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男子将28颗珠子塞进体内,自称l

2021-3-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来源:一起神回复ID:yishen

十分刺激?

大家好我是李菊福。朋友们都知道,我平时喜欢看一些沙雕新闻。近期的新闻里,有这样一条,尤其引人注目:“神珠”入体,难道是想练成什么类似大威天龙的“盖世神功”带着跃跃欲试的好奇心,我深入了解了一下前因后果: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这位“男孩”去看医生。跟医生讲自己尿频,尿急,尿血,而且这症状已经持续近10天了。可当医生询问他原因时,他却面露难色,缄口不言。尽职的医生当然不肯轻易放过他啊,于是在医生的再三询问下,男孩终于开口道出了实情:原来他为了寻求刺激,将一种名为巴克球(别称磁力珠)的东西,塞入了自己的尿道,整整29颗。医生给他拍了片子,发现磁力珠已经顺着尿道进入了膀胱,连在了一起。珠子被取出来的时候,都已经钙化了。代入感太强,菊福已经开始疼了。啊这!虽然行为很“弟弟”,但很明显这位“男孩”已经成年了,成年人都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懂了,这次一定是“磁力珠”先动的手。可能有朋友想问了,这磁力珠到底是啥玩意?能让玩者失魂,用者落泪。它本来就是个玩具,像磁铁石一样,有强吸力。但不幸的是,这个玩具近年来却变成了“男孩杀手”。这里说的男孩,可不只包括那些想一珠多用的成年人。更多的,其实是一些未成年男童。其实磁力珠作为新型玩具冲入市场,也就这一两年的事情。它表层电镀,色彩绚丽,又有着强大的吸附磁力,可以摆各种造型,非常吸引人上手。尤其是孩子们。但很多人不知道,这磁力珠,是不适合14周岁以下的儿童使用的。为什么不适合?有血淋淋的例子。只看外表。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将磁力珠吞下去。因为它直径只有5毫米左右,看起来特别像巧克力豆。对物体没有强辨识的儿童甚至婴儿眼里,它就是好吃的。所以每年,误食磁力珠的事件都层出不穷。但是别看磁力珠小小的一颗,以为孩子就算吞到肚子里去也没关系。其实后果很严重。国际玩具磁力标准是50高斯。市面上售卖的磁力珠却远远超出了这个标准倍,高达高斯。博主

魏老爸曾特地为磁力珠的磁力做过测评。隔着88张A4纸,两个磁力珠仍旧能吸附在一起,这个厚度已经达到了1.1cm。而这个厚度,是儿童肠道厚度的9倍。所以,一旦孩子误食,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医院今年6月份就接诊了一位年仅1岁的磁力珠误食患者。据孩子爸爸说,前一周,大女儿因为同学都在玩磁力珠,便吵着让自己也帮她买。买回家不到一周时间,小儿子就出现了呕吐症状,喂了两次药没作用,爸爸才觉得事情不简单,医院。不到一周时间,医生检查结果显示,孩子已经出现了2处肠穿孔。因为磁力珠吸附力太强,进入人体肠道后会快速吸附在一起。强吸力会造成肠道压迫,压迫部位缺血坏死,导致肠穿孔是很容易的事情。嵌入胃壁的磁力珠但这还不是最痛苦的。更痛苦的是,磁力珠很难自然排出体外。进入肠道后,取出大部分情况下也不能通过微创,只能通过手术开刀。不能自然排出体外,是因为磁力珠的强吸附力。需要手术开刀,是因为人体肠道长达5-7米,并不能确定磁力珠具体在哪一段停留,只能“打开肚子”顺着整个肠道,仔细检查一遍。

魏老爸视频中,还采访了一位粉丝。她的孩子,因为误食磁力珠,肠子被直接截掉了一段。全麻,做胃镜,开刀,截肠子......即便菊福作为一个猛男,听到这些痛苦的步骤都难免虎躯一震。何况是只有几岁的孩子。误食磁力珠的孩子这还是发现及时的,倘若碰到粗心一点的家长,发现得晚一点,难保不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可让人意外的是,这么危险的东西,居然仍旧存在销售误导。有些商家特地给磁力珠贴上“益智”标签。有些甚至直接把儿童形象放在产品封面上进行宣传。就这,能不让做家长的误会吗?所以,这些磁力珠销量都特别好。家长都快变成购买主力军了。人家都坑爹,这些人妥妥坑娃。不过就算做家长的都擦亮眼,也不能保证孩子百分百接触不到磁力珠。毕竟大部分学校门口的小超市,向来无所不包。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店家们躲着卖,藏着卖,偷偷卖。谨慎程度堪比毒品交易。但调侃归调侃。认真讲起来,这玩意对孩子们的危害,完全不亚于毒品。这些见不得光的交易,一旦被曝光,法律上来讲,是要百分之百负全责的。养大孩子,对家长来说不容易。所以,做家长的,为了孩子的健康跟安全,挑选玩具的时候,只能细心一点,再细心一点。拒绝三无产品,多买3C认证。而且谨记,一定要看好“注意事项”。孩子对一个家庭的意义,相较于几块钱的利益,孰轻孰重,显而易见。也希望商家能稍微再多点真诚跟责任心。卖东西的时候,说一句,再多说一句。或许就是这一两句简单的提醒,就能挽救许多条生命,许多个家庭。本文转载自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yfys/20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