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防治系列之肠炎病
2023-1-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鱼病防治系列之肠炎病病原体: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从草鱼的病鱼材料中分离到一种肠刑点状产气单孢菌,通过对健康鱼腹腔往射感染,得了阳性结果,因而被定为草鱼肠炎病的致病菌。但是,采用口服或口灌的方法进行人T感染,至今未获成功。从医学惯例来考虑,通常肠道病的致病菌都是通过口腔侵人体内,即所谓“病从口人”;另外从鱼体免疫和药物防治效果来看,也颇不一致。因此对草鱼肠炎病的致病菌是否已真正分离到产生了怀疑。随着草鱼出血病的发现,而两种病又都具有肠道充血的共同症状,肠炎病的研究,变得更加复杂起来。检测鱼塘水质,使用奥克丹水质检测仪。
收集了表现单纯肠道充血症状的、即通常认为是典型肠炎病的病鱼材料,同时采用细菌学和病毒学的方法,进行了病原的分离和人工口灌感染试验,所得结果是:用细菌方法进行的人工口灌感染结果都是阴性,即没有致病细菌;而用病毒的方法进行的人工口灌感染均得到阳性结果,即得出当年草鱼的肠炎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结论。目前认为从7月下旬起至10月上旬,草鱼在鱼种阶段,发病主要为病毒引起。1龄以上的成鱼阶段,发病主要为细茵引起,似乎已被越来越多的调查资料所证实。
危害性:此病对草鱼、青鱼最易感染,鲤偶尔也有发现。死亡率很高,有的鱼池死亡率高达90%以上。据目前所知,有许多种传染性鱼病,如赤皮病、癫疮病和出血病等,也常伴有肠道充血发炎,这里所指的是单纯的肠炎病。患此病的鱼腹部膨大,体色变黑,腹部显红斑,肛门外突、红肿,严重时鳍条亦蛀蚀破坏。剖开鱼腹,有很多腹腔液,肠壁微血管充血,形成血栓,破裂外溢,使肠壁呈红褐色;肠内无食物,含有许多淡黄色粘液;病鱼一般失去食欲,离群缓游,不久即死亡。
鱼病防治系列之肠炎病流行情况:此病在全国养鱼区均有发生,它在各地区的流行季节和流行程度,随气医变化而有差异。从我国的节气来说,立夏以后至大暑,及白露以后至秋分,都是此病流行季节,因此江苏、浙江一带鱼农对这两个流行季节。
治疗方法:①治疗时需内服和外用药结合进行,外用药一般用漂白粉1ppm全池遍酒;生石灰每亩水深1米,用15一25公斤,冲水后全池遍洒;②用磺胺胍投喂,每50公斤鱼第一天用药5克,第二至六天每天用药2.5克,制成药面投喂,每天1次,连续6天;③用大蒜投喂,按每10公斤鱼用大蒜50克,每天1次,连续投喂3天。
奥克丹蒋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