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及周围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2017-8-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由于各种原因发生造口并发症让造口者痛不欲生,如何预防和处理造口并发症是每位造口护理专业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今天,本文带领大家一起共同学习造口并发症和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刺激性皮炎(粪水性皮炎)
1.临床表现
主要是由于排泄物长期反复刺激使造口周围皮肤瘙痒、疼痛、红、肿、溃烂。
2.预防措施
造口治疗师于术前提供理想的造口定位,减少因造口位置选择不佳给造口护理带来的困扰。针对腰部凹陷不平之处,可用防漏膏或防漏条进行填补。根据造口的类型及状况选择合适的造口用具。根据造口的大小及形状来裁剪底盘,底盘口径比肠造口直径大2mm即可。指导患者定期更换造口底盘。回肠造口3~5天更换,结肠造口5~7天更换,如造口底盘渗漏,应及时更换。
3.处理措施
检查并去除刺激源。造口周围皮肤瘙痒、疼痛、红肿,选择生理盐水或温水进行清洗,擦干后撒适量造口护肤粉并抹匀,再贴皮肤保护膜,最后粘贴造口袋。如皮肤出现溃烂,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水胶体、泡沫等伤口敷料处理,再粘贴造口袋。
(二)过敏性皮炎
1.临床表现
造口周围皮肤红斑及水疱,皮疹的部位仅限于变应原接触部位;患者自觉受累皮肤瘙痒及烧灼感。
2.预防措施
若对任何品牌的造口底盘都过敏,则建议两种处理方式;第一,可先贴水胶体敷料保护皮肤后,再贴造口底盘;第二,如为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造口患者,大便成形且有规律时可选择结肠灌洗,不需粘贴造口袋。如对含乙醇的防漏膏、皮肤保护膜等过敏,改用非乙醇产品。如对腰带、造口腹带过敏,建议在腰带、造口腹带内垫上棉质的手帕或毛巾,隔绝与皮肤的接触及减少摩擦。
3.处理措施
根据皮肤测试结果更换另一系列造口用品。洗净擦干后,根据医嘱使用类固醇药物涂于皮肤上,10分钟后用温水洗净擦干,再按刺激性皮炎的处理。若情况无改善者,请皮肤科医生会诊。
(三)毛囊炎
1.临床表现
造口周围皮肤出现红疹、脓疱。
2.预防措施
造口周围偶有皮肤若有毛发时,需用剪刀剪除毛发,不可用剃刀剔除。撕除造口袋时,一手按压皮肤,一手缓慢去除造口底盘。若底盘粘贴过紧,不易去除时,则用湿纱布先湿敷几分钟或使用皮肤剥离再去除。
3.处理措施
如造口周围红疹,洗净擦干后撒适量造口护肤粉并抹匀,再粘贴皮肤保护膜。
买囊出现脓疱,应怀疑是否有真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属的感染,并针对菌种,遵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
(四)皮肤增生
1.临床表现
造口周围皮肤皮层增厚,出现疣状的突起,色素沉着,呈深棕色、灰黑色或灰白色,有时伴疼痛感。
2.预防措施
参见念珠菌感染的预防措施。根据造口的大小及形状来裁剪底盘,底盘口径大2mm即可。
3.处理措施
增生皮肤的处理,需佩戴凸面造口底盘将增生压平。若增生的皮肤有破损,可先涂抹造口护肤粉再粘贴造口袋。严重增生的患者,建议手术治疗。
(五)机械性皮肤损伤
1.临床表现
造口周围皮肤表层被撕开,可引起皮肤发红、破溃及疼痛。
2.预防措施
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水肿或脆弱时,尽量选择粘性较低的造口底盘。若底盘粘贴过紧,不易去除时,则先用湿纱布湿敷几分钟或使用皮肤剥离剂后再去除。
3.处理措施
重新评估造口护理技巧,去除造口袋或清洗造口周围皮肤时,动作要轻柔。如造口周围皮肤发红、疼痛,洗净擦干后撒适量造口护肤粉并抹匀,再贴皮肤保护膜。如造口周围皮肤出现破溃,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水胶体,泡沫等伤口敷料处理后,再粘贴造口袋。
(六)黏膜移位
1临床表现
肠黏膜移位至造口周围皮肤生长。
2.预防措施
手术时需将造口缝于真皮层,而不能只缝于表皮。选择柔软,尺寸合适的造口边缘受压引起粘膜移位。
3.处理措施
更换造口袋时动作轻柔,避免加重造口损伤。重新度量造口的外形及尺寸,底盘口径比肠造口直径大2mm即可。较小的黏膜移位可使用造口护肤粉,严重者可使用藻酸盐敷料,外涂防漏膏,再粘贴造口袋。
(七)皮肤黏膜分离
1.临床表现
造口处的肠粘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出现分离。
2.预防措施
及时处理造口局部缺血坏死症状。不宜过早拆除造口黏膜缝合处的缝合线,拆线时间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10天左右。
3.处理措施
逐步清除局部的黄色腐肉或坏死组织。用棉签轻探分离的深度,根据分离的深度来选择伤口敷料填塞。分离部分表浅,渗液少宜选用造口护肤粉后再用漏膏遮挡,再粘贴造口袋;分离部分较深,渗液多宜选用藻酸类辅料填塞后再用防漏膏遮挡,再粘贴造口袋。一般2~3天更换分离处敷料1次,直至分离处完全愈合。分离处愈合后要指导扩肛,预防造口狭窄。
(八)肉芽肿
1.临床表现
肉芽肿为良心组织。呈红色颗粒状。触之易出血,通常发生于黏膜与皮肤接触处,围绕着造口的边缘生长。
2.预防措施
按时拆除造口周围缝线。选择合适的造口用品,避免因坚硬造口物品(如底盘)刺激造口边缘而产生肉芽增生。
3.处理措施
检查造口周围是否有缝线仍未脱落,及时拆除造口缝线。正确测量造口大小,底盘裁剪口径比造口直径大2mm。、较小的肉芽用硝酸盐电灼,使其变白后转黑,最后坏死脱落;较大肉芽肿可能需要电灼。
(九)造口出血
1.临床表现
肠粘膜上有血液流出。
2.预防措施
造口袋内放入适量,空气和油剂(液状石腊、植物油、麻油等)以免造口袋上薄膜来回摩擦造口引起粘膜出血。护理造口时,动作轻柔,避免利器划伤黏膜引起出血。
3.处理措施
注意观察出血的量及颜色,并做好记录和交班。出血少时,涂上造口护肤粉后用柔软的纸巾或纱布按压止血。出血量较多时,可用1%肾上腺素溶液浸湿纱布压迫或用云南白药粉外敷后用纱布压迫止血。
(十)造口水肿
1.临床表现
通常发生在术后早期,造口隆起、肿胀和发亮。
2.预防措施
注意口袋的裁剪技巧,根据造口的大小及形状来裁剪底盘,底盘裁剪口径比造口直径大2mm,避免紧箍肿胀造口而影响血液循环。
3.处理措施
轻微者不用处理。严重者用3%的高渗盐水或50%的硫酸镁湿敷。严密观察造口黏膜的颜色,避免导致缺血坏死。
(十一)造口回缩
临床表现:回缩是造口内陷低于皮肤表层,容易引起渗漏,导致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和病者情绪干扰
发生原因:游离不充分,产生牵拉;肠系膜过短;造口周边缝线固定不足或缝线过早脱落;造口周边愈合不良,引致疤痕组织形成;环状造口的支架过早去处;体重急剧增加;
预防及处理:
应用凸面猪油膏可应用于非常严重的病例;皮肤有损伤者,可应用皮肤保护粉或无痛保护膜;乙状结肠造口而皮肤有持续损伤,可考虑用结肠灌洗法;减体重;严重病例可能需手术。
(十二)造口狭窄
临床表现:造口狭窄及紧拉,造口皮肤开口细小,难于看见黏膜或造口皮肤开口正常,
但指诊时手指难于进入,肠管周围组织紧缩。指检:箍指。
发生原因:造口周边愈合不良;血运不良;造口粘膜皮肤缝线感染;筋膜或皮肤疤痕组织收缩;手术时皮肤开口过小;手术时腹壁内肌肉层开口太小;Crons病复发,肿瘤压迫肠管(造口周围或造口边缘有肿瘤);二期愈合形成疤痕组织收缩。
预防处理
不严重者,可用手指或扩肛器扩开造口,但注意不可损伤造口,(从尾指开始慢慢好转后应用食指,涂润滑剂轻轻进入造口,停留2---5分钟,每天一次,需要长期进行。泌尿造口,需要间隙性导尿(如狭窄引起尿潴留、感染、尿逆流,X片示肾肿大。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造口,留意是否有便秘阻塞造口,如便秘可服泻药,教育病人有关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及时诊,如情况严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十三)造口旁疝
临床表现一部分肠管经由筋膜缺口穿孔至皮下组织,导致造口旁腹部彭隆,粘贴造口袋困难。
发生原因:造口位于腹直肌外;筋膜开口过大;腹部肌肉软弱;经过多次手术;持续腹压增加;
预防处理:术后6-8周应避免提重物;重新选择适合的造口袋,如用较软的底盘;重新指导病人换袋技巧,如需用镜子;指导病人肠梗阻的症状;禁止造口灌洗;减体重;减轻腹压;咳嗽时用手按压造口部位,使腹压减少;解释原因,心理辅导;可佩带合适的造口腹带,缓解局部不适症状,严重者需手术修补。
(十四)造口脱垂
临床表现肠管由造口内向外翻出来,可由数公分至10-20公分,多发生于环状造口,可能引起水肿、出血、溃疡、肠扭转、阻塞或缺血而坏死,引致病者极度尴尬及心理问题。
发生原因:肠管固定于腹壁不牢;腹壁基层开口过大;腹压增加;腹部肌肉软弱;
预防处理:选用一件式造口袋;选用较软的护肤胶;尺寸要恰当,指导病人正确量度造口及粘贴步骤,减少换袋次数;指导病人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指导病人肠坏死的症状;脱垂部分从造口推回腹内(若用手推回后,仍有可能脱出,如环状造口的远端脱垂,放回后用奶嘴塞住肠口,再将奶嘴固定于造口底环上,近端仍可排除大便,但单腔造口则不能采取此法,非要手术才行);心理上的支持;严重病例需手术治疗
(十五)尿酸结晶
临床表现常见尿路造口,为白色粉沫状晶体黏附在造口或周围皮肤,由于磨擦故容易引致造口渗血
原因:多由于受感染或碱性尿液形成
处理:用稀释了一倍水的白醋溶液局部湿敷、清洗;指导尿路造口者每日应多饮水,每日大于3000毫升;可每日补充维生素C的入量(每日维生素C大于4g)。
(十六)造口周围静脉曲张
临床表现为造口周围皮肤呈紫蓝色
发生原因:因肝脏疾病而引起门静脉压升高
预防处理:脱去造口袋及清洗造口时动作要轻;避免硬底板,减少更换底板次数;轻微出血,按压出血点或硝酸银点灼;出血严重则要结扎或将造口移位。
(十七)肿瘤转移
临床表现肿瘤转移至造口或周围皮肤,造口上出血,溃疡或硬块形成,会引致阻塞,造口或肠管狭窄
处理用较软护肤胶块,防止损伤及易于黏贴;若造口出血,则需按压或用止血敷料;造口袋要防止气味外泄;减少换袋次数,避免损伤流血;放疗,使肿瘤缩小;若严重阻塞,可能需要手术开一个新的造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