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完成首例乙状结肠切除造瘘
2021-11-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我院于年8月5日凌晨2点收治一77岁高龄男性,因“停止排便、排气,伴腹痛、呕吐15天”入院。体查可见神倦,血压非常不稳定,心率增快,腹部膨隆明显,全腹压痛明显,可疑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行直肠指诊和灌肠后未见大便排除。入院后完善腹部CT示:左中腹部乙状结肠区域肠系膜纠集呈“旋涡状”,腹腔内较宽液平面,腹腔肠管明显扩张;结肠梗阻,乙状结肠扭转。该患者曾到昌都市诊治,疗效欠佳并建议转内地治疗,家属并未遵嘱执行。
术前CT检查:异常扩张肠管
当天,医院副院长、外科主任、医院援藏专家黄江龙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认真、细心查看病人后,考虑为“完全性肠梗阻,乙状结肠扭转?”。考虑到患者出现完全性肠梗阻,并有腹膜炎体征,有手术探查指征。黄江龙副主任医师提出急诊手术、剖腹探查的建议。患者及家属开始持抗拒态度,经黄江龙副主任医师多翻耐心及详细讲解病情后,患者及家属最终表示坚定的信任及同意手术治疗。但是患者年纪大,梗阻时间长,病情重,随时可能进展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可能,而且当地不具备输血条件,手术风险大,术后复苏时间长甚至需要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可能。黄江龙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制定周密的手术治疗计划。
良好的学科间协作,是手术有力的保障。医院麻醉科援藏专家杨卿强做好术前术后的充分准备,通过血管活性药物及液体精准调控患者心率和血压。医院援藏专家黄江龙主刀、与医院援藏专家张倍等,齐心协力,高质量地完成了医院首例乙状结肠切除,近端肠腔造瘘术。术中援藏专家们配合默契,动作娴熟,精准地解剖、分离、结扎,切除一段扩张最大直径约15cm,长约30cm的乙状结肠,术程顺利,全过程仅仅1个多小时,术中出血仅20ml。
高水平的外科团队及麻醉科团队,高质量的合作,使得手术耗时短,创伤降至最低,术后患者顺利苏醒,并安返病房。在优质的外科护理团队配合下,患者术后康复状态良好。
手术中
乙状结肠扭转是结肠绞窄性梗阻较为多见的一种,患者年龄多在40岁~50岁,主要原因是乙状结肠冗长而系膜相对较短,又或由于炎症粘连引起。结肠袢以其系膜为固定点沿系膜的长轴旋转,所致的肠腔部分或完全闭塞,称为肠扭转。扭转一般呈顺时针方向,扭转在°以上时即可发生梗阻。轻度扭转可以不到1周,重者可达2~3周。发病后一方面可以出现肠腔狭窄和梗阻,另外可因系膜血管受压而发生绞窄。如果时间扭转发生时间长,会导致肠坏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对于医疗条件相对滞后的西藏昌都地区来说,此病发病率较高。部分患者及医生对该疾病认识不足,常常限于当地医疗条件延误就医,从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乃至危及生命。此次医院外科成功完成首例乙状结肠切除,近端肠腔造瘘术,充分证实我院外科对该类疾病的认知、治疗上积累了经验,在手术技巧水平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