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检秋从医论看章太炎的文化自信
2021-1-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从医论看章太炎的文化自信
罗检秋
◇
基本信息
摘要:章太炎一生究心医术,撰著医论一百多篇,精研伤寒、霍乱等病。他对中西医的长短认识清晰,既融合中西,又彰显了中医的价值,并积极探索其发展途径。他研究中医的主要根源不在职业需要,而在国学家的文化关怀。章氏医论折射出近代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与其国粹思想一脉相承,体现了对于中国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作者简介:罗检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章原刊:《人文杂志》年第9期。感谢作者授权发布。
近代著名学者、思想家章太炎(—)著述丰富,除了经、子、史、佛诸学外,还撰写了不少医学论文。这些医论不只是学术“余绪”,“在其学术生涯中是自成体系的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对章氏医论虽有涉及,但仍囿于医学范畴,而对其思想蕴涵、文化关怀缺少发掘。故对章太炎在近代中西医之争中的历史角色缺少认识,也不能把握医论在其思想体系中的意义。
章太炎晚年提倡读经,被一些人看作时代的落伍者。然而,从20世纪初年到30年代,其具体学术见解或有变化,而弘扬国粹的思想主旨一脉相承,文化观念并无大异。他自称学术上“依自不依他”,特立独行地思考、治学,发常人所未发。在此追求中,他以医论为践履途径诠释了对于中国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一从医国到医人
章太炎的祖父章鉴“少习举业,以妻病误于医,遍购古今医家书,研究三十年。初仅为亲族治病,辄效”。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后,章鉴“尝治时疫之脉绝气脱者,一剂即起,立方参变不泥古。治危症,药不过三、四味,曰少则力专,多则牵制也”。太炎之父章濬亦擅医术。太炎的长兄章篯,曾中乡试举人,清末任嘉兴府儒学训导等职,师从祖述张仲景的浙江名医仲昴庭。故太炎云:“吾家三世皆知医,至君尤精……然未尝以技自暴,惧为显要役也。”太炎少时随章篯读书,亦曾师从仲昴庭。俞樾为清末著名经师,于中医药学不无心得,因家人误于庸医,遂愤然主张“废止中医”。太炎在诂经精舍师从俞樾七载,研习经学,也涉猎医典,对中医的看法则异于乃师。鉴于医师救人之急,他于年3月在《台湾日日新报》发表了《论医师不宜休息》一文。
章太炎不满俞樾那样的经师角色,而走上了反清革命之路。即使如此,其医学兴趣仍持续不辍。“巫、医、祝、史,古本一官”,他在年致函宋恕,自称“顷又从事方术,欲以宁人兼青主”。太炎一生效法顾炎武(宁人)、傅山(青主),学综医、史。有时对宁人之业不免气馁,却始终不辍青主之学。傅山是清初诸子学大家,对青主医术的兴趣或许也推动了太炎从经学转重诸子学。他在日本从事反清活动时,于年发表第一篇医学论文《医术平议》,泛论中西医术,肯定中医价值。又在日本搜集宋、元医书精本及古医方,编撰《古方选注》。
民初以后,章太炎退回书斋,有“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志,勤于医理、医事,常为亲友治病、延医,甚至开列医方。年12月,太炎被袁世凯软禁于北京,其母积忧而患痹症。他据所学医术开列了药方,并致信夫人汤国梨:“吾意风气周痹,本非一日可痊。古治风者,方中皆用川乌,盖穿筋透骨,非此不可。今人徒用行血活络之法,迂缓不能及病。”不久,他又致书:“太夫人乱疾未瘳,中土方剂想不适用,自以延请西医为善。”可见,太炎兼容中西医术,重在疗效。民国年间,章氏未能完全脱离政治,但屡经碰壁之后,转重学术、文化事业。年1月,他患黄疸病三个月。到6月,又热病大作,几经反复后终于治愈。从此勤研医学,从医国转重医人。太炎的藏书包括古代医学典籍48种,他对其中24种作了批注,约余条,占藏书全部批注的三分之一。有人问他:“你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太炎先生笑答:都不是,我是医学第一。”有论者认为“太炎所言不虚”。这从侧面反映了医学在其学术生涯中的重要性。
《礼记·曲礼》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章氏虽以医术传家,不过太炎侧重医理而少临床,论医理又重经方而略医经,《伤寒论》则是其学术主题。东汉末年的张机,字仲景,出身医学世家,曾任长沙太守。他推本《素问》《灵枢》之精义,著《伤寒杂病论》,集前人研究之大成。原著本已散佚,经魏、晋太医令王叔和整理后,流传后世。历代注家众多,见仁见智。章太炎认为:“黄帝、雷公之言,多有精义,犹时有傅会灾祥者。精而不迂,其惟长沙太守。”何以言之?“医经、经方,自古有别。《素问》《针经》《甲乙》《八十一难》诸书,其论病因则详,不及汤齐。孙思邈、王焘之书,汤齐备矣,而论病亦已阔疏。兼综之者,其唯仲景、叔和邪……《伤寒论》即兼医经、经方二事。《脉经》亦略录方齐……故《伤寒论》《脉经》者,犹法律之有名例,使人得准之而为加减者也”。这表明其推崇《伤寒论》的缘由。
章太炎的医论约有一百多篇,少数文章略有雷同,具体见解偶有变化,却均体现了汉学家的治学风格,“语必徵实,说必尽理”。他发挥汉学之长,除对张仲景的里籍事状、《伤寒论》的版本及差异、历代注家的长短详加考释外,对伤寒病的辨证治疗、药味加减与疗效关系等原理,亦有深入论述,其真知灼见多集中于经方主题。此外,他对霍乱、中风、温病、黄疸、疟疾、猩红热、脚气等病的原理、诊治亦有独到见解,广涉临床诊治及中西医理、中药学领域。应该说,章氏医论的重点仍在经方而非医经。他因经方的疗效而坚信中医,并在中西医的比较、会通中,深入剖析中西医的长短,推动近代中医的延续和发展,也彰显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二对西医的汲取与辨析
诂经精舍时期,章太炎就阅读过西方天文、地理、格致书籍的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