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享小龙虾全面养殖技术四

2021-3-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小龙虾疾病及病害防治技术

1、水霉病

病原:小龙虾水霉病是由水霉菌所致。主要是小龙虾机械损伤、疾病感染、寄生虫侵袭、水质恶化等原因造成。

症状:初期症状不明显,当症状明显时,菌丝已侵入表皮肌肉,水中呈灰白色,似棉絮状。伤口处的肌肉组织长满长短不等的菌丝,该处组织细胞逐渐坏死。病虾消瘦乏力,活动焦躁,摄食降低,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①捕捞、搬运、拉网等操作要仔细小心,避免虾体损伤。冬天要加深塘水,减少捕捞操作,避免虾被冻伤。②用“水霉康”1亩.米/克稀释后全池泼洒,连用两日,可以有效地防止水霉病菌感染。③保持水质清爽,定期使用活菌制剂,EM原露,复合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

2、螯虾瘟疫病

(1)病原:真菌

(2)病征:病虾的体表有黄色或褐色的斑点,在附肢和眼柄的基部可发现真菌胞霉的丝状体,病原侵入龙虾体内,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并迅速损害运动功能。病虾呆滞,活动性大为减弱或活动不正常,极易造成病虾大量死亡。

(3)防治方法:①用“聚维酮碘”稀释后全池泼洒。②保持水体清新,维持正常的水色和透明度。每7—10天用“底福康”3-4亩/克,分解残饵和有机质。

3.烂鳃病

(1)病原:丝状细菌

(2)发病特点:病原体为丝状细菌。细菌在虾鳃上大量繁殖,妨碍虾呼吸;严重时鳃丝发黑、溃烂,引起虾死亡。

(3)防治方法:①每7—10天用“底改一号或强化底爽”,提高水体溶氧,分解残饵和有机质,预防效果好;②用“聚维酮碘”稀释后全池泼洒;③定期泼洒菌克,同时内服“免疫应激低聚糖”。

4、黑鳃病(镰刀菌病)

(1)病原:病原属真菌中的半知菌类。该病是由池塘水质恶化污染,促使镰刀菌大量繁衍寄生在小龙虾鳃丝、体壁、附肢基部或眼球上所致。

(2)症状:小龙虾鳃先由微红白色变为褐色或淡褐色,而后逐渐变成黑色。病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鳃瓣萎缩,呼吸困难,随后慢慢死亡。

(3)防治方法:①每7—10天用“生物底加氧或强化底爽”,提高水体溶氧,分解残饵和有机质;②水体定期泼洒“EM原露、复合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交替使用,进行水质调节。③采用“戊二醛”泼洒消毒。

5、出血病

(1)病原:出血病是由气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

(2)症状:体表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特别是附肢和腹部较为明显,肛门红肿。克氏原螯虾得出血病不久就会死亡。

(3)防治方法:该病来势凶猛,发病率较高。目前仍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防为主。发病季节,如发现病虾要及时隔离,对水体进行消毒。用“聚维酮碘”稀释后全池泼洒,每月1次;同时内服“恩诺沙星+免疫应激低聚糖+电解多维”。

6、烂肢病

(1)病原:是由于捕捞、运输、敌害生物致伤后感染细菌而引起。

(2)症状:虾体腹部、附肢腐烂,肛门红肿,该菌侵入内部器官时,肝脏明显肿大,食欲减退或不食,活动迟缓,发呆,最终影响正常蜕壳而导致死亡。

(3)防治方法:①投饵要新鲜,注意驱除、杀灭寄生虫,控制病原菌生长繁衍。②在捕捞或运输时,操作要轻,尽量不使虾受损伤。③发病期间,用“聚维酮碘”进行全池消毒;同时内服“恩诺沙星+免疫应激低聚糖+电解多维”。

7、水肿病

(1)病原:主要是由于小龙虾腹部受伤后感染嗜水单孢菌所致。

(2)症状:病虾头、胸内水肿、呈透明状,解剖体内充满水分,匍匐池边草丛中不吃不动,最后在浅水滩死亡。

防治方法:①在生产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小龙虾受伤。②发病期“恩诺沙星+免疫应激低聚糖+电解多维”:同时外用“高抗应激灵”全池泼洒,3—4亩.米/袋。

8、甲壳溃烂病

(1)病原:该病可能由两种细菌所引起,即黏球菌类细菌和荧光级毛杆菌类细菌。

(2)症状:小龙虾甲壳出现明显的棕色或红棕色点状病灶,随病情恶化病灶逐渐发展成块状,块状中心下的肌肉有溃疡状,边缘呈黑色,久之会死亡。

(3)防治方法:发病期间,用“聚维酮碘”稀释后全池泼洒,同时“恩诺沙星+电解多维+营养快线”拌料,连喂5天。

9、中肠腺白浊病(中肠腺坏死病)

(1)病原:该病是由杆状病毒所致。

(2)症状:病虾有的浮游在水面,反应迟钝,有的幼虾头和尾弯向一侧略呈弯弓形,有的头部向上,整个身体几乎与水面垂直,有的来回旋转。用显微镜检查胃肠内无食物,中肠腺、胃和整个消化道都呈白浊状。此病发展迅速,危害严重,自发病之日起1~2天就会有60%~70%死亡。

(3)防治方法:中肠腺白浊病至今没有好的疗效,可以从内服增强体质,外泼“免疫应激低聚糖”提高免疫力方面减少发病损失。

10、微孢子虫病

(1)病原:微孢子虫病是由微孢子虫所致。

(2)症状:病虾肌肉变白,组织松散柔软,有的背面和背侧面可见蓝黑色色素沉淀。孢子虫寄生在生殖腺或血管和消化道的平滑肌中,主要症状是在虾背部中线有不透明的白色区。

(3)防治方法:此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关治疗成功的报道,只有加大预防力度。首先,在放虾前用生石灰对池塘彻底消毒;对已有发病史的池塘,冬天干塘冻晒,达到消毒目的。其次,每10—15天外用“免疫应激低聚糖”全池泼洒,增强小龙虾的免疫力,3—4亩/袋。第三,如发现病虾与死虾,要及时捞出深埋处理。

11、纤毛虫病

(1)病原:该病主要是由钟形虫、斜管虫、累枝虫寄生所引起。

(2)症状:该病在小龙虾整个生长、发育期都可发生。纤毛虫附着在虾和受精卵体表、附肢、鳃等器官上。病虾体表有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反应迟钝、消瘦,活动无力,头胸甲发黑,体表多黏液,全身粘满了污物,并拖着链条状物,俗称“拖泥病”。条件适宜,病原体2~3天即大量繁殖,布满全身,严重影响克氏原螯虾呼吸,造成大量死亡。该病多在低温时发生,对幼虾危害较严重。

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每周换新水一次,保持池水清新。

②虾种放养时用1%食盐水浸洗3~5分钟。

③每7—10天用“底改一号+强化底爽”,提高水体溶氧,分解残饵和有机质。

12、脱壳受阻症

(1)病因:该病可能是水体中缺乏钙、磷等元素所造成的。

(2)症状:病虾在头胸部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痕,全身发黑,最终慢慢死亡。

(3)防治方法:①每10—15天用“羟基丙酸钙+免疫应激低聚糖”稀释后全池泼洒;②用“营养快线+电解多维+钙磷速补”拌饵投喂,3—5天一个疗程,3个疗程/月。

13、泛池

(1)原因:主要是由于池水溶氧不足引起的。

(2)症状:池虾在缺氧时,烦躁不安,到处乱窜,有时成群爬到岸边草丛处不动,有的爬上岸,如时间过长会导致死亡。泛池多发生在静水水池中,特别是在5~10月份的黎明前后。

(3)防治方法:①冬闲及早清除池底过多淤泥;使用腐熟有机肥;控制虾种放养密度;坚持巡塘,常加新水,调节水质。②缺氧时用“增氧解毒安”解毒增氧,-克/亩。③及时肥水,增加水体溶氧,3—5月用“氨基酸肥水膏”;5—8月用“肥水培藻状元+肥水精华素”,培育水质。④每7—10天用“生物底改9+1+强化底爽”,提高水体溶氧,分解残饵和有机质。

注意:以上产品使用方法请咨询技术人员,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jbjj/198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