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直通车丨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术后
2018-11-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肝脏是人体内重要器官。其在人体内主要承担着分泌蛋白、去氧化及存储肝糖等作用,而胆道是肝脏的分泌排泄通道。多年临床实践发现,大多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对要从事普通外科研究术后康复有一定影响。有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作为一种新型的营养补给方式,是指术后24h经鼻胃肠管或胃管给予人体营养物质,符合人体生理功能的营养物质需求。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疗效,笔者选取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选取年2月~年2月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主要症状为肝胆病变及胃肠活动受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患者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45~82岁,平均(64.3±2.5)岁;手术类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5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9例。观察组64例患者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46~82岁,平均(65.8±2.6)岁;手术类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7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7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构成、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盲插鼻肠管,术中将鼻肠管置于十二指肠屈氏韧带以下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术后第1天,经鼻肠管缓慢泵注ml生理盐水.泵速为20mUh:术后第2天,经鼻肠管泵入ml温开水,速度为50~60ml/h;术后第3天,经鼻肠管泵入ml温开水,速度为80~ml/h,连续3d后,于第6天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囝。对照组患者即在术后第l2期3d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具体操作方法同观察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采用人体测量法测定患者预后营养指数。疗效判定标准。基本痊愈:治疗后,患者主诉腹胀症状完全消失,肛门排气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主诉腹胀症状明显改善,肛门排气好转,伴有少量并发症发生;无效:均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基本痊愈+有效。
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胃肠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指标较对照组高,预后营养指数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观察组患者肠道改善时间、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表3)
三、讨论
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存在胃肠功能障碍
近年来,随着肝胆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及进步,肠内营养的应用已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高度北京中科白疯医院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