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斜疝与嵌顿疝

2016-11-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小儿腹股沟疝均为斜疝。男性较女性为多,约10︰1~20︰1,左右侧相比2︰3。2岁以内婴幼儿常发生嵌顿性疝。

(一)病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是腹外斜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二)病理在胚胎早期,睾丸在肾脏下方,8个月时随引带下降至阴囊底部。同时在睾丸前面的腹膜亦向下形成囊袋状突起,并包绕睾丸称腹膜鞘状突。鞘状突原与腹腔相通,在出生前开始闭塞,出生时仍有90%尚未闭合,但闭合过程在生后6个月以内还继续进行。鞘状突仍保持开放造成了可能发生疝的机会,腹内压增高是疝的诱发因素。

右侧睾丸下降的时间较左侧晚,因此鞘状突的闭合亦较左侧晚,这可能是造成右侧斜疝发病率高的原因。男性斜疝多见的原因与睾丸下降有关。

婴儿的腹股沟管很短,约1cm,而且近乎垂直地从内环通向皮下环,腹内压增高时,冲力直接指向腹壁皮下,所以婴儿期很易发生疝。幼儿期后腹股沟管长度逐渐增加,2岁以后疝的发生率就低。进入疝囊的腹腔脏器在婴儿最多见的是小肠。空肠和阑尾多数进入右侧疝囊中。如女孩也可见到卵巢、输卵管、子宫嵌闭发生率高。婴幼儿易发生嵌闭性疝的原因是由于外环口狭小,加上婴儿剧哭时腹壁肌肉痉挛性收缩,脱出肠管充分和组织充血、水肿所致。

(三)临床表现

1.易复性疝凡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腹腔的称为易复性疝。

2.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这种疝的内容物多数是大网膜。另有少数病程较长的疝,因内容物不断进入疝囊时产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尤其是髂窝区后腹膜与后腹壁结合得极为松弛,更容易被推移,以至盲肠(包括阑尾)、乙状结肠或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称为滑动性疝,也属于难复性疝。

3.嵌顿性疝疝门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便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为嵌顿性疝。

4.绞窄性疝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致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性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有时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这种疝称为肠管壁疝或Richter疝。若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通常是梅克尔憩室),则称Littre疝。有些嵌顿肠管可包括12个肠袢或呈W形,疝囊内各嵌顿肠袢之间的肠管可隐藏在腹腔内,这种情况称为逆行性嵌顿。肠管发生较窄时不仅疝囊内的肠管可坏死,腹腔内的中间肠袢也可坏死,有的甚至疝囊内的肠袢尚存活,而腹腔内的肠袢已坏死。所以,在手术处理嵌顿或绞窄性疝时,必须把腹腔内有关肠袢牵出检查,以策安全。儿童的疝,因疝环组织一般比较柔软,嵌顿后很少发生绞窄。

(更多内容详见《张博士医考红宝书外科主治》)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
点滴型白癜风应注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zzgs/105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