,各种炎症、哮喘、各种过敏反应。

胶原合成异常产生问题,如康复能力减弱、伤疤过大、褥疮、静脉曲张、疝气、斑痕或皱纹扩展,甚至软骨磨损、椎间盘退化。

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如抑郁、疼痛耐受力降低、肌肉痉挛,甚至神经错乱、老态龙钟。

因免疫系统功能被抑制而产生的癌症,以及因不能解毒而产生的致癌因素等。

这并不是说维生素C的匮乏是这些疾病的唯一原因,而只是指出,这些系统功能的紊乱一定会容易染这些疾病。而这些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维生素C。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又叫腺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袭年轻人,曾在美国的中学和大学里流行。这种疾病的特征是全身淋巴结肿大,血液里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潜伏期为5~15天,发病时有头痛、疲倦、发热、畏寒,以及全身不适等明确症状,时有继发性咽喉感染和因淋巴细胞障碍引起的肝脏损害,以及脾脏、神经系统,心脏和其他器官的损伤。该病十分顽固,常规治疗的疗程短的可持续1~3周,多数情况需数月之久。

卡思卡特有用大剂量口服维生素C治愈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丰富经验。他确定了该病的肠道耐受量为~克/24小时,采用的治疗剂量是24小时服用12~25克。他认为,急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对验证维生素C的效果有典型意义,因为这种病的疗程在用和不用维生素C之间有明显的区别,而且可以由化验单来证明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否好转。

他曾医治过几个滑雪场的巡逻人员,几天之内,他们的淋巴结和脾脏就恢复了正常。当症状基本被控制住时,由于他们要回雪山一周时间,卡思卡特嘱咐他们带足维生素C。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必须连续、定时服用维和素C,当症状几乎完全被控制时,也并不能说明疾病已经痊愈,细菌和病毒已经彻底被消灭,因此必须继续服用。一般对该病而言,维持剂量不超过2~3周,需要多久,病人自己能感觉到。在没有彻底康复之前,一定要维持耐受剂量,感觉完全康复也要逐渐减少剂量,否则症状将反弹、复发。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世界上出现了一种可怕的疾病——艾滋病(AIDS),它的全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患者常常因为免疫力低下而患继发性感染,或者一种癌——卡氏肉瘤,最后导致死亡。

鉴于维生素C在控制其他病毒性疾病方面的成功经验,卡思卡特博士、卡梅化博士、鲍林博士在80年代初分别向美国主管医疗机构提出,用维生素C对付艾滋病,但没有得到响应。

卡思卡特于年发表过一篇研究报告,他采用大剂量口服维生素C和静脉注射维生素C的方法,每天剂量高达50~克,治疗了12个艾滋病人。从有限的观察中他得出的结论是:维生素C能抑制艾滋病的症状,减少继发性感染的发病率。

3年初,我国曾爆发过“非典型性肺炎(SARS)”,当时全国兴师动众,在进出交通要道检查入城人员,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年全球爆发“新冠肺炎”,全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动用大量人财物力抗疫,但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不断增长,到年5月27日确诊病例达到万多人,死亡近35万人。其实只要看看卡思卡特肠道耐受量表就会清楚,这是耐受量达到每天克左右的病毒性疾病。我们有理由疾呼:为什么不用维生素C!

卡思卡特医生在几十年内为几万名患者使用维生素C治疗各种疾病,最剂量达每24小时克以上。大量的临床经验显示,维生素C几乎对一切疾病都有效果,包括由自由基引起的疾病在内。

维生素C的价值在医学界一直有争议,其原因在于,以清除自由基为目的应用维生素C时,它的用量不充足。因为,一般在预防和治疗坏血病方面,小剂量使用维生素C即有效果,并无争议。在许多人的头脑中,维生素C是药物。因为,为治疗坏血病,60~毫克就够了,也就是一天一两片,跟药差不多。所有的药物(西药)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力求一两片解决问题。这就使许多人形成一种意识,对更有创意的大剂量运用维生素C产生怀疑的抗拒,一次吃那么多,行吗?

卡思卡特发现,维生素C在非常大的剂量时极有功效。随着维生素C用量由小到大,它的功效体现在三个迥然不同的方面。年,他形象地把这一发现描述为“维生素C的三张面孔”:

◆用维生素C防治坏血病,最高65毫克/日。

◆用维生素C防治急性诱发性坏血病,发挥维生素C的最大作用,1~20克/日。

◆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30~克/日。

卡思卡特指出,所获得否定结果或结果模棱两可的研究,原因都在于用量不够。他把为患者确定正确剂量的过程,称为肠道耐受量的定法。绝大多数人患病时,其维生素C的肠道耐受量均比平时增加。只有当维生素C摄入量接近一个极限,即接近肠道耐受量时,才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卡思卡特称此效果为抗坏血酸效应。

开始时,大多数患者服用含维生素C高的刺梨复合粉,溶于水后每小时一次。之后,当患者学会准确估计为获得维生素C效应需要多少剂量时,也采用片剂或胶囊。只有当患者对需要的剂量通过口服不能耐受时,根据病情严重性的需要,才采取静脉注射。失败的情况也有,往往由于对某些个体很难确定正确的需要量。

维生素C的第一张面孔,即其最低剂量,经常作为维生素起防治坏血病的作用。这时,它基本上是行使特定的新陈代谢功能,这些功能不存在争议,而且常常被提及。

在第二个水平上,即1~20克/24小时,是所谓维生素C的第二张面孔,维生素C仍作为维生素,但需要更大剂量才能保证发挥其维生素的基本功能。因为此时,在中度患病或受损的组织中,维生素C为“消灭”过盛的自由基,迅速被消耗。卡思卡特把这种维生素C缺乏的结果称为“急性诱发性坏血病”。正如许多文献所指出的,大量证据表明,在患病或体况紧张时,维生素C被急剧消耗。

服用维生素C达到第二水平线(1~20克/日),感冒症状可以有所缓解,但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治愈时间。许多感冒患者告诉卡思卡特,自从读了鲍林《维生素C与普通感冒》一书,服用维生素C后,他们数年来再没有患感冒,这令卡思卡特印象深刻。

慢性炎症的患者经常苦于这些炎症久治不愈,服用维生素C达到第二水平使他们第一次痊愈。在维生素C服用量的这一水平上,抗生素也可以协同发挥功效。数量惊人的中老年人因服用量达到这一剂量而获益非浅,原因正如欧文·斯通所述,他们均患有慢性亚临床坏血病。

维生素C服用量的第三个水平(第三张面孔),在卡思卡特之前尚没有人研究过,在这个水平线上,服用维生素C剂量从每24小时30克左右升至克以上。有一个最重要的概念是,在第三个水平线上,维生素C在行使上述两个水平全部功能的同时,几乎贡献了它所携带的全部电子。

达到这一剂量时,身体中的电子处于饱和状态,能够中和过剩的自由基,并驱使氧化还原电位下降,进入所在的组织。卡思卡特的研究表明,在这一水平线上,由自由基引发的炎症可以消除,或明显减轻。在许多过敏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例中,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得到控制,而细胞免疫功能则得到增强。

自由基是某些疾病经久不愈的基本原因,也是某些症状的起因之一。在每三水平线上应用维生素C可以使这些疾病有所好转或者完全治愈。

涉及自由基的疾病一直在增加,比如感染、心血管病、癌症、外伤、烧伤、辐射伤害、外科术后、过敏、自身免疫疾病、衰老。不少营养师已经使用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硒等,以平衡自由基,但未能取得显著效果。卡思卡特认为,有一个重要概念被忽略了,即量的概念。

从本质上说,如果你浇一桶水灭火,是水熄灭了火焰,而不是水桶。同理,是自由基清除剂携带的电子消灭了自由基,而不是自由基清除剂本身。也就是说,水用完了,就不能再灭火,自由基清除剂所携带的电子用完了,也就不能再消灭自由基。

绝大多数非酶类自由基清除剂(指体内不能制造、必须通达食物摄取的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硒等)所带电子,并非来自摄入的自由基清除剂本身,而是另有体内的来源。饮食中获得的自由基清剂所携带的电子,仅占体内所产生电子的一小部分。在第一次中和自由基之后,自由基清除剂必须再次由线粒体“充电”。

卡思卡特从下述事实得到启发:一位23岁36.5公斤的图书馆管理员,患了严重的单核细胞增多症,卡思卡特给她每2小时口服满满两汤匙维生素C,两天耗用了克维生素C,平均每天.5克而无腹泻。她在第3天/第4天已感觉很好,但仍每天依肠道耐受量服用20~30克,连续服用约2个月。卡思卡特后来又后接诊过许多年轻女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反应也都与那位图书馆管理员类似,即在患病的急性阶段,肠道耐受量均等比增长。

对口服抗坏血酸耐受量的增大,卡思卡特提供了一个有趣和实用测量疾病毒性的手段。也许它是疾病所含自由基的度量。于是,根据患者感冒时对维生素C的耐受量,比如恰好耐受50克而无腹泻,卡思卡特就将它称之为50克“感冒”,如果恰好耐受克而无腹泻,就称为“克感冒”。如此类推,还应该有克、克或克病毒性肺炎,克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患者状态趋好时,24小时可耐受20~25克,表示尚有些亚临床状况,应继续服用。

有慢性感染的病人(同时且有健康的肠胃)可以摄入极大量的维生素C。卡思卡特有一个慢性疲劳患者,他在过去几个月内曾服用24.2公斤维生素C,平均每天80克,即毫克。

卡思卡特个人在22年中摄入了大约.1公斤(4.3倍于他的体重,卡思卡特体重69.1公斤)维生素C,因为他患有慢性过敏以及慢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也就是说,他22年来每天平均摄入37克维生素C。

众多科学家认为,维生素C与人类存在着一种先天的亲和性。生病的时候,人类似乎特别需要维生素C,这一点克兰纳医生已经观察到了,而卡思卡特医生则进一步发现,一个人生病时,维生素C的耐受量和需要量,均随着疾病的严重性(毒性)同比增长,最高时竟达到每24小时克以上。

动物的这种同比增加和人体的这种同比增长,决非偶然的巧合,原因何在呢?

只有一种解释是符合逻辑的,这就是欧文·斯通博士的发现:人类的某一远古祖先丧失一体内制造维生素C的功能。然而,人类体内依然存在一套适合维生素C代谢的机能。在这一点上,人类与其可以在体内制造维生素C的灵长目祖先仍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人类丧失了在体内制造维生素C的机能,但我们却仍保留了利用维生素C的机能。人类只是丢失了在体内制造维生素C的一道“工序”,然而,依然保留着利用维生素C的各道“工序”。而且,即使数量极大(最高24小时克以上),我们的机体居然也能适应。

克是多少,这是仅次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一个量。我们一天蛋白质的需要量为50~克(按每公斤体重摄入1克计),食盐的需要量在10克以下。如果不是具有先天的亲和性,我们怎么可能耐受这么大的量。

可以说,维生素C与我们人类有亲缘关系,这是我们早年丢失的护身法宝。

主要资料来源:张科生《维生素C发现之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hlcs/186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