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肠坏死 > 护理常识 > > 带您认识肠套叠

带您认识肠套叠

2017-3-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的一种疾病。其发生常与肠管解剖特点(如盲肠活动度过大)、病理因素(如肠息肉、肿瘤)以及肠功能失调、蠕动异常等有关。80%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

临床表现

1.三大典型症状

腹痛、便血及腹部包块。

突发剧烈的的阵发性腹痛,患儿阵发哭闹不安、面色苍白、出汗,伴有呕吐和果酱样血便。

2.体征

腹部可及腊肠样、表面光滑、稍可活动,压痛性肿块,常位于脐右上方,而右下腹扪诊有空虚感。

3.成人肠套叠

临床表现不如幼儿典型,往往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较少发生血便。成人肠套叠多与器质性疾病有关(尤其是肠息肉和肿瘤)。

分类

1.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肠套叠发生于无病理变化的肠管,多发生于小儿。小儿肠蠕动活跃,在添加辅食的年龄,可因肠蠕动紊乱而发生肠套叠。小儿的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常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的肿大,也可能影响肠管的正常蠕动而致肠套叠。成人的肠套叠多发生在有病变的肠管,如良性或恶性肿瘤、息肉、结核、粘连以及梅克尔憩室,可影响肠管的正常蠕动,成为肠套叠的诱发因素。有时肠蛔虫症、痉挛性肠梗阻也是发病因素。少数小儿的肠套叠有明显的机械因素,如梅克尔憩室、息肉、肿瘤、肠壁血肿(如过敏性紫癜)等作为诱因而成为套叠起点。

2.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肠套叠,根据套叠的部分可以分为空肠套空肠、空肠套回肠、回肠套回肠、回肠套盲肠、回肠套结肠、结肠套结肠(偶见乙状结肠套入直肠)等,其中以回肠套盲肠,即回盲型最常见。

检查

空气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见空气或钡剂在套叠处受阻,阻端钡剂呈“杯口状”,甚至呈“弹簧”状阴影。

鉴别诊断

1.急性出血性肠炎

急性出血性肠炎发病急骤,开始以腹痛为主,多在脐周或遍及全腹,为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重。往往有寒战、发热。多伴腹泻,80%的病人有血便,呈血水样或果酱样,有时为紫黑色血便。60%的病人有恶心、呕吐。约1/4的病人病情较严重,可伴有中毒性休克。体检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肌紧张及压痛,肠鸣音一般减弱。有时可触及伴压痛的包块。X线腹部平片检查可见小肠扩张、充气并有液平,肠间隙增宽显示腹腔内有积液。

2.其他原因所致的慢性腹痛

成人肠套叠往往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较少发生血便。多呈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较轻,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发作。需与其他原因所致的慢性腹痛如慢性阑尾炎等相鉴别。

治疗

1.小儿肠套叠多为原发性,可应用空气或钡剂灌肠法复位,疗效可达90%。但怀疑有肠坏死者禁忌使用。

2.灌肠法不能复位或怀疑有肠坏死,或为继发性肠套叠者可行手术疗法。具体手术方法应根据探查情况决定。无肠坏死者行手术复位;有困难时切开外鞘颈部使之复位,然后修补肠壁;已有坏死或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者可行肠切除吻合术或造瘘术。

预防

1.应避免腹泻,尤其是秋季腹泻,家长应高度警惕此病的发生。

2.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过饱、随意更换食品,添加辅助食品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

3.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素。

4.如果一个健康的婴幼儿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大便带血,精神不振时,应想到是否有可能会得肠套叠。

5.最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和果酱般血便。

医院胃肠胰腺外科编辑部









































北京治白癜风要多少钱
治疗白癜风价格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hlcs/14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