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ldquo稻小龙虾rdqu
2020-7-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可能治好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7157873.html
一提高小龙虾引种运苗成活率
图1:小龙虾生活环境图例
目前,困扰小龙虾养殖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长途运输成活率低下。应对措施是:
1.保持高溶解氧。无论是原产地或运输途中,还是放苗稻田,必须保持5mg/L以上溶解氧。
2.环境相对稳定。原产地、运输途中、还有养殖稻田的水温、PH值、总碱度、总硬度相对一致。
3.谨慎操作。使用地龙捕虾苗,需要勤取出,不能久困,以防缺氧;认真操作,减少应激和创伤。
4.安全运输。(1)千万不能造成虾肌体缺水;(2)严防短时缺氧;(3)使用适量麻醉剂减少应激;(4)使用消毒剂抑制病原菌;(5)严防有害物质(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
5.一定消毒后放苗。
二河南省小龙虾各月份发病规律
每年10月下旬到第二年的3月上、中旬期间,小龙虾基本进洞冬眠,池塘里几乎没有小龙虾活动,此阶段无病害。
3月中、下旬~6月份,水温逐渐升高,小龙虾逐渐出洞并开始摄食,此阶段主要虾病为纤毛虫、黑壳和黑尾等寄生虫病和真菌病,并伴发肠炎病。
4月~7月期间,水温逐渐升高,小龙虾摄食量增加,肠炎病高发,但黑鳃等真菌性疾病持续危害,出现脱壳不遂,并伴发弧菌病等细菌性疾病。
5月~8月份,水温逐渐升高,小龙虾摄食量增加,残饵粪便排放增大,水质变差,白斑综合症高发。
8月~10月上、中旬期间,水温先逐渐升至最高值后逐渐降低,此阶段稻田水温持续偏高,小龙虾活动减少,基本无病害。
表1:河南省小龙虾各月份发病预警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肠炎
+
+
+
纤毛虫、黑壳、黑尾
+
+
+
黑鳃
+
+
+
+
脱壳不遂
+
+
+
+
弧菌病
+
+
+
+
白斑综合症
+
+
+
+
三小龙虾常见病病症及病因
春夏之交,水温随着气温快速上升,水温稳定在18~28度之间,生物性病原(寄生虫、细菌、病毒等)增殖活跃,特别是纤毛虫、肠肝胞虫(EHP)、急性肝胰腺坏死症弧菌(Vibr0-EMS)、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大量繁殖。而此时,小龙虾种苗投放不久,适应新环境产生应激;随着水温升高,生长加速,免疫系统发育相对迟缓,一旦病原密度达到致病量,容易引发疫情。
(一)黑鳃病
1.病症:鳃由红色变为褐色或淡褐色,直至完全变黑,鳃萎缩,病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
2.病因:主要由真菌和细菌感染造成。
(二)脱壳不遂症
1.病症:头胸甲突出。
2.病因:(1)缺钙、磷、卵磷脂等营养物质;(2)养殖环境恶化。
(三)白斑综合症
1.病症:观察头胸甲有花斑、虾体大面积死亡。
2.病因:一般由白斑病毒大量侵袭,破坏虾体免疫系统后细菌继发感染,造成死亡。
(四)弧菌病
1.病症:断须、断爪末端发黑、发黄,尾扇边缘组织积水,肝脏发白、黑鳃,活力低。此病发病特点一般先死大虾。
2.病因:小龙虾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低下时弧菌感染所致。
(五)肠炎病
1.病症:小龙虾的肠炎病主要表现为——肠道无食,肠道内有气泡,部分区域出现蓝色素过重等情况,这些都是肠炎的临床症状。
图3:小龙肠炎图例
2.病因:(1)小龙虾出现肠炎病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有害菌较多,通过伤口、鳃、口等进入体内感染发病;(2)摄食大量变质食物,肠道内有害菌大量滋生,超出龙虾的抵抗力范围,小龙虾的肠道内环境恶化。
(六)纤毛虫病、黑壳病和黑尾病
1.病症:小龙虾头胸甲、尾部出现绿毛、黄毛以及黑色刮不掉泥垢等现象。寄生纤毛虫后,严重影响卖价;纤毛虫摄取虾体营养,抑制小龙虾的生长,降低翻倍率,浪费饲料降低龙虾出塘规格;产量、规格下降之后就是效益的下降。
图4:小龙虾纤毛虫、黑壳、黑尾图例
2.病因:主要原因是生长环境不好。(1)稻谷叶子以及水草等大量腐烂,水体藻类过少,净化能力降低;(2)水草种植过少,原生动物和真菌过多。
还有一些较常见的现象,比如:清晨趴边,活力低下。小龙虾对水体溶氧要求高,清晨是溶氧量最低的时候,水体中藻类不是很丰富的池子极易出现这种情况,该种池塘一般伴随着水质恶化、虾体黑鳃等情况。小龙虾活力低下一般伴随细菌感染。
四小龙虾疫病防治
小龙虾疫病防治,管理是重中之重,这里的管理实际上就是指“养”。包括整池、清塘、放养、消毒、营养(投饵)及日常管理等。场地选择和优质水源是前提,生石灰或茶粕等消毒场地很关键,健康苗种、认真消毒,全价营养、科学投喂(7~8成饱),坚持巡塘、日志完整,操作规范、多操心。没有付出,哪有回报!
图5:小龙虾疫病防控理论
(一)防控
1.种苗放养前,生石灰环境消毒。除稻田外,小龙虾放养前在重点养殖区域使用生石灰彻底消毒,亩用量~kg。
2.小龙虾种苗放养时,使用食盐水浸泡。用3%~5%的食盐水浸洗3~5分钟。
3.小龙虾放养后每半月使用分子包被双氧水片剂或者过碳酰胺片剂改底1次。也可以使用聚维酮碘片剂、过硫片剂、高铁酸钾片剂、四羟甲基硫酸磷片剂等改底。
4.每7~10天,泼洒噬菌蛭弧菌冻干粉1次。配合泼洒EM菌和芽孢杆菌更好。
5.每半月喂3天乳酸菌或丁酸梭菌;喂3天保肝药物。推荐“肝肾舒”,每公斤小龙虾每天0.2g。
6.每月喂6天提高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的Vc和中草药(推荐“参芪康”,每公斤小龙虾每天0.5g)。
7.四月上、中旬,使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杀虫2次。
8.必要时可用消毒剂消毒,推荐“碘制剂”。
(二)治疗
1.病毒性疾病(包括白斑综合症等)
(1)外撒:聚维酮碘片剂2~3次。
(2)内服:参芪康7天,每天每公斤小龙虾0.5g。
(3)泼洒:Vc片剂和黄芪溶液1次。
2.细菌性疾病(包括虾弧菌病、肠炎病等)
(1)外撒:水温25℃以上时,使用噬菌蛭弧菌;水温25℃以下时,使用聚维酮碘片和过硫片或高铁酸钾片。
(2)内服:氟苯尼考或恩诺沙星7天。以原粉计:每天每公斤小龙虾氟苯尼考0.02g;或恩诺沙星0.03g。
(3)泼洒:Vc片剂和黄芪溶液1次。
3.真菌性疾病
泼洒治疗水霉病一类药物。
4.纤毛虫病
泼洒七水硫酸锌,辅以强氯精效果更佳。
5.肠肝胞虫(EHP)病
专家研究发现了近年来导致虾生产缓慢的原因是由于一种肠孢虫(最后确定这种寄生虫全称: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简称“虾肝肠胞虫”)引起的。为此,可以外撒环烷酸铜一类药物,内服抗微孢子虫中草药。
6.脱壳不遂症
外撒钙、磷及脱壳素等;同时投喂卵磷脂含量较高食物,如猪脑、蛋黄等。
五小龙虾常见疾病通俗介绍
(一)软壳病
1.病因:体内缺钙,另外,光照不足、PH值长期偏低,池底淤泥过厚、虾苗密度过大、长期投喂单一饵料也可导致本病。
2.症状:虾壳软薄、体色不红、活动力差、觅食不旺、生长缓慢、协调能力差。
3.预防:(1)冬季清淤;(2)用生石灰清塘,放苗后每20天用25毫克/升生石灰泼洒;(3)控制放养密度;(4)池内水草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30%;(5)投饵多样化,适当增加含钙饵料。
4.治疗:(1)20毫克/升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2)用鱼骨粉拌新鲜豆渣或其他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7~10天以上。
(二)烂壳病
1.病因:由假单胞菌、气单胞菌、黏细菌、弧菌或黄杆菌感染所致。
2.症状:病虾壳上有明显溃烂斑点,斑点呈灰白色,严重溃烂时呈黑色,斑点下陷出现空洞,最后导致内部感染,甚至死亡。
3.预防:(1)运输投苗时操作要细致,伤残不入池,苗种下塘前用3%食盐水消毒5分钟或3.2毫克/升青霉素浸泡15分钟;(2)平时操作小心,尽量不伤苗;(3)保持池水清洁;(4)投饵充足;(5)每15~20天用25毫克/升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
4.治疗:(1)用25毫克/升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1次,3天后再用20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2)用15~20毫克/升茶饼浸泡后全池泼洒1次;(3)每千克饵料用3克磺胺甲基嘧啶拌饵,每天2次,连用7天后停药3天,再投喂3天。
(三)黑鳃病
1.病因:虾鳃受真菌感染。
2.症状:鳃部由肉色变为褐色或深褐色,直至变黑,鳃组织萎缩坏死。患病的幼虾活动无力,多数在池底缓慢爬行,停食。患病的成虾常浮出水面或依附水草露出水外,不进洞穴,行动缓慢,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
3.预防:(1)更换池水,及时清除残饵和池内腐败物;(2)用25毫克/升生石灰,定期消毒水体;(3)经常投喂青绿饲料;(4)在成虾养殖中后期,在池内放些蟾蜍。
4.治疗:(1)用1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3次;(2)每千克饲料拌1克土霉素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3)10毫克/升亚甲基蓝全池泼洒1次;(4)0.1毫克/升强氯精全池泼洒1次;(5)0.3毫克/升二氧化氯全池泼洒1次,并迅速换水。
(四)纤毛虫病
1.病因:由纤毛虫寄生所致,主要寄生种类包括聚缩虫、钟形虫、单缩虫和累枝虫等。
2.症状:体表、附肢、鳃上附着污物,虾体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致使小龙虾活动力减弱,食欲减退。
3.预防:(1)保持池水清新;(2)清除池内污物;(3)冬季清淤。
4.治疗:(1)0.3毫克/升PVI(含PVI50%)溶液全池泼洒;(2)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0.7毫克/升全池泼洒;(3)用30毫克/升甲醛溶液全池泼洒,16~24小时更换池水;(4)用20~30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连用3次,使池水透明度提高到40厘米以上;(5)用甲壳净等药物按说明书使用。
(五)小龙虾瘟疫病
1.病因:由真菌引起。
2.症状:病虾体表有黄色或褐色斑点,在附肢和腿炳基部可发现真菌的丝状体。病虾呆滞,活动减弱或活动不正常,严重时会造成病虾大量死亡。
3.预防:(1)保持水体清新,维持正常水色和透明度;(2)适当控制放养密度;(3)冬季清淤;(4)平时注意消毒。
4.治疗:(1)用0.1毫克/升强氯精全池泼洒;(2)用10毫克/升亚甲基蓝全池泼洒;(3)每千克饵料拌1克土霉素投喂,连喂3天;(4)用1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3天。
(六)烂尾病
1.病因:小龙虾受伤、相互残食或被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
2.症状:感染初期病虾尾部有小疮,边缘溃烂、坏死或残缺不全,随着病情恶化,溃烂由边缘向中间发展,严重感染时,病虾整个尾部溃烂掉落。
3.预防:(1)运输和投放虾苗虾种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2)养殖期间饵料要投足、投匀。
4.治疗:(1)15~20毫克/升茶饼浸液全池泼洒;(2)每亩用生石灰5~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3)用强氯精等消毒剂化水全池泼洒,病情严重的,连续2次,中间间隔1天。
(七)水霉病
1.病因:由水霉菌感染所致。
2.症状:病虾体表附生一种灰白色、棉絮状菌丝,患病的虾一般很少活动,不觅食,不进入洞穴。
3.预防:(1)当水温上升至15℃以上时,每15天用25毫克/升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2)割去过旺水草,增加日照;(3)杜绝伤残虾苗入池,长了水霉死鱼不能作饲料;(4)每立方米水体按2克五倍子煎汁,稀释后泼洒全池。
4.治疗:(1)40毫克/升食盐、35毫克/升小苏打,配成合剂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天,如效果不明显,换水后再用药1~2天;(2)用0.3毫克/升二氧化氯全池泼洒1~2次,两次用药应间隔36小时;(3)1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4)克霉灵2~4毫克/升全池泼洒;(5)每公斤饲料加克霉唑50克制药饵投喂,连投1周;(6)每亩每米水深用干烟杆10公斤,食盐5~7.5公斤,混合熬成水汁25~30公斤,连泼2~3次。
(八)蜕壳不遂
1.病因:生长的水体缺乏某种元素。
2.症状:病虾在其头胸部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痕,全身发黑。
3.预防:(1)每15~20天用25毫克/升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2)每月用过磷酸钙1~2毫克/升化水全池泼洒。
4.治疗:(1)饲料中拌入1‰~2‰蜕壳素;(2)饲料中拌入骨粉、蛋壳粉等增加钙质。
(九)水肿病
1.病因:小龙虾腹部受伤后感染嗜水气单胞菌。
2.症状:病虾头胸内水肿,呈透明状。病虾匍匐在草丛里不吃不动,最后在池边浅水滩死亡。
3.防治:(1)在生产操作中,尽量减少小龙虾受伤;(2)用土霉素拌饵,每公斤虾1.0~2.0克,连喂7天。
(十)泛池
1.病因:主要是池水缺氧。
2.症状:池虾在缺氧时,烦躁不安,有时成群爬到岸边草丛中不动,还有的爬上岸,如离开池水时间长了导致死亡。
3.防治:(1)冬闲期间,要及时清除过多淤泥,冻晒池底;(2)使用已经发酵的有机肥,控制水质过浓;(3)控制虾种放养密度;(4)常加新水,保持池水清爽。
4.治疗:(1)如发现虾不安,应立即开动增氧机,加注新水,但不能直接冲入,最好是喷洒落入水面;(2)池水浑浊,每亩用明矾2~3公斤化水全池泼洒;(3)每亩水深1米,水体用石膏粉2~4公斤,溶水后全池均匀泼洒;(4)每亩水深1米水体用5公斤黄泥加水制成糊状,全池均匀泼洒;(5)50毫克/升鱼浮灵,溶水后全池泼洒;(6)每亩水深1米水体用生石灰和人尿各5公斤,加水全池泼洒;(7)每亩水深1米水体用3~4毫克/升过氧化钙,溶水后遍洒全池;(8)每亩水深1米水体用3毫升双氧水,当池水缺氧,打开双氧水瓶口放到池水中,让其自动溢出增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