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冬天不想生冻疮,那么这些方法你一定要
2017-4-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冬至”将到,早晨的寒风已像一把把尖刀划向脸颊。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不但履行保护身体的职责,也时时刻刻与外来刺激做抵抗。
如果外来刺激过于强烈,而我们对皮肤却疏于防护,那么我们的皮肤将受到伤害。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它是由于皮肤暴露在寒冷环境下所引起的局限性、红斑性炎症损害,也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很难快速治愈。那又痒、又痛、又木的感觉,得过冻疮的你一定最懂~~
令人郁闷的是,要想冻疮愈合,要等到天气转暖后才行。
所以,要减少冻疮的发生,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为了让大家能够愉快的度过这个冬天,拒绝冻疮的骚扰,本期,我们特别医院皮肤科廖承成主治医师教大家有效预防和处理冻疮的发生。
01
—冻疮长什么样?—
轻:
受冻部位皮肤先苍白,继而红肿,或有硬结、斑块,边缘掀红,中央青紫,自觉灼痛,麻木,暖热时自觉灼热、痒、痛。
重:
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肿块,皮肤淡白或暗红,或转紫色,疼痛剧烈,或感觉消失,局部出现暗红色血疱,血疱破溃后渗流脓血水,收口缓慢,常需1—2个月或更长时间。
看了图片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每年长在自己手脚、耳朵上的是不是就这玩样儿?
在医学上,根据冻伤的程度,分为四度:
一度(红斑性冻疮)
损伤在表皮层,皮肤红肿,疼痛瘙痒
二度(水疱性冻疮)
损伤达真皮层,先出现红肿,继而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血疱,局部感觉迟钝,疼痛较剧烈。
三度(腐蚀性冻疮)
损伤达到全皮层或深及皮下组织。创面由苍白变为黑褐色,皮肤温度极低。触之冰冷,痛觉迟钝或消失。一般呈干性坏疽,愈合后一般形成瘢痕。
四度(坏死性冻疮)
损伤皮肤全层,严重者可深达皮下,肌肉或整个肢体坏死,一般伤后3—7天出现水疱,肢体活动受限,病变部位变紫黑色,周围水肿,疼痛明显,约7天后出现干性坏疽,患部感觉和功能完全丧失。约2—3周后,冻伤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离。
有些部位可是它的最爱
02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预防—
1、提高耐寒能力,预防冻疮
平时需加强体育锻炼,冬季加强保暖。当天气太冷时,户外的活动时间要短。变换季节时,应注意保暖。
平时可进行局部冷温水浴,即将双手或双脚在10℃的冷水和38℃的温水中交替浸泡。
2、进行保健按摩
日常生活中可常常搓手、搓脚、搓脸,改善冻疮易发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加肌体的耐寒力,以抵御外寒。
临床表明,局部按摩是预防冻疮最好的方法。
“
局部按摩的方法:
手按摩:两手合掌,反复搓摩,使其发热,然后左手紧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几下,接着右手紧握左手手背摩擦几下,这样反复相互共摩擦15—20次。
脚心按摩:坐床上,屈膝,脚心相对,左手按右脚心,右手按左脚心,两手同时用力,反复按摩15—20次。
腿按摩:坐床上,腿伸直,两手紧抱左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后擦右大腿根,一下一上为1次,可来回进行数次。
臂按摩:右手掌紧按左手臂里边,然后用力沿内侧向上擦到肩膀,再翻过肩膀,由臂外侧向下擦至左手手背,这样为1次,共做15—20次。右手做法与左手相同。
3、冻疮防治要保暖
防冻是基础:面部、耳部、手部皮肤暴露在外,尤其耳部是基体的抺梢,且运动少,血液循环较差,长时间接触寒冷的空气冻伤皮肤,因此要注意保暖。
外出需戴上手套、防寒帽或耳罩,保护手、脸、耳等暴露在外的皮肤。
手脚的暴露部位可抹些哈蜊油或防冻油,防止皮肤皲裂。
4、提高耐寒能力,预防冻疮
预防冻伤,可在寒冷的天气里,适当多吃热量较高的食物或热性祛寒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鹿肉、胡椒、生姜、肉桂等。
冻疮,预防大于治疗。
但这些误区可别走!
“一到冬天,我就习惯把脚裹得紧紧的,这样才能保暖”
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鞋袜过紧会导致局部血流不畅,热量就无法顺利到达脚部,反而不利于保暖。
“皮肤是不是越干,就越不容易得冻疮?”
不是,冻疮防治也要注意保湿。
室内使用暖气要控制好温度,保持18—20℃较为合适,增加室内湿度,可以用空气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一盆水,或放置生长的植物,多喝水,增加体内水份,注意饮食调节,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其次,洗脸、洗澡温度不宜过高,水中可加入甘油。洁面时可减少洁肤品的使用量或改用洁肤力弱的产品,洗澡时,少用或不用浴皂,浴后使用保湿肤剂。
03
—得了冻疮咋办—
外用:
Ⅰ、Ⅱ度冻疮用冻伤膏涂敷患处,每天2次,外包敷料。或使用具有皮肤修复功能的防冻修护膏)。
局部冻疮:有较大水疱者宜抽出疱内液体后再涂上述药物。局部染毒糜烂或溃疡时,注意控制感染,可外用抗生素软膏:夫西地酸软膏、百多邦、红霉素软膏。
重度医院就诊,以免引起肢体残疾。
内服: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3克)、通草(6克)、大枣(8枚)、炙甘草(6克)
药性:
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甘草兼调药性而为使药。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
药膳:当归羊肉汤
当归15g,羊肉g,炖至肉烂,喝汤、吃肉,每日一次。具有补气养血之功能。
当归: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
注意:当归量不宜过大,否则味道不佳,影响食欲。
04
—冻伤后这么做是错误的—
“冻伤后用雪(或冷水)搓,解冻”
这种做法不仅不会缓解冻伤,反而会加重病情,导致皮肤红肿,起水泡等症状的发生。
“冻伤后用热水或冷水浸泡冻伤部位”
正确做法是将冻伤的肢体迅速放入温水,水温不宜超过40摄氏度,避免烫伤失去知觉的组织。
“冻伤后为取暖而立即穿戴过紧的袜子和帽子”
这种做法容易弄破患处皮肤,造成二次损伤。耳朵和鼻子等部位冻伤后可立即用手捂热使之温暖。
“冻伤后马上热敷或按摩”
发生冻伤后,不能马上热敷或者按摩冻伤部位。
“
防冻疮小秘方
外治--当归、赤芍、桂枝、白附片、熟地黄、干姜、花椒、忍冬藤、丹参各12克,川芎、川椒、干草各10克
水煎10-20分钟后,用药液热气熏手或足,待温度适宜时,再浸泡患处。每次一小时,每日2-3次。
医院皮肤科廖承成主治医师的详细解说(给了很多小秘方)后,“通心粉”们知道怎么预防和治疗冻疮了吧?
抓紧时间,现在就锻炼起来,先提高自己的抗寒能力~
内容
廖承成
编辑
滇医通
图片网络图库
本文由滇医通平台编辑原创,转载需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