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接力抢救两位高龄老
2021-2-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挂号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高龄老人一旦出现危重急症,抢救面临着重重困难,但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都必须与死神抗争,尽一切努力去挽救。
9天持续抢救89岁老人打败“死神”
前不久,医院急诊接诊了一位89岁的女性患者,因持续性腹痛3天加重12小时,伴恶心呕吐,四肢厥冷,血压仅有80/40mmhg,急诊外科紧急腹腔性穿刺见大量浑浊腥臭液体,急查腹部CT提示:大量腹腔积液;小肠扭转,小肠不全肠梗阻。急查血气分析提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及乳酸酸中毒,乳酸高达11mmol/L,病情极其危重。
急请胃肠外科二病区会诊,考虑消化道穿孔坏死的可能性大,同时伴有腹腔感染、脓毒性休克,如不紧急手术随时可能死亡。
考虑到该患者为老年女性,既往有严重冠心病、房颤、心衰、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并且没有得到良好控制,此次已出现休克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在旦夕,但手术风险极大,在这种情况下,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古旭云及胃肠外科二病区张展志副主任医师、急诊外科王睿斌主治医师紧急行MDT会诊。
专家们一致认为,需要冒风险手术,否则病人必死无疑,紧急请示重症医学科陈炜主任,陈主任指示,该患者符合冠心病、房颤导致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栓形成所致的肠坏死、肠麻痹,并合并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需要紧急手术。立即请麻醉科评估手术风险,并上报医务处倪杰副处长及闫勇院长。
在向家属充分交代手术的必要性及术后可能的并发症,以及目前的危重情况,并取得家属理解、配合后,患者被直接送入手术室行全麻下剖腹探查术,开腹后立即涌出暗红色腥臭液体ml,同时可见小肠广泛重度扩张,肠壁暗黑色,浆膜面渗出明显,切除坏3米坏死肠管,同时进行空肠造瘘术。
术毕,患者立即被转送至重症医学科,持续行高级生命支持及抗炎、抗休克及脏器保护治疗。患者术后病理回报:
(小肠)小肠黏膜皱襞减少,部分区域黏膜层结构消失,可见出血、变性、坏死,黏膜下层及浆膜层血管广泛扩张充血,肠壁全层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肠系膜可见个别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静脉血栓形成,证实临床诊断。
在患者麻醉未醒状态下,持续给予镇静镇痛、机械辅助通气、液体复苏等积极抢救措施。在重症医学科抢救9天的日日夜夜里,三个科室医生密切配合,每日定时查房和交接班,随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危急情况。
患者在严重脓毒症的打击下心功能出现恶化,心肌酶明显上升,肌钙蛋白Ⅰ0.28ng/ml,N端-B型钠尿肽前体pg/ml,同时血浆D二聚体达ng/ml,而血小板下降到仅4万。在这样严重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情况,经过9天的全力抢救治疗,病人终于转危为安,转入胃肠外科二病区恢复治疗。
留住生命的脚步七旬老人重获生机
无独有偶,另一位78岁的女性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持续性腹痛,伴恶心、呕吐,医院,行急诊腹部平扫CT显示“消化道穿孔,胃幽门部胃壁增厚,腹盆腔积液”。
因患者基础疾病多,一般情况差,医院建议转诊至医院治疗,医院急诊外科考虑急性消化道穿孔诊断明确,同时伴有少尿、心率快、血压下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存在着严重的感染中毒性休克,急诊血色素仅为48g/L,有腹腔大量出血,需紧急手术。
患者既往存在COPD、肺间质性疾病,肺功能极差,血气分析提示II型呼吸衰竭,此次腹腔大量积液,腹腔感染极重,CRP.25mg/L,手术风险极大。
在重症医学科边伟帅副主任医师、胃肠外科二病区王欣住院医师、急诊外科朱静琳主治医师紧急会诊后得出结论,需要夜间紧急剖腹探查+胃穿孔修补术,术中腹腔涌出大量黄绿色脓性腹水约ml,发现大网膜呈黄色增厚。肝下、膈下、腹腔肠间、盆腔有大量脓苔,腹腔内脏、系膜、大网膜及腹壁水肿严重,胃窦球部前壁及后壁发现两个直径约1cm穿孔,将穿孔部位进行修补,术后病理证实胃壁穿孔伴严重炎症为胃溃疡所致。
术毕迅速转入重症医学科继续抢救治疗。由于患者术后肺功能极差,无法拔管,术后发现腹腔复杂性细菌伴真菌感染(构巢曲霉菌),同时脓毒性休克伴有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衰、呼衰、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难度极大。
经紧急抢救24小时后终于在转入第二日拔管、脱机,但因患者入院后下肢血管超声提示左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监测血D二聚体较前升高,予以强力抗凝后病人病情稳定,于5天后转回胃肠外科二病区继续治疗。
此两例患者均病情危重,在整个诊治过程中发展变化极快且复杂,医院多学科协作、果断决策,抓住了抢救时机,医护人员在患者病情发展变化的每个转折点,都能够及时实施救治,扭转局面,使高龄老年患者迎来了新生!这是医院重症医学科及胃肠外科二病区、急诊外科谱写的生命奇迹。
这样的抢救每天都在医院各个科室重复着,每一位医务人员深知:生命高于一切!他们不分昼夜、夜以继日地重复着繁琐的抢救工作,挽救濒临死亡的生命。而危重症患者一天天的康复和脸上的笑容,是最令医护人员感到欣慰的事情。
来源:医院
作者:重症医学科古旭云、赵国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