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该不该对患者说ldquo善意的谎
2021-8-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涂乐
北京城市之光分舵
三级拆书家
一位外科医生墨菲,他能综合所有因素来为病人诊病,包括细小的因素。比如心电图上小小的变化,半个月中的皮肤变化,颈部血管的变化,等等。对于一些疑难手术,也总能想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将徘徊在死亡线上的病人拉回来。一对夫妇刚刚生下一个女婴,就在他们高兴的时候,发现婴儿患有肠突,也就是有一段肠子长在体外。医生们打算手术将肠子放回去,但发现她体内空间不够,强行放回会让肠道坏死,而且还发现孩子的心脏隔膜上有很多小洞,就像筛子一样,如果切开心室修补,心脏又太小无法缝合。就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墨菲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法,做些小塞子堵住这些漏洞。手术很顺利,无论是心脏和肠道都得到了修复,就在大家以为结束的时候,婴儿的心跳过强,让肺部跟不上,濒临死亡。看着婴儿的情况,谁也想不出办法,只能遗憾的告知她的父母孩子救不回来了。可是,当医生准备拔管的时候,墨菲说,可以给心脏留一个小门,让它跳动的时候将过大的压力释放出去肺部就可以适应,就像电饭煲将多余的水蒸气放掉一样,终于这个小生命活了下来。有这样的一位天才医生,可以说是病人的救星、医院的宝贵的资产,医院开除了,原因是他缺乏体谅病人的情绪的能力。手术前,女婴的母亲曾询问墨菲为什么孩子会有先天缺陷,并说自己在怀孕前有服用抗抑郁药,但一发现怀孕就停药了,但那时已经怀孕一个月,是不是和这个有关系。墨菲回答说:“有研究表明,抗抑郁药确实会导致婴儿出现先天缺陷”。这位母亲因此自责到崩溃,孩子父亲非常生气,因为墨菲“说实话”让妻子崩溃。最终领导以墨菲无法管理病人的情绪,将他调入不需要和病人接触的病理部门,但墨菲无法接受,最终被开除。这个故事是我在美剧《良医》中看到的,并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一个母亲抱着孩子,医院哭着求医生救救他的孩子。两位医生简单询问之后开始对孩子进行抢救,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原因是哺乳窒息,也就是喂奶的时候闷死了。母亲问医生:“是不是我把孩子闷死了?”医生看着即将崩溃的母亲说:“不是的,是因为他有一些先天呼吸疾病”。类似的情况,这位医生选择说谎,而墨菲选择说实话。《美德反思》
这让我想到《美德反思》中的一段话。共情是我们融入、包容、理解或认同他人体验的能力。沃尔特惠特曼把共情描述得很美,他写道:“我不会问那受伤的人感觉如何,我自己就是那个受伤的人”。
选择说谎的医生意识到如果说实情这位母亲会崩溃,所以他说谎,也就是他和这位母亲共情了。共情是用对方的角度来感受他的感受。也就是在那样的情景下他的感受是什么?很多人会把共情和同情划等号。同情是从自己角度来判断对方的感受。比如,看到一个报道,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患上了白血病,需要钱救命,这个时候从自己的角度判断觉得孩子太可怜了,站在孩子或父母的角度来感受他们当下害怕、绝望的情感,才是共情。《美德反思》
作为一个有共情能力的人,我们不仅可以在内心分享他人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与他人的身体和认知体验产生共鸣。在我看来,可将共情分为三种形式:它可以是身体的、情感的或认知的。
共情有三种方式,身体共情、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1.身体共情为了预防一些疾病,要给小孩子打预防针。当你抱着孩子站在长长的队伍中排队时,如果有一个孩子因为打针哭起来,那么整个队伍的孩子都会哭起来,这就是身体共情。也就是自己感觉到他人身体上的反应,比如疼痛,饥饿等等。团队默契也是身体共情。比如足球、篮球、电竞这样的团队通过长期训练形成默契,在赛场上心照不宣的配合。一抬脚就知道对方是要射门还是传球,一个闪身就知道对方是挡人还是想要拿球。身体共情最大的益处,就能够在团队中有眼力见,能够在任何场合完美配合领导和同事,比如和客户谈判时,领导一伸手,你就知道他想要什么;会议上,领导一个眼神,你就知道接下来该给会议人员发资料或者翻PPT。2.情感共情有一句话叫,别人都关心我飞的高不高,只有父母担心我飞的累不累。《新喜剧之王》中的女主角从任何人都看不起的小演员,成长为一位炙手可热的大咖。在颁奖典礼上,大屏幕上播放她出道以来的影片,台下所有人都笑着给她鼓掌。只有两个人一边看一边痛哭,这两个人是她的父母。当他们看到这些影片时,看到的不是她的努力,而是感受到在一次一次被打击后,女儿当时辛酸和痛苦,这就是情感共情。《生活大爆炸》中的谢尔顿是一个缺乏共情能力的人,他感受不到身边人的情绪,甚至识别不出自己的情绪,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叫情感失明症。所以,谢尔顿除了身边几个好朋友之外,和其他人相处的非常不好,包括同事和领导。情感共情,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对方的情绪,是绝望、开心还是悲伤。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他们相处更加融洽。比如朋友因为分手向你诉苦时,能够感受到她的悲伤,默默陪伴,而不是讲大道理。3.认知共情前几天,一个朋友和我抱怨说他老板很傻×,原因是领导觉得报告内容分析的不够完善,让他再改改,可是要调整的内容不是他职责范围,另外客户没有对报告提出异议,所以他觉得老板多此一举。职场中,经常遇到这样的老板和客户,不懂装懂,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对于这样的老板和客户,我们通常是画圈圈诅咒他。出现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是错位思考,也就是我们思考的角度不同。比如领导是从战略的角度思考,而我们是从操作角度;客户是从收益角度思考,而我们是从规则角度。如果我们能做到认知共情,也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对方这样做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就能够理解他人不可理喻和不符合常理的行为,从而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同时,也可以知道对方做事的习惯,做出他们想要的结果,避免做无用功。拥有共情的能力,就能更加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并纠正自己当下的情绪和行为,避免做出冲动举动,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也提升了情商。如何培养共情能力呢,两点建议:1.在感受他人之前,先感受自己墨菲为什么无法管理他人的情绪,因为他患有自闭症,又叫孤独症。这样的人不清楚自己的情绪,也缺乏对他人情绪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就像是人形电脑,你问他什么,他就会如实的回答。换句话说,因为缺乏情绪,所以无法对别人的情绪做出反应。所以,想感知他人,首先要感知自己,可以用注意力扫描的方式。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让身体平静下来;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身上,从脚开始,随后到腿、骨盆、肚子、胸;之后,转移到手指、手、胳膊、脖子、五官和头皮;最后,从头皮再回到脚,并重新回到呼吸上,放松两分钟结束。2.不要插嘴,全身心聆听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看《奇葩说》,遇到我支持的观点,会一字不落的听完,而遇到我不支持的观点,会直接快进过去。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用赞成或反对的方式来决定行为,也就是听到一个信息后,马上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并给出评价。知乎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留在体制内还是辞职,求建议。下方的回答都是各取一边,然后用自己的经验告诉他留在体制多么多么不好。却很少有人站在提问者的角度问他想要的是什么。给朋友建议时也是一样的,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评判。其实我要做是听他说,找到他要的是什么,所以请闭上嘴,认真的聆听对方心里的声音。相关阅读:被同事误会独占功劳,怎么办?丨沟通不随便打断别人,你要学会“忍、等、问”丨沟通说服老板多招一个人有多难?丨沟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