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新医大六附院治愈一例罕见家族
2021-10-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孙昕新疆医院普外科主任、留日博士。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新疆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各种普通外科疾病的诊疗,各种消化系统肿瘤诊疗,以及有益于改善生存质量的术后重建。
坐诊时间:每周三门诊三楼8号诊室
11月2日,躺在病床上的马某反复告诉记者,“感谢六附院孙大夫,要不是他,我这病真不知该找谁了。”马某今年57岁,家住五一农场。年因肺癌做了切除手术,年又发现开始便血,最初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医院就诊,后来又检查出结肠息肉病。因为便血严重,导致经常贫血,有时候还会晕厥。医生建议是切除整段大肠,在腹部做一个人工肛门,带储便袋。想到余生只能在腰间带着储便袋,马某死活不愿意接受,整个人也失去信心,精神状态日渐恶化。女儿不忍心看着父亲这样下去,多方打听,来到新疆医院普外科孙昕主任处咨询,得知有保肛的希望。后来马某再次贫血头晕,家人将他送到了六附院。孙昕主任告诉记者,接诊当天,有关检查还未来得及做,患者就排了一便盆血,并出现虚脱。急查血常规,发现他的血色素只有3.4克(重度贫血),正常人的血色素是15克。进一步检查发现,马某大肠里面密密麻麻布满了息肉,超过2厘米的有6个,2.5米长的大肠内壁如同珊瑚一样,约有上万个息肉,同时肠道内还发现多处凝结血块。孙昕介绍,这种疾病在我国属于罕见病范畴,学名叫做“家族性大肠息肉病”,患者大肠内会出现数百乃至数万个息肉,这种病开始发作是在10岁左右,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变大。15岁左右即可发生癌变,40岁癌变率为50%,60岁左右几乎%癌变。国际上针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手段就是手术完全切除大肠。切除大肠之后,有两种方法来帮助患者排便,一种就是腹部做人工肛门,大便经此排出。由于没有了大肠储便,人工肛门只能随产随排,患者终身携带储便袋,对生活、工作、社交影响极大。这也是很多患者无法接受此类手术的原因。孙昕主任告诉记者,另一种就是小肠改造保肛手术,患者可以正常排便,不影响生活、工作、社交。大肠切除之后,小肠虽然有5米之长,但都是盘结在一起,系膜将小肠连接在一起,上面布满了垂直供血的血管,如果受外力过强,就会造成系膜破裂、血管破损、小肠坏死,所以很难直接将其拉长改造成大肠使用。此外,单根小肠内径有限,储便较少,如果只做单根改造,术后患者每天排便次数也是正常人的十余倍,所以还要求将小肠合并加宽,才能更好替代大肠,无形中又增加了手术的风险。由于这种手术难度大,医院开展。基于患者对人工肛门抵触心理,孙昕主任决定为他做双根小肠改造保肛手术。手术十分成功,孙昕主任和团队又继续为患者进行小肠菌群的调理和术后康复工作,让改造后的小肠更快适应大肠功能,经过三个月的调整之后,马某排便已趋于正常,恢复情况良好。马某告诉记者:“这三个月里,我经常性情绪低落,并一度对未来失去信心。但是孙昕主任和医生护士们每天都过来看我,精心照顾我,宽慰我,他们不光技术好,对患者也特别好,感谢他们让我恢复健康,重获信心。”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