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良子讲故事致命的腹痛十太遗憾
2021-10-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腹痛,就是肚子疼,对于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来说,是最不愿意碰到的疾病。可是腹痛又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究竟是保守,还是要激进一些,这是一个非常难的抉择,不仅仅对患者和家属,对医生来说也是悬崖边缘的选择。
一、究竟要不要手术?手术一定解决问题吗?
“一位腹痛的病人……”分诊护士把他领到诊室的时候,H医生的脑袋瞬间就大了。刚接班就碰到棘手的患者!翻看病历这位14岁的小伙子已经肚子疼了3天,而且越来越重,还需要做哪些进一步检查呢?他就是腹痛,就是急诊科传说中的肚子疼,已经三天了。医院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就转到这里来了。看着他疼的样子,医生一筹莫展。
医院的检查已经很完善了,还要去复查吗?还要查什么?每天急诊科医生都要面对这样急迫的问题,快速做出选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样的问题都把我们培训成精算师了。医院已经把该查的化验都查了,甚至有些结果还复查了。只发现感染越来越重,却没有找到原因;CT做了两次,第一次没有发现实质性的问题,第二次看到一些不规则的气液平面和少量的积液;用了消炎药物,也进行了对症治疗,但是小伙子的腹痛却越来越严重。大家都很清楚孩子在家庭里的重要地位,经常看到一个孩子看病,会有6位甚至更多的家属陪同。他就是这样被一群家属簇拥着推进诊室的,虽然护士一再说明只能有一位家属陪同。
一堆家属涌进诊室,我们已经习惯了,可是看到花季的孩子,心里也多了一份急迫。再重复常规的检查,可能没有意义了。疼痛逐渐加重,还有明显的反跳痛,这已经是腹膜炎了。哪里的感染导致的腹膜炎?是肠系膜血栓导致的?要不要做肠系膜血管检查?这些都需要急诊“精算师”去考量。
疼痛已经3天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做肠系膜血管检查!哪怕落空了,不是肠系膜血栓,有这个检查结果也可以对腹部脏器,尤其是胃肠道进行清晰的评估。即使肠系膜血管检查费用接近,即使刚进门就要花这么多钱,家属还是同意了。当所有的图像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都楞了,肠系膜血管没有血栓,我们猜错了。但小肠壁水肿了,平时CT上薄薄的肠壁,现在看上去厚太多了。而且积液更多了,这可不是好事。肠坏死吗?!要是这么广泛的肠子都坏死了,对孩子来说,会有短肠综合征的风险。他才只有14岁,正是需要小肠吸收营养来发育的年龄!如果出现了短肠综合征,将会影响他整个发育过程,不仅仅是身高,还有智力等等。
虽然强化CT提示了有可能是肠坏死,我们还需要有其他的证据。这个时候就需要急诊外科医生大显身手了。很快外科医生在超声引导下,通过穿刺抽出了血性液体。而且在床旁超声探测下,发现腹腔积液面积很大,这和CT检查是一致的。短短3天已经做了三次CT检查,当地两次,医院一次,一次比一次严重,而且还抽出了血性积液,毫无疑问,应该手术了,需要剖腹探查了……
“能不做手术吗?”“一定需要手术吗?”“手术一定能治好吗?”一堆的家属,夺命三连问。外科医生有些犹豫了……可是孩子只有14岁,如果再拖下去,什么结局?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不是都要来了?“我们认为很有可能是肠坏死,需要手术探查。如果不把坏死的肠子切掉,后果非常严重,可能生命都有危险,但是术前就确诊是哪一种疾病,非常难。根据目前的检查结果,手术可能是最佳的选择。”在急诊科不论是内科医生,还是外科医生,必须要把该说的话说出来,这不仅仅靠勇气,还体现了扎实的临床决策能力。
二、太可惜了,2/5的小肠被切除了
“我觉得应该做手术,哪怕只用腹腔镜看一下。何况有这么明显的肠坏死表现,再拖下去,感染性休克就无法控制了。”外科医生说,“但我还是不敢和家属说必须要手术,只能手术。万一不是我们想得那样呢?”外科医生紧锁着眉头,带着这位孩子去了手术室。我也担心起来,万一我们的方向不对,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医学有很多不确定性,疾病也不像1加1等于2那么简单。
几个小时之后,外科医生疲惫的声音从电话传来,“我们判断对了,哎,只是这孩子太可惜了,肠系膜穿孔,小肠滑进这个孔里,有2/5的小肠受到了卡压。真希望这些小肠还可以保留,但是根本没有办法挽救,太晚了,从外表看都变黑了,只好切除了。好在还剩下3/5的小肠,应该还不至于短肠综合征。太可惜了,如果可以早一点手术探查,早解除这个卡压,也许那些小肠可以存活……”
能早手术吗?哪怕已经穿刺出血性积液了,在夺命三连问逼迫下,我们一度怀疑,甚至退缩。二十年前,我在开始学医的时候,经常听说剖腹探查,可是成为医生后,剖腹探查反而不常见了。原因在哪里?好像很复杂,似乎也很简单。目前医学还没有达到%的诊断成功率。如果开腹后,发现前期诊断是错的,原本不需要手术,结果开腹了,那么这种后果有多少人可以接受呢?越来越多的医生保守了,不敢早期开腹探查。然而等所有的证据都具备了,很可能已经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机。这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