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病人的生活护理
2020-10-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当今社会人们的饮食习惯越来越急进化,而且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寿命在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外科疾病也在不断增加,肠梗阻就是其中之一。在肠梗阻中,又以食物性肠梗阻为多见,危害性大,当引起足够重视!
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肠腔受阻。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一开始,这些症状通常为间歇出现、能自行缓解。这些症状随肠梗阻的加重而逐渐恶化,转变为持续性。
常见症状
1、腹痛:肠梗阻常常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多位于中腹部,突然发作,逐步加剧,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间歇期可以完全无痛,过一段时间可以再发作。急性空肠梗阻,绞痛较剧烈,一般2-5分钟发作1次。不全性较轻,一阵肠鸣或排气后缓解。结肠梗阻,多发生在下腹部,一般比小肠为轻。
2、呕吐:肠梗阻的早期,呕吐呈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或胃液。一般认为,梗阻部位越高,呕吐出现越早、越频繁。而低位梗阻和结肠梗阻,呕吐出现迟而少,吐出物可呈粪样。
3、腹胀:出现较晚。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和结肠梗阻则腹胀明显。
4、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病人多不排气排便。有些病友认为,只要有放屁(肛门排气),有大便,就不会发生肠梗阻,但是高位小肠梗阻最初2-3日,仍有排便和排气。不完全性肠梗阻也有肛门排气排便。所以,即使有肛门排气排便,也不能轻视、大意。
肠梗阻的治疗
原则:解除梗阻,纠正紊乱
保守疗法:
禁食
胃肠减压:普通胃管、肠梗阻导管(经鼻、经肛门)
生长抑素
泻剂、灌肠、中医中药、针刺、穴位注射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防治感染和中毒
手术:绞窄性肠梗阻,肿瘤,保守治疗无效的肠梗阻
TIPS:肠梗阻导管疗法—特点
1.直接在肠梗阻的上部进行减压,利于吸引潴留的食物和气体,从而有助于解决梗阻。
2.可通过肠导管注入泻剂、植物油、中药等,直接作用于梗阻的上部,利于解决梗阻。通过导管给予肠内营养及药物投入。
3.与传统疗法相比,有治疗周期短,见效快特点。
4.即使是完全梗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后,可减轻梗阻以上的小肠的扩张和水肿,减少术中的污染,并利于行粘连松解和手术吻合,也利于行腹腔镜等手术。
5.对于粘连严重和反复粘连的肠梗阻,不仅可利用肠导管在术前进行减压,还可在术中进行肠排列,避免术后梗阻复发。
6.局部造影,判断梗阻的具体部位,判断梗阻程度,有利于早期判断是否应行手术治疗,为手术解决梗阻提供方便条件,减少肠坏死等并发症。
?
关于置管后饮食:
在肠梗阻期间首先要禁食。
大多数文献报道一般情况下:置管后24h-48h左右,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缓解。所有患者自72h起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并逐渐加量(少食多餐),同时口服肠道抗生素。置管5-6d后基本可以停止静脉输液,恢复全肠内营养。
高危人群
1、曾接受腹部手术、放疗或腹腔内灌注药物治疗的病友:手术可能导致的肠粘连、吻合口狭窄等;放疗导致纤维化,造成的肠道狭窄;腹腔内灌注药物也可能导致肠梗阻发生。
2、腹腔内有肿块: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可能阻塞、压迫、侵犯肠管,导致机械性肠梗阻的发生。有时候没有明显肿块,表现为弥漫性腹膜转移也会导致肠梗阻。
3、既往曾经发生过肠梗阻的病友:既往发生过肠梗阻,说明存在肠管运行不畅、管腔狭窄等改变。
4、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病友:老年人肠道消化液分泌减少,加之肠蠕动无力,常有习惯性便秘,导致肠道内容物运行减慢,甚至造成粪便嵌顿,均可导致肠梗阻。
5、电解质紊乱,甚至恶液质的病友:除了类似第4条原因,营养状态不佳、电解质紊乱更加剧了肠管运行的障碍,常常导致麻痹性肠梗阻。
6、肠道急性感染,如急性胃肠炎严重时,反复腹泻也会造成“麻痹性肠梗阻”。
饮食可以预防
1、?饮食调整:应多选择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植物性食物,少食动物性食物。食物加工或烹饪要精细些,以利咀嚼。动物类食品更应熟烂后食用,以便于消化吸收。注意饮食卫生,不洁饮食不仅会引起急性胃肠炎,也会引起肠梗阻。一定要注意多饮水。
一些不易嚼烂、易形成团块的食物,如糯米、年糕、动物筋膜、肌腱等,要尽量少食。多吃容易消化促进排便的食物,如蔬菜:海带、猪血、胡萝卜等,水果:山楂、菠萝、木瓜等;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宜吃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如米汤,菜汤,蛋花汤,面片等。
?
2、?适量运动:消化道肿瘤病友日常生活一般以静养为主,卧床多、活动少,因此,肠道蠕动缓慢,功能减弱。老年人患习惯性便秘者较多。所以,平时应注意多活动,必要时可选用些药物调节肠道分泌功能,促进肠蠕动,帮助粪便软化,预防肠梗阻。
?
3、?自我体检:病友家人或者自己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