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冲奶粉,小技巧,大问题
2021-1-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免费订阅,每天进步一点点
父母是全世界重要的职业,可是我们基本都没经过什么培训,就仓促上岗了!“母婴悦读”致力为人父母者,提供孩子“生、养、教”与夫妻互助互爱的知识技能,从精神到营养、健康上抚育新时代中国人!“母婴悦读”每天早7点前发布,谁读谁受益,名门望族自你始
1:不要搅拌过度
成年人冲奶是先放奶粉再放水,然后还要找个调羹之类的器皿搅拌,让它快速溶解。但在宝宝奶粉这,搅拌也是罪过啊。
通常给宝宝冲奶粉,爸妈们都是直接用奶瓶冲的,在水中加入正确量取的奶粉量后,为使奶粉溶解更加均匀不结团,需要稍微进行摇晃助溶。但有些新手爸爸没这耐心,会比较粗鲁的摇晃奶粉,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摇晃,甚至于找根筷子之类的大力搅拌。
虽说搅拌不会令奶粉营养流失,但是会产生其他让宝宝不舒服的问题哦。在冲奶粉时大力摇晃或者用筷子搅拌,更多的空气趁机混入奶液中,从而产生大量的气泡。宝宝喝了这种奶液,容易胀气吐奶。
正确做法是这样的:手握奶瓶中上部,沿同一方向摇晃瓶底,使在水平面上旋转。速度不宜太快,不产生气泡为宜。若产生气泡,应静置等气泡消失才给宝宝饮用。
2:冲调次序要适当
说到冲调奶粉,新手爸妈肯定认为步骤极其简单,无非是加奶粉,然后加入水,搅拌之,大功告成!其实这是错误示范,当喝奶的对象变成我们弱小的宝宝,连冲调次序都有严格的界定。
奶粉冲调的正确次序是,先将自来水烧开,晾至50-55°,取合适水量,注入奶瓶,将奶粉加入到温水中。但很多新手爸妈们都是把奶粉先放入奶瓶内,再用温水冲泡,这样的次序可是会导致奶粉冲调不均匀,出现结块、溶解不充分的问题。
其次,次序不对还影响奶粉浓度。奶瓶外边都会有刻度线,如果先加奶再加水,最后仍然是到刻度线的话,其实奶已经过浓了。最正确的应该是加入水后,再加奶粉,搅拌成奶液后,稍微涨出刻度线,这就是合适的浓度啦。
3:冲调比例要科学
新闻报道曾经提到过,有个妈咪因为母乳偏少,要给孩子喂奶粉,但她又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每次冲奶粉,都会多加一大勺,把奶泡得浓浓的,没想到宝宝出生两个月了,体重却一直没增加,咨询了医生才知道原来是奶过浓惹的祸。
为啥不能给婴儿喂太浓的奶?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胃肠消化功能较弱,而牛奶中主要是酪蛋白,不易消化。若牛奶过浓,小宝宝就更难消化吸收了,轻则出现消化不良、大便干燥,严重的可能会引起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炎。当然,奶粉冲得太稀也不行,宝宝容易出现营养缺乏,导致个头小、消瘦等情况。
一般来说,按照奶粉的标准比例冲泡是最容易的,但也可以根据自家宝宝的特殊情况来进行微调。如何才能浓淡得宜,这就要靠爸妈们细心地观察了。
一般开始时可以多加水,然后观察宝宝是否老是短时间内就哭闹着要吃,同时注意观察宝宝的大便。如果大便正常或略干,而宝宝经常哭闹有饥饿想吃的表现,那就是奶粉太稀,宝宝营养不够,可以稍加浓一些;如果宝宝没有老想再吃的表现,而大便过稀并有奶瓣,那就是牛奶太浓,宝宝消化不好,就得适当将牛奶调稀一些。
4:冲调水温至关重要
在成年人眼里,冲奶粉,目的就是可以喝,那把水倒进去,搅和搅和不就成了吗?错了,冲婴儿奶粉,相当有讲究,水温至关重要。
有的爸妈认为幼小的宝宝抵抗力差,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嘴都要经过高温消毒,奶粉也应该用沸水冲调才对,这种想法可是不对的哟。
首先,水温过高会破坏奶粉中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使宝宝营养不足;其次,还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失活,无法被消化吸收,宝宝容易积食上火。那既然水温不能太高,低点行吗?答案当然是:不行!水温偏低,奶粉不易泡化,直接影响奶粉的溶解,同样不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
通常婴儿奶粉都有冲调说明,在冲调奶粉之前,爸妈们别忘了多瞧两眼。虽说不同牌子的奶粉有不同的配比说明,但一般来说都是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冲较好。水温的重要性是知晓了,那怎么控制水温呢?方法很简单,冲调奶粉时,可以用手腕内侧皮肤测温,以感觉温热而不烫手为宜(部分有经验的妈咪说因为手部温度感觉比口腔的高,最好比温热稍微热一点),也可先将1/3的凉开水和2/3的热开水混合,然后放入适量奶粉摇匀。
冲奶不起泡的小窍门
奶粉由于含有大量的乳清蛋白,在冲调的时候又是会出现起泡现象,宝宝喝了容易胀气导致吐奶。这里有一个小窍门:等将奶粉加入适量的温水中后,要用手将奶瓶轻轻的沿顺时针或逆时针一个方向轻晃,千万不能上下摇或两个方向交替摇。如果宝宝大了,奶量也大了,不好摇,还有一个方法:先准备好适量的温水,然后取用少量温水加足量的奶粉用上述方法摇匀,之后,再将剩余的温水沿着奶瓶壁缓缓倒入,记住一定要沿奶瓶壁缓缓倒,否则也会起泡的。
宝宝的纸尿裤穿到几岁才合适现在很多年轻父母,都倾向于西方的教育观点,给孩子穿纸尿裤,不轻易给孩子把尿,但是,对于纸尿裤该给孩子穿到几岁,一直有所争议。
(关于“把尿”:越来越多育儿专家指出,过早给孩子把尿,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如肛裂、尿频等,而且也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影响亲子关系。最好在宝宝15个月后再进行把尿)
孩子纸尿裤该穿到几岁?国外:宝宝普遍穿纸尿裤到三岁
与其文化及公众设施有关
国外纸尿裤文化开始早,为宝宝们准备的纸尿裤型号也相当完备,从婴儿到三四岁穿的各种型号应有尽有。此外,在国外公共洗手间,都备有婴儿换洗室,给带宝宝出行的父母带来很大便利。
国内:宝宝一般穿到一岁左右
长辈更注重如厕训练
国内宝宝穿纸尿裤一般到一岁左右,因为家里的长辈,都会比较担心,一直使用纸尿裤,会导致宝宝没有如厕意识,所以早早就把如厕训练提上日程了,催促着给宝宝减少使用纸尿裤。
其实,到底该让宝宝几岁停用纸尿裤,在国内外并没有统一说法。
但根据研究发现,一岁半以前的宝宝,由于大脑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对基本排尿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而且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对排泄把控能力有限。因此建议宝宝通常要到1.5-3岁左右,大脑的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后,再慢慢开始停用纸尿裤。
停用纸尿裤什么时候最合适?1、停用纸尿裤的时机:1岁半—3岁:此阶段肌肉神经已有一定的发育,开始能够控制尿液的“存”与“放”,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一岁半以后白天可以尝试去掉纸尿裤,训练孩子小便到便盆里,但夜间仍需要使用纸尿裤,随着孩子控制尿的能力增强,再逐渐去掉夜间纸尿裤。
停用纸尿裤最好在夏季。因为在冬天停用,万一宝宝尿床后湿漉漉地躺着,容易感冒。
2、停用纸尿裤的标准:每个宝宝停用纸尿裤的标准有差异,这与宝宝的生理发展状况、父母有没有提前教育等有关系。总的来说,宝宝生理够成熟,就是“戒”纸尿裤的好时机。如已经能稳当地坐在马桶上、可以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知道要脱掉裤子大小便等。
不要在宝宝生病或者不舒服的时候训练,也不要在宝宝的有“重大改变”的时候训练(例如搬家、换保姆等)。
3、如厕训练方法:①让宝宝认识“便盆”。让宝宝用眼睛观察、用手触摸和熟悉便盆,鼓励宝宝每天在便盆上坐一会儿,开始时可以不脱裤子,并可把尿布上的粪便放入便盆内,指给宝宝看,使孩子逐渐理解便盆的概念和用途。
②提示与强化的过程也很重要。宝宝表示有便意时,父母应立即带他到便盆处去排便。对宝宝良好的排便行为,父母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同时应对宝宝经常提醒、反复强化。
③可采取让宝宝睡前排空、夜间停止使用纸尿裤、睡眠中唤醒宝宝等方法,帮他建立夜间控制排便的习惯。
④注意这些细节,如宝宝是否能够在玩耍的时候突然停下来大小便,这代表着他能察觉自己的生理需求;宝宝是否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这表示着你可以通过让宝宝模仿,让他学会或更愿意自己排便。
图文转自网络,为中国母婴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