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管旋转不良
2021-8-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疗效好 http://pf.39.net/bdfyy/
患者,女,32岁,孕22w0d,平素体健,定期产检,早孕期NT:1.6mm,唐筛低风险,现中孕排畸检查。
既往孕产史:G4P1,生化妊娠一次,胚胎停育一次。
超声所见:
1、腹中部肠管扩张,较宽处约11.9mm(图1,视频1、视频2);
2、肠袢旋转近两周,CDFI:肠系膜上动静脉呈螺旋状走行(视频3);
3、肠管未见明显蠕动波(视频4);
4、脐静脉入肝处局部管腔内径变窄,门静脉矢状部流速增快,且呈静脉导管样频谱改变(图3、图4,视频5、视频6);
5、腹腔少量积液(图2、视频4)。
6、羊水最大深度约56mm。
超声提示:
胎儿腹腔结构异常:
1、肠扭转并肠梗阻(考虑肠旋转不良);
2、脐静脉入肝处局部管腔内径变窄(考虑受压后表现);
3、腹腔积液。
视频1:横切面观察肠管扩张
视频2:纵切面观察肠管扩张、旋转
图1:肠管扩张
视频3:肠系膜上动、静脉走形异常
视频4:腹腔积液、肠管未见明显蠕动波
图2:腹腔积液
视频5:纵切面观察脐静脉入肝
视频6:纵切面观察脐静脉入肝
图3:脐静脉入肝处局部管腔内径变窄
图4:门静脉流速增快及频谱呈静脉导管样改变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活产儿的发病率约为1/,表现为十二指肠系带压迫、中肠位置异常、肠扭转、梗阻,继而可引起肠缺血性坏死、肠穿孔和腹膜炎等,病死率高,临床极易漏诊、误诊。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发生部位在中肠,中肠包括十二指肠乳头至横结肠右2/3段,横结肠左1/3至肛管上段由后肠发育而来,胚胎在8周时中肠快速生长,突出脐腔,10周时中肠以先小肠后结肠的顺序逐步返回腹腔,并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逆时针方向旋转,20周时,中肠完成旋转(共旋转°),当这一旋转过程发生障碍,不足或是反向时则形成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肠旋转不良主要病理表现有:当中肠旋转不足时,十二指肠位于腹腔右侧,结肠位于腹腔左侧,盲肠升结肠位于胃下方,回肠位于盲肠右侧,盲肠和升结肠发出的系膜带跨越十二指肠降部前方,造成此处压迫梗阻(图5B、C);当中肠旋转反向时,旋转即顺时针旋转,使结肠位于左侧腹,或十二指肠经由结肠前方跨域(图5D、E),如果十二指肠横跨肠系膜血管前方,肠系膜仅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与后腹膜壁有很窄的附着,则易发生扭转(图5F)。
图5.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示意图
A.正常;B.C中肠旋转不足使腹膜系带跨过十二指肠;D、E。中肠反向旋转形成结肠与小肠的位置异常;F.中肠扭转
超声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主要观察肠梗阻和肠扭转。该病例以肠管扩张就诊,横切面扫查发现肠管扩张,肠梗阻不难诊断,但纵切面观察肠管不仅扩张还螺旋盘曲,有“漩涡”感,进一步彩色多普勒发现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MA)、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mesentericvein,SMV)位置关系异常,表现为系膜血管交叉,SMA位于SMV右侧,且SMV沿SMA盘旋,向右上腹延伸(图6B),而正常肠系膜血管位置是SMV位于SMA右侧,并列向右下腹延伸,故考虑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肠梗阻。另外彩色多普勒还发现胎儿肝内矢状部血流速度增快,且呈静脉导管样改变,矢状面观察脐静脉入肝处因受扩张的肠管影响,使管腔局部受压内径变窄,故流速增快;矢状部血流呈静脉导管样改变,可能与血管受压后流量减少,管腔内压力减低,其内血流受心脏舒缩影响有关。观察该病例腹腔内未见明显钙化灶,腹腔积液可能与肠管扩张后非炎症性渗出有关,暂不考虑胎粪性腹膜炎。小儿肠扭转可见位于上腹团块,团块是由肠管与肠系膜盘旋形成,呈盘旋状中等回声,但是该病例在胎儿时期可能因孕周小且结构细小、肠管扩张、检查时难以分辨包块。
图6.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示意图
A.肠系膜上动脉与静脉并行盘旋;B.肠系膜上静脉沿动脉盘旋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超声表现主要有肠梗阻和肠扭转。肠梗阻时声像图显示为肠管梗阻上方积液、扩张,完全性梗阻的远段肠管呈塌瘪状回声,肠管内无液体回声充盈。肠扭转可有上腹部盘旋状中等回声包块,肠管扩张呈“漩涡感”,并且肠系膜上动、静脉位置关系异常,表现为系膜血管交叉,SMA位于SMV的右侧,两只血管走形多为向右上腹并行盘旋(图6A)或SMV沿SMA为轴盘旋(图6B)。继发性改变可有胎粪性腹膜炎、羊水多等。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常并发肠重复畸形、梅克尔憩室,内脏异位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
1、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可发生在十二指肠的任何部位,以十二指肠第二段多见,尤以壶腹附近最多见,产前超声表现为胃及十二指肠近段明显扩张,可见典型的“双泡征”,位于左侧者为胃,右侧者为扩张的十二指肠近段,两泡在幽门管处相通。
2、肠套叠:二者均可表现为环状包块伴肠管的扩张,但病变具体表现和病变位置有所不同:(1)肠套叠病变中心表现为同心圆形包块,而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病变中心表现为螺旋状圆形包块,且肠系膜动静脉位置关系发生改变;(2)肠套叠多发生于右中下腹,而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时的包块位于上腹部正中。
胎儿期坏死肠管漏出液可通过母体胎盘代偿,胎儿不会发生电解质失衡,但出生后情况将明显不同,因此产前明确诊断非常重要。胎儿期肠管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时部分胎儿宫内可自行恢复,肠梗阻可导致胎粪性腹膜炎,严重者威胁围产儿生命,因此胎儿期需严密观察肠梗阻程度、羊水及生长发育等参数。
围产儿死亡率主要取决于扭转坏死肠管的长度和位置、胎粪性腹膜炎的严重程度以及早产儿的胎龄和出生体重。在患儿未发生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及时临床处理,如出生后尽早手术治疗等。
参考文献:
唐贤朋,陶若翎,张兴镐,金秋子,何炜.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评价胎儿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的价值[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48(04):-.
张金哲,潘少川,黄澄如.实用小儿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爽,吴青青.胎儿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超声诊断研究[J/CD].中国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13(11):-.
许杨明,蔡艳,李为莲,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与肠扭转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白求恩医学杂志,,14(2):-.
贾立群,王晓曼.实用儿科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Naik-MathuriaB,OlutoyeO.Foregutabnormalities.SurgClinNAm,,85(2):-.
夏焙.小儿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LarryR.Cochard著,高英茂主译.奈特人体胚胎学彩色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高英茂.组织学与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例提供:樊琳琳
执笔:刘婷婷
审稿:王睿丽
医院超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