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娃在NICU为啥那么多困难早产宝宝出
2021-11-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撰稿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袁晓庆、刘玲
校对
掌欣志愿者吴楠
编辑
掌欣志愿者行莫
排版
掌欣志愿者小琦
医学上将出生胎龄<37周的婴儿称为早产儿,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育越不成熟,出生后所面临的如死亡和脑损伤、肺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越大,尤其是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g的早产宝宝,面临的挑战更大。
目前我国的早产儿出生率为8%左右,居世界第二位。虽然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以存活,但这些本应在母亲温暖的子宫中长大医院里要经历一系列“关卡”,才能够顺利出院回家与父母团聚。
为了帮助宝爸宝妈们建立信心,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早产宝宝的救治过程,看勇士宝宝们是怎么“通关晋级”的吧!
关卡一:保暖
早产儿,尤其是胎龄32周的早产儿,由于皮肤又薄又嫩,发育不完善,加之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体温调节功能不成熟,出生后面临的第一个难关就是体温关,因为低体温可直接影响宝宝呼吸循环的稳定,甚而威胁生命。
出生后,为了帮助宝宝将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医师一般会提前与父母沟通,让家长准备好宝宝的小帽子,并提前预热辐射台和用来包裹宝宝的毛巾。
宝宝一娩出,医师就会立即把宝宝放在温暖的辐射台上,用毛巾擦干,戴上帽子,并用棉被包裹。如果是胎龄32周的早产儿,医师还会在宝宝出生后立即把宝宝放进食品级的塑料袋或保鲜膜中包裹,防止热量和身体水分的散失。
待宝宝呼吸稳定后,会被放入转运暖箱,然后由医护人员护送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再把他们放入已经提前预热好的暖箱中,让宝宝的体温稳定在36.5-37.5℃的正常范围。宝宝住院期间,“护士妈妈”每天会根据宝宝的体重和日龄来调节最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图片由贵阳妇幼提供
关卡二:呼吸
早产宝宝的呼吸中枢和肺组织发育不成熟,缺乏肺泡表面物质,同时,帮助肺扩张的呼吸肌,如肋间肌等发育也不成熟,这就导致出生后肺膨胀困难,不能和正常孩子一样畅快呼吸,因此,早产宝宝出生后面临的第二关就是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如果这个关口闯不过,会直接导致死亡,并且胎龄愈小,风险越大,发生率越高。
目前国内外专家已经达成共识,为帮助宝宝闯过呼吸关,医师会在宝宝出生时用T组合呼吸器帮助肺泡扩张,待宝宝转运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后给宝宝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然后根据宝宝呼吸困难的程度用无创呼吸机(比如:经鼻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无创高频通气、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等)或有创气管插管的呼吸机维持稳定呼吸。
另外,为了维持呼吸冲动的稳定发生,医师还会给宝宝使用药物咖啡因,避免呼吸暂停。
图片由贵阳妇幼提供
关卡三:循环
早产宝宝出生后要维持生命的稳定,必须要维持循环的稳定,即维持心率和血压在正常范围,保证组织器官正常的灌注。因此,每个早产宝宝出生后要闯的第三关就是循环关。
由于早产宝宝心脏功能和肾功能的不成熟,医师每天给宝宝开具的输液量都要经过非常严格的计算,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如果输多了,会导致心功能衰竭、肺出血;如果输少了,又不能保障身体重要脏器的代谢,进而导致脏器损害。
因此,医师和护士每天会根据宝宝体重、心率、血压、皮肤弹性、尿量以及血气分析等指标决定输液量,并且要进行动态评估,每隔6-8小时对输液速度和量做调整。
由此也可见,每个宝宝的治疗和护理都需要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精细化的照顾。
关卡四:喂养和营养
早产宝宝出生后,妈妈宝宝之间通过胎盘脐带输送营养的通道就中断了,而宝宝的消化道发育又不成熟,不能经口摄入足够的营养供自身发育,但如果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生长迟缓并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早产宝宝出生后还需要闯喂养和营养关。
为了帮助宝宝摄入充足营养,新生儿科医师在宝宝生后会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如进行脐静脉置管,给宝宝输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以及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如钙磷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一旦宝宝生命体征稳定,“护士妈妈”会在医师的指导下给宝宝进行初乳的口腔护理,一方面是让宝宝摄取母乳中的各种抗病物质,如溶菌素、巨噬细胞、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乳铁蛋白和干细胞等生物活性物质,另一方面则是帮助宝宝建立肠道微生态,有助于宝宝今后免疫功能的正常发育。
随着宝宝日龄的增长,肠道功能日益发育成熟,医师们会逐渐降低肠外营养,同时谨慎地增加肠道喂养量。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即便医护团队非常小心谨慎地对早产儿进行科学救治,但这些孩子毕竟是发育未成熟的生命,临床上在喂养进展中,非常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胃食道返流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生长落后等问题。因此,在乳类的选择上医师会首选母乳喂养。
母乳有许多优点:有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可降低败血症发生的概率等。对母乳不足的早产宝宝,可选择捐赠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如果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达到全量喂养后,还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在母乳中添加强化剂,每天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钙剂和铁剂等让宝宝更好地生长。
关卡五:脑损伤
早产宝宝面临的第五难关是脑损伤的预防。脑损伤的发生风险与胎龄成反比,胎龄越小,脑损伤的风险越大,尤其是胎龄32周的早产儿。原因主要与这些宝宝脑血管以及脑白质的发育不成熟,极易受到损伤有关。常见的脑损伤类型为颅内出血与脑白质损伤。
住院期间,医师和护士为了保护这些娇嫩的小生命,会对他们采取精细化的医疗和护理措施,如注意保暖、母乳喂养、避免声光刺激、集束化的护理和发育支持性护理,尽量减少对宝宝的搬动和骚扰等,并定期进行脑超声检查。宝宝出院后还需要进行随访,了解远期神经精神发育情况,以便出现问题及时治疗和矫正。
关卡六:感染
早产宝宝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各种抗病物质如抗体等产生不足,皮肤粘膜屏障也未发育完善,加之住院期间又需要经历一些有创的穿刺、机械通气等,因此,与足月的宝宝相比,发生感染导致败血症的几率显著增高。
为了降低宝宝感染的风险,医护团队都会制定严格的控制感染的措施,如检查宝宝前必须洗手,宝宝的物品专人专用,尽量减少接触宝宝,定期进行空气、暖箱、物品的消毒,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倡导并积极推进母乳喂养,积极开展袋鼠式护理等。
关卡七:高胆红素血症
每个宝宝出生后,由于红细胞的破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发生。但由于早产宝宝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胆红素极易通过血脑屏障侵犯大脑,引起胆红素脑损伤。
为了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医师每天都会对宝宝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无创经皮胆红素的测定,根据胆红素测定水平及时对宝宝进行蓝光治疗。
关卡八:贫血
铁是人体造血必须的原料,胎儿期间铁的储备在妊娠晚期,由于早产宝宝提前出生,导致体内铁储备不足,加之住院期间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抽血检查,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为了降低贫血的发生概率,医师通常在宝宝出生的时候采取延迟脐带结扎、微量血化验的方式,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如果发生了贫血,根据相关指征,在必要时进行输血,纠正贫血对宝宝病情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在达到全奶量喂养后,要给宝宝补充铁剂2-3mg/kg/d至出院后一岁。
图片由贵阳妇幼提供
关卡九:早产儿视网膜病
极低或超低胎龄的早产儿视网膜发育不成熟,出生后又需要用氧或呼吸机治疗,还可能发生感染等风险,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早产宝宝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增高,严重者可致失明。
根据国家规定,眼科医师会对胎龄34周,体重g的宝宝或临床上有发生视网膜病高风险的宝宝定期进行眼底筛查,及时发现异常,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关卡十:听力损害
早产宝宝发生听力损害的风险与足月儿相比也是较高的。为了及早发现早产宝宝有没有发生听力的损害,在宝宝住院期间,耳鼻喉科的医师会到病房对宝宝进行听力筛查,一旦发现异常,就需要复查或进行脑干听力诱发电位检查,以明确是否有听力损害。
尽管早产宝宝出生后面临层层关卡,但相信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与父母的关爱下,这些娇嫩的小生命一定能够成为最坚强的小勇士,一路过关斩将,健康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