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新闻女婴出生半个月小肠就被切除

2016-11-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近期,一名28周就出生的女婴的早产儿,出生半个月,便出现腹胀、呕吐、心率加快等症状。医生打开腹腔,医生发现一段长约35厘米的小肠已经发黑、坏死。患病原因竟然是因为孩子爸妈不适当喂奶引起的!

由于女婴出生时体重只有1公斤,身体瘦弱,爸妈倍加怜惜,疼爱有加,每次冲奶粉时,都会特意多加几勺,希望他吃得饱饱的,能长得胖一些。”可没想到宝宝患上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据女婴的主刀医师朱利斌说,在早产儿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坏死的发生率非常高,个早产儿中,有5—10个会患上此病。早产儿发病率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早产儿肠道未发育成熟,黏膜屏障极其脆弱,不适当的喂养(如奶量增加过快,配方奶粉选择不当、奶粉泡太浓)或者一些药物极易造成肠坏死。

“早产儿很多脏器还没发育成熟,如果加奶太快或泡得过浓,肠道就可能无法耐受,并出现肠道渗透压失衡,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此外,早产儿因为肺部发育不良,会有缺氧窒息的风险。缺氧时,身体内的血液会先流向心脑等重要脏器,这使得肠道容易缺血坏死。

冲泡奶粉的七大误区

新手爸妈要了解

误区1:矿泉水干净安全,用矿泉水冲奶,宝宝喝了更安全。

  

矿泉水矿物质含量比较多,且复杂。婴儿肠胃消化功能还不健全,磷酸盐、磷酸钙过多,会引发消化不良和便秘。

  

误区2:冲奶粉不能想放多少放多少,浓些更有营养。

  

有些父母怕孩子营养跟不上,每次冲奶粉,都会多加上一大勺,把奶泡得浓浓的。这是错误的。奶粉中含有钠离子,需要加足量开水稀释。如果奶粉浓度过高,幼儿饮用后,会使血管壁压力增加。婴幼儿的毛细血管很嫩弱,因此容易引起幼儿脑部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出血。经常给幼儿喝过浓奶粉,出血多了会影响幼儿智力发育。

  

当然,奶粉冲得太稀也不行,会导致蛋白质含量不足。建议父母给孩子冲泡奶粉时,一定要按照包装上标明的配比,不能想放多少就放多少。

  

误区3:开水可以杀菌,越热的水冲调奶粉越好。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钙、铁等微量元素。在喂给婴幼儿前需要用水冲调,但父母应注意的是,冲奶粉的水一定不要用开水。

开水水温很高,冲调奶粉时,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某些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也会被破坏,特别是有的奶粉中添加的免疫活性物质,会被全部破坏。

因此,冲调奶粉应用温水,避免其中营养物质的损失。通常泡奶最适宜的温度是40—50度,不能用较烫的水泡了之后,再等它冷却。

  

误区4:听说一种新奶粉不错,给宝宝试试,一吃就拉肚子,赶紧换回原奶粉。

  

有的妈妈一天内换了新奶粉,一天内又换回原奶粉,却忽略了“转奶”的过程。换奶粉初期,必须两种奶粉混合吃,无论是由一种牌子换到另一种牌子,或是由一个阶段换到另一个阶段(即使牌子相同),这个过程必不可少。

  

转奶可以这样转:先在老奶粉里添加1/3新奶粉,这样吃了两三天没什么不适后,再新旧奶粉各1/2吃两三天,再老的1/3、新的2/3吃两三天,最后过渡到完全用新的奶粉取代老的奶粉。

  

误区5:冲调婴儿奶粉时,先倒好奶粉,再加入水。

  

先加奶粉还是先加水有什么不一样吗?其实,这是有区别的。冲调婴儿奶粉浓度要精确,因婴儿发育未成熟,包括消化、代谢与排泄功能都未完善,奶的浓度要尽可能接近母乳。

  

如先加奶粉,后加水,仍加到原定刻度,奶就加浓了;而先加水,后加奶粉,会涨出一些,但浓度合宜。

  

误区6:冲好的奶粉感觉有点冷,煮沸一次正好可以杀菌。

  

已经冲调好的奶粉若再煮沸,会使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宝宝再喝这样奶水,多获得的营养也要大打折扣。

误区7:晚上把冲调好的奶粉放在温奶器中,待宝宝吃奶时,再拿出来。

有些妈妈这样做主要是想晚上喂奶省力点,但这样做不好。泡好的奶粉在未吃过的情况下,常温存放不能超过2小时(暖奶器里的温度一定是超过常温的),若放在冰箱冷藏,则不能超过24小时。若吃过了,有剩的,则应丢弃,不能再吃。

新手爸妈必须zhuan!

围裙先生特别推荐

宝宝首选用水

日本鹿儿岛原装进口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卫生应急煤气中毒怎么办
胃不好的人少吃三种水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zzgs/106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