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益生菌也可一展所长
2021-1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胆汁淤积症,婴儿期的隐秘杀手
婴儿胆汁淤积症既往也被称为婴儿肝炎综合征、婴儿肝病综合征等[2],一般指1岁以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分泌功能障碍,或胆管病变导致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内减少或衰竭,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结合胆红素血症、胆汁酸浓度增加、肝脏增大、肝脏质地异常和粪便颜色改变[3]。
年北美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会(NASPGHAN)/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学和营养学会(ESPGHAN)共同发布的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评估指南指出,婴儿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约为1例/例足月婴儿[4]。目前虽然国内缺乏足够的流行病学数据,但普遍认为其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2]。
胆汁淤积症的常见原因包括胆道闭锁(25%~40%)、单基因病(25%)、其他已知或未知因素(例如肠道外营养)等[3]。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发生胆汁淤积症的风险可能更高,归因于胃肠道和肝脏异常、感染、红细胞发育不成熟、遗传代谢疾病等多种原因。延迟肠内进食会促进肝肠循环并提高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会加剧早产儿胆汁淤积[1],如延迟进食的时间较长,还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胃肠黏膜受损,胆汁分泌破坏,进一步加剧胆汁淤积的症状。
数据提示,婴儿期的胆汁淤积是目前儿童肝病就诊及住院的首位原因,也是婴儿期致死或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4],足月儿及早产儿的病理性黄疸等症状非常值得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