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疼难忍原是1米长小肠坏死儿外科成
2016-12-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8岁男孩突然腹痛难忍,儿科医生快速准确判断,原是1米长小肠坏死所累,幸得及时手术已无恙。
医生提醒,对于儿童不典型的腹痛,家长和医生都要提高警惕!
深夜,急救车呼啸驶进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一对中年夫妻抱着一个大叫腹痛的男孩冲入抢救室。男孩名叫祥祥(化名),年仅8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平时也酷爱各种运动。4、5天前,祥祥感觉腹部偶有隐隐作痛,但不多时又恢复正常,家长和祥祥也没有太在意。可后来,孩子出现了间歇性的呕吐,医院就诊,怀疑“胃肠炎”并进行治疗。然而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孩子的精神越来越差,食欲不断减退,脸色也越来越差,家长感到不对劲,随即叫救护车赶到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儿外科就诊。
外科接诊后立即对祥祥进行了全面体格检查。发现祥祥嘴唇苍白,腹部存在全腹压痛、反跳痛及可疑肌卫,但腹部比较软,不像典型外科急腹症的板样腹即腹部像木板一样硬,症状和体征不相符合,影像学腹部CT检查,发现祥祥腹腔大量的腹水,肠管极其扩张。医生敏锐地感觉祥祥的腹痛非比寻常,并且病情危重,迅速联系外科褚珺主任医师会诊并果断决定进行急诊手术探查。
患儿CT影像显示腹腔积液
患儿入院仅1小时就完成各项术前,并开始手术探查。手术打开祥祥的腹部,涌出大量的血性腹水,探查发现问题所在——肠系膜裂孔导致腹内疝,更可怕的是约1米左右的小肠肠管已经缺血坏死。医生解释,一名成年人的小肠长度约为4~6米,但是一名8岁的儿童的小肠肠管只有2米,如果切除1米的小肠,可能会对孩子今后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但是不切除,则立即威胁孩子生命。这是何等重要的1米小肠!
危机时刻,褚珺医师果断决定切除坏死肠段,同时防止坏死肠段中的有毒物质被人体吸收,并修补肠系膜裂孔。经过3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手术顺利完成,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室门口的父母心中的大石也终于能放下了。
褚珺医生介绍,腹内疝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急腹症,其发病率约为0.2%~0.9%,在儿童中则更为少见。一般发病比较隐匿,并且由于腹内疝缺乏特异性表现和体征,故术前较难诊断,其病死率和肠坏死率也高达75%,及早诊断及时手术就是治疗的关键。祥祥是非常幸运的,早期进行了手术探查,发现了坏死的肠管,避免了更多肠管坏死,同时也避免了坏死肠管的毒素吸收(毒素吸收可发现中毒性休克)。考虑到孩子的小肠还有生长的可能,在危紧时刻果断决定切除坏死肠管,使祥祥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对于儿童不典型的腹痛,作为一个儿外科医生一定要时刻提高警惕,只有不断磨练自己的临床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积累自己的临床经验,才能够抓到这个隐匿的凶手,这样才能将危重的孩子从死神的手中救回!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