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腹痛警惕肠卒中
2017-1-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说起“卒中”,大部分人会马上联想到“脑卒中”。但事实上,肠子也会“卒中”。消化科专家表示,肠卒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有中老年人,又以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发病最多。而且一旦发病,与脑卒中一样可怕,抢救稍不及时,就可能送命。
60岁以上老年男性最多见专家介绍:
所谓“肠卒中”,指的是肠缺血,也叫“缺血性肠病”,此病绝大多数都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尤其以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最为多见,患者常伴有心血管基础疾病,大多为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血管病变。
肠缺血是指:
供应肠道(主要是小肠和结肠)血液的血管发生了粥样硬化,血管内腔黏膜变粗糙,管腔变窄、变小,血液供应减少或断绝,栓子脱落阻塞下端血管,从而引起肠道供血不足,并出现肠道缺血症状。
其中: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和高黏稠血症(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是此症形成的重要因素),
是诱发肠缺血的主要原因。
TIPS: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肠缺血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和重视。
发作前有急性腹痛和便血肠卒中患者主要表现为:
突发的急性腹部剧烈性绞痛和便血。
其中,腹痛为最突出表现,常为突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程度轻重不等,定位不确切,可局限或弥漫,局限者大多位于脐部,提示小肠梗阻。
“在肠卒中发作前,人体可能会有一些征兆。比如饭后常有持续一两小时的饱胀感,上腹不适或隐隐作痛,脂肪摄入过多或饱餐后症状会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这些情况如果反复发生,甚至迁延数月,建议去消化科查一查。若感到下腹突然疼痛,随后出现腹泻和鲜血便,并伴有大汗淋漓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专家强调,肠卒中患者一般在腹痛24小时内会出现便血,大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与粪便常混匀,这是肠卒中最典型的征象之一。
专家指出,根据缺血程度不同,肠卒中在临床上可分为3个类型:
坏死型(属缺血严重型)、
狭窄型(属缺血中等程度)、
暂时性缺血型(属缺血轻度者)。
同时,由于肠道缺血,还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常可出现恶心、呕吐、嗳气、腹胀、腹泻等症状。
所以,老年人如果出现剧烈腹痛和便血,医院就诊,尤其是动脉硬化者,更要警惕肠卒中。
定期查血脂防硬化与脑卒中等动脉栓塞一样,
肠卒中也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在预防方面,有专家给出如下建议——
1控制动脉硬化如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不暴饮暴食,进行适度体力活动,保持情绪开朗,尽可能减少诱因,而这也是防控肠卒中的最重要手段。
2增强预防意识如果经常出现饭后腹胀、隐痛不适等症状,并且反复发作,体重呈下降趋势,医院就诊。
3定期检查血脂情况如果已经发生心房颤动,就必须控制心室率;
如果出现心动过速,应立即服用心脏病药物,以减少血栓脱落的危险因素。
反复间歇腹痛的便血老年人,应做一次血管造影,了解缺血的部位、范围,在身体状况好的时候,请外科医生有选择地切除病变的肠段,以免一旦大量出血而发生意外。
(通讯员蒋婷
本文专家:上海交通医院
消化科主任陆伦根教授
上海市治未病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医院副院长马恰怡副教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治好白癜风北京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