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递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四联

2021-4-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本文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价值,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年4月~年10月纳入的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其中研究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3.2±2.5)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64.0±2.6)岁。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可进行对比。纳入标准[5]:(1)均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年,天津)》中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2)均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3)均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4)资料齐全,精神或者意识正常者,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安排进行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恶性肿瘤者。(2)合并急慢性肠道疾病者。(3)研究中采取药物过敏者。(4)合并严重代谢性疾病者。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治疗,嘱咐禁食,并给予针对性的抗感染、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以及解痉止痛等治疗。对照组:入院后72h内通过胃镜引导放置鼻饲管,选择~nL葡萄糖溶液进行输注,并采取肠内营养混悬液,剂量按照由少至多逐渐增加方式,使其向全量肠内营养(1~0mL/d)过渡,后期可更换为牛奶、米汤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将其置入营养液中,3片/次,3次/日。

1.3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所有患者用药后病情变化,记录体征缓解、症状缓解、首次排气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收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按照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D-乳酸、血清二胺氧化酶(DAO),鲎试剂法检测内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所有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要求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治疗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体征缓解、症状缓解、首次排气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体征缓解、症状缓解、首次排气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IL-8、TNF-α以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肠黏膜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肠黏膜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D-乳酸、DAO、内毒素以及L/M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随访中发现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上消化道出血、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胰周脓肿等,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8.00%(P<0.05)。见表5。

3、讨论

近几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日趋增长,病死率也随之升高,约占急性胰腺炎的20%左右,受到临床重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zzgs/20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