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该了解的肠子的小心思

2020-1-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这是一本德国的微生物研究院医学博士同时也是一枚软萌妹子写的畅销书,文风风趣好玩,内容不仅仅涉及到花花肠子,还会把身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细菌、免疫系统等都顺一遍,看完之后保证会对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正统的医学知识。设计师和架构师们也可以从自己身体的构造上获得不少启发。

先来一张图感受下:

摘录了些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知识点:

唾液

唾液其实是被过滤了的血液,血液经由唾液腺过滤形成唾液。唾液腺负责把红血球筛选、拦截在血管里,我们的口腔可不需要血盆大口。相反地,钙、激素或者免疫系统的抗体则会顺利通过唾液腺的筛选被保留在唾液中。正因为如此,人与人的唾液成分会有所差异,医生甚至可以通过对唾液样本的检测来诊断某些免疫性疾病或者某些特定的激素。当然唾液腺除了筛滤功能,还会往唾液里添加一些额外的物质,比如之前说过的含钙物质,甚至有镇痛功能的物质。

胃一侧短一侧长,整体看是个弯曲倾斜的囊状,这一奇特形状使胃的内里产生很多皱褶。虽然,在消化器官里胃的颜值低了些,驼背弯腰还满脸皱纹,但是人家丑有丑的道理。当我们吃饭的时候,喝下的液体流出食道后可以顺着胃右边较短的一侧直接抵达小肠的入口,固体的食物吞下后则会被扔给胃较长的一侧。胃就是通过这样的分工来有效工作的,可以直接进入下一环节的走一边,需要进一步消化分解的走另一边。所以胃可不是随随便便长歪的,它这样做是为了能够同时容纳两位消化专家,一位擅长对付液体,另一位更精通于对付固体。两位专家合二为一就成了我们的胃。

除此之外,这样设计还可以防止「回流」,不然大笑起来,胃里的食物就直接冲向嘴巴,这场面···

小肠

每根小肠绒毛里都包含了一根很小的毛细血管,用来负责运送吸收了的营养分子。所有的毛细血管会汇总起来,把吸收的养分输往肝脏接受质量审核。一旦发现有毒有害物质,肝脏会把它就地消灭,防止它混迹在大部队中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如果吃得太多,肝脏还能帮我们把过剩的养分储存下来,这里是人体的第一个能量仓库。

离开肝脏后,养分满满的血液会直奔心脏,心脏再马力十足地把它泵向全身上下的细胞。拿一个糖分子来说,它可能被运送到任何一个需要它的细胞里,比如右乳房的皮肤细胞,在那里它被吸收,与氧气燃烧,产生能量用以维持细胞的活力。在产生能量的过程中还会有一些其他副产物:热量及少量的水分。我们的身体里,每时每刻无数的细胞里都在发生着这样的能量反应,正是它们的副产物让我们的体温恒定在36~37摄氏度之间。

食物消化最重要的阶段发生在小肠里。消化酶们就像一把把小剪刀,咔嚓咔嚓地将食物切来剪去,直到它们小到能被装进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为止。

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像蛋糕、米饭、面条这样的,都能很快地抵达小肠然后被进一步消化吸收,进而血糖升高。而蛋白质和油脂通过的时间明显要长得多,一块牛排差不多要在胃里待满6个小时才能顺利通过幽门全部抵达小肠。所以如果我们一餐只吃了肉食或油腻的煎炸食物,那么餐后总是有再吃个甜点的欲望,原因是出自本能。

小肠的一个重要运动形式是蠕动,膳食纤维由于很难被消化,它们在肠道里被搅拌时会挤压到肠壁,然后又被弹回,这样的过程有助于肠道加速蠕动,食糜可以被迅速搅匀然后向前推送。

小肠是很爱干净的,它就是吃完大餐后一定要立刻把厨房打扫干净的处女座。在结束消化工作后的2小时再去参观小肠,里面已经是闪亮如新,连一点异味都没有留下。清理活动在小肠消化结束1小时后开始,先是幽门大开,把胃里剩余消化不掉的全部扫地出门。进而小肠接过接力棒,发出强劲的波群把垃圾迅速向前推进。

肚子「咕噜咕噜」叫,这个声音不仅来自胃,更主要的是来自小肠。肚子咕咕叫并不是因为饿了,而是正好趁不消化的空档在打扫卫生。只有当胃和小肠都差不多清空了,大部队移师后,管家才好卷起袖子干活。

多余的糖分子一部分以糖原(多糖结构)存在肝脏里(肝脏干的活不少啊,相当于内存),另一部分存储在脂肪组织里(相当于磁盘缓存)。糖原储量不多,但会被优先消耗,所以当觉得「怎么突然间跑得这么费力了呢」就差不多用完了,如果要消耗脂肪,至少需要运动1个小时以上。

碳水化合物

糖分子一旦连在一起组成了多糖结构,它们吃起来就没有糖的甜味了,这类糖链叫碳水化合物,面包、面条、米饭的主要成分都是它。消化酶可以比较快地就分解掉白面包里的糖分,而消化全麦面包就要很久。因为全麦面包里的糖链结构尤其复杂,想把它们分解掉只能一段一段地慢慢拆解开。所以全麦面包不是瞬间爆炸的糖衣炮弹,而是一个「糖分储藏罐」:一点点地消化,一点点地补充糖分。

碳水化合物可以很快产生饱腹感,让你恢复元气,但说到耐力和充饥能力,那还要数蛋白质和油脂。

脂肪

由于脂肪不溶于水,无法从肠道直接进入血液,所以必须通过别的方式来吸收脂肪—淋巴系统。脂肪会通过胸导管被运送到心脏,也就是说不管你吃的是高级橄榄油还是廉价炒菜油,都会被直接送到心脏去,别指望肝脏能帮你把关。PS:橄榄油是个好东西,它包含不饱和脂肪酸,所以高温会破坏它的结构,同时它还可以拦截身体里的自由基(自由基能导致血管炎症、皮肤老化、神经疾病)。

氨基酸

从各类豆制品到肉制品,虽然味道各式各样,但都是由一个个小小的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蛋白质到了小肠里被消化酶分解成了一个个氨基酸,只有氨基酸才能被小肠壁吸收。这样的氨基酸一共有20多种,可以通过各种排列组合构成无数种不同的蛋白质。而我们人类在创造每一个新细胞时,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把一个个氨基酸排成了DNA——我们的遗传基因。PS:植物蛋白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经常种类不全,如果我们完全依靠从植物蛋白里摄取的氨基酸来建造自身的蛋白质,因为缺少动物蛋白里才有的氨基酸,最后肯定变成造不完的烂尾工程。烂尾的蛋白质半成品之后会被重新打散成氨基酸,要么随着小便一起排出体外,要么等待机会被回收利用。PPS:豆类中尽管不含甲硫氨酸,但却含有大量的赖氨酸。所以只要把谷类和豆类搭配起来,比如做腊八粥或者豆沙包,就完全可以满足人体对氨基酸种类的所有需求。

肠子如何影响大脑

肠道拥有数不胜数的神经,配备了各种各样的化学信息素,人体里唯一可以与之媲美的就只有大脑了。所以肠道的神经网络也被称为「肠脑」或「第二脑」。如果肠道真的只是负责运运食物、打打嗝、放放屁,那身体花这么大心思在这里配了一个这么精良的神经系统,岂不是吃饱了没事干?

肠道发出的信号可能会抵达大脑很多不同的区域,但不是全部。比如它们绝不会抵达位于后脑勺饿视觉皮层,不然我们就能看到肠道里发生的各种事了。但是它们可能会到达的区域有岛叶(自我感知)、边缘系统(感情处理)、前额叶皮质(道德感)、杏仁核(恐惧感)、海马体(记忆)和前扣带皮层(积极性)。这说明肠道对大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吃的健康和作息很重要啊)。

如果大脑是中央指挥部的话,肠道就像是它在地方的外派专员,而迷走神经的作用就像是连接总指挥和地方专员的电话专线。

并不是肚子里发生的每件事情肠道都会上报给大脑。像是今天吃的饭里有颗没嚼烂的豌豆,这种皮大的事儿是不会动用迷走神经这条领导专线的,肠道自己就解决了,别忘了它也有个自己的大脑—肠脑。只有肠脑认为重要的事儿,必须汇报给大脑不可了,这时候大脑才会进来插手。但特殊事件就另当别论了。比如肠道发现这顿饭酒精含量出奇地高,通报就会被传到到大脑的「呕吐中枢」;当遭遇到病原体的时候,「不舒服」的信号就会被传递给大脑。

细菌和免疫系统

如果以细菌种类和数量来判断,肠道绝对能压倒性胜出,因为我们浑身上下99%的微生物种类都可以在肠道里找到。

我们的肠子平时把它们娇惯坏了,里面不仅一年四季暖湿宜人,而且还帮它们遮挡氧气,给它们按点喂食。一半以上的肠道细菌一旦换个环境就无法成活,肠子就是它们的全部世界。

身体里绝大部分的免疫系统都在肠道里(大约占了80%),理由很简单,细菌届的妖魔鬼怪、大小明星都在这里聚集,免疫系统自然是要来这里会回它们的。

免疫细胞和细菌们在肠道里混熟了以后,日后若是在肠道外再相见,大家也好迅速各就各位。但这个相熟的过程真的很复杂,需要免疫系统花十二万分的心思,因为它必须时刻抑制自己防御的冲动,允许大多数细菌继续存活,但同时它又必须把危险分子从那么一大堆细菌里挑出来。

为了避免各种沟通有误或者误判的状况,身体本来是有一套非常严密的管理体系的。在所有的免疫细胞被放入血液执行任务之前,它们都要先从细胞史上最严格困难的训练营毕业才行,在训练营里它们要认识并记住每一个自己人——人体自己的细胞结构。在训练营里,如果一个免疫细胞认不出它面前的是自己人还是外人,不管它是完全没反应还是先试探性地戳戳对方看看情况,这都是绝对致命的错误,因为这就意味着它考核失败,永远也不可能毕业去血液里工作了。

当免疫系统碰到了不认识的沙门氏菌,作为见面礼,它会在自己的库存里翻箱倒柜找一顶合适的“帽子”送给远道而来的客人,稍微调适一下,然后交给“制帽商”给上百万的沙门氏菌每人都做一顶。这合适的“帽子”就是相对应的抗体。被扣上“帽子”的沙门氏菌立刻就变得老实多了,沉重的“帽子”让沙门氏菌无法自由游荡,攻击力也大大削弱。

幽门螺杆菌

并不是每一个有幽门螺杆菌的人都会得胃病(在德国大约1/3的人都有幽门螺杆菌),但是大部分的胃病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这是因为不同的幽门螺杆菌,它的危险程度也不一样。危险型的幽门螺杆菌有两个主要的特征:一个是“CagA”基因,负责产细胞毒素,这类菌株长有一个微小的针管,可以把毒素注射进细胞;另一个是“VacA”基因,负责产空泡毒素,它可以引起胃细胞形成空泡,使细胞坏死。如果你胃里的幽门螺杆菌有这两个基因里的一种,或者两种都有,那你得胃病的概率就比较大。其他不带这两个基因的幽门螺杆菌都没什么好担心的。

因为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下栖息建窝,在那里搅来搅去,导致胃黏膜这个保护屏障变得脆弱,结果就是富有攻击性的胃酸不只是把食物消化掉了,还顺带着把自己家的细胞也消化掉了一点点。要是这些细菌还是带小毒针或者有空泡毒素的品种,胃细胞还要再遭受额外的摧残。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里,差不多有1/5的人胃壁上都有小的损伤,而大约3/4的胃溃疡和几乎所有小肠里的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杀死病菌,胃部的问题也会随之消失。

在针对幽门螺杆菌最大型的一个实验里,科学家得到了如下结论:幽门螺杆菌,尤其是那些带着小毒针的危险品种,其实对我们的身体也有不少好处。通过对多个实验对象长达12年的观察,科学家发现,虽然危险品种的宿主患胃癌的可能性提高了一些,但是他们得肺癌和中风的概率却大大降低了,确切地说,与其他参加的实验对象相比差不多要降低了一半。

弓形虫

猫是弓形虫的最终宿主,它在猫的肠子里繁衍生息。对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弓形虫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危害,但如果怀孕期间感染上了弓形虫,那就大事不妙了。弓形虫可以通过血液感染胎儿,而免疫系统之前没见过弓形虫,所以也来不及反应阻止。“当然不是说母体感染胎儿就一定会被感染,但是一旦被感染上,会对胎儿造成严重或者致命的伤害。如果能及早发现感染,还是可以用药治疗的,但是大多数人感染的时候根本没感觉,所以发现感染的概率实际上并不高,最佳的治疗时期因此也总是被错过。”

这就是家里有孕妇的时候,猫沙每天都要清理干净(孕妇可千万别自己动手),最好不要吃生肉,水果和蔬菜必须洗干净的原因。弓形虫的患者并不会感染其他人,只有从猫咪肚子里拉出来的新鲜弓形虫才具有传染性,但是它们可以存活很长的时间,比如在没被处理掉的猫屎里,比如在刚打扫完猫屎的手上。

益生菌

有细菌参与的食物加工过程被统称为「发酵」,发酵过程中会产生酸,这就是酸奶或腌菜吃起来会酸酸的原因,好细菌和它们产的酸,保护者食物不被细菌侵犯。虽然原理都是发酵,但发酵出来的食物味道各有不同,这是因为发酵所用的细菌品种也各有不同。

没法母乳喂养的小婴儿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腹泻,这让奶粉厂家十分困惑,因为他们的奶粉成分已经很接近母乳成分了,这到底是缺了什么呢?答案是细菌——那些特别喜欢待在妈妈乳头上的细菌和那些只有在母乳喂养的小婴儿肚子里才大量出现的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这些细菌可以分解乳糖、制造乳酸,所以它们都被称为乳酸菌。

益生元

益生元“益”就“益”在它可以促进好细菌的生长。跟益生菌相比,益生元可好找多啦,它只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就可以发挥作用:肚子里得有好细菌吃它。通过补充益生元,可以壮大好细菌的队伍,让它们有足够的力量和坏细菌抗衡。

所有我们在小肠无法吸收的食物,统称为膳食纤维。它们可以保障有足够多的食物能够顺利到达大肠供细菌们享用,尤其是好细菌们。细菌们吃饱喝足了才会有动力为我们制造维生素和健康的脂肪酸,或者尽心地训练免疫系统。

所以益生元的意义就在于,它们是只有好细菌才喜欢吃的膳食纤维。比如白砂糖就不是益生元,因为龋齿细菌也喜欢吃它。益生元必须是坏细菌讨厌的食物,即使吃了它也造不出有害物质来。而好的细菌吃了益生元则能够不断壮大,在和坏细菌的斗争中抢下更多地盘。

limboy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食疗
北京专业权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zlff/183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