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去兮丨一个ldquo红色听风者

2021-11-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有时候我总在想

如果我死了,

谁会记得我?

如果把我的一生写成小说,

又有什么故事可以写?

那结局是喜还是悲?

对于一般的影迷来说,

传记片,这种类型的电影,

很少有去看的冲动。

但在这一个鸡汤乱飞的时代,

这部让大梦君这样每周坚持更新的故事

也许你这辈子都遇不到第二部啊!

敲黑板!敲黑板!

大梦君已经连更7集了

脚本精彩回顾:

《一个“红色听风者”的绝密生涯》第一集

《一个“红色听风者”的绝密生涯》第二集

《一个“红色听风者”的绝密生涯》第三集

《一个“红色听风者”的绝密生涯》第四集

《一个“红色听风者”的绝密生涯》第五集

《一个“红色听风者”的绝密生涯》第六集

《一个“红色听风者”的绝密生涯》第七集

《一个“红色听风者”的绝密生涯》第八集

正文

  西北有首民歌唱道:“上山的老虎下山的狼,凶不过青海的马步芳。”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支较为特殊的武装力量,称霸西北百余年。这支武装就是以马步青、马步芳兄弟为代表人物的“马家军”。

马步芳

  蔡威从破译马步芳、马步青的密报中得知——

  马步芳、马步青为阻止红军进入青海,派出一个骑兵团约人,每人两匹马,自带粮草,由西宁出发,每日百余里,通过草地行程1月有余,到达川西北德格县以北地区时,该团报告,全团因伤病减员很大,余匹战马损失过半。

马家军(网络图)

  这个密电上报后,在红四方面军引起强烈反响——

  马家军骑兵团有粮有马尚且遭受这么大的损失,我们用两条腿走,又无粮草,去青海岂不是死路一条。

  部队要求去陕北与中央红军会合的呼声更加高涨。

  经中央再三催促,在朱德、刘伯承等同志的坚持和红军广大指战员的强烈要求下,张国焘被迫取消了去青海的计划,并决定与红二方面军会合后共同北上,到陕北去,实现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大会师。

胜利会师

  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经过一个月的跋山涉水,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改称红二方面军。蔡威、宋侃夫立即帮助二方面军整建电台,编制新密码,实现了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四方面军电文的通畅。

  年7月6日,红二、四方面军共计5万多人,分左、中、右三路,北上甘南,第三次踏进了人间地狱——松潘草地。

  第一、二次过草地,从东缘而过,直线距离不到一百公里。这一次,要从西南向东北,横贯整个草地,直线距离近二百公里。

  每年的5月至9月恰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了漫漫泽国。草地上沼气如雾,人畜难进。污泥毒水,难以饮用,腿脚泡过,还会红肿溃烂。

过草地(网络图)

  蔡威是个极其细心、用脑的人。由于有了两次过草地的经验,他就教着战士们如何识别危险的泥潭——

  应留意青色的泥炭藓沼泽,看见寸草不生的黑色平地更要小心。像地毯一样水苔藓满布的泥沼,是最危险的陷阱,如非要走过,应沿着有树木生长的高地走,或踩在石南草丛上,因为树木和石南都长在硬地上。

  遇到不能确定走哪条路,蔡威就教战友们向前投下几块大石,试试地面是否坚硬,或用力跺脚,假如地面颤动,很可能是泥潭,就应绕道而行。

过草地时,一位红军干部保存下来的野菜

  这次过草地,道远时长,到最后几乎见不到一粒粮食,部队靠吃野菜度日。红军总部照顾蔡威,多发了一些青稞。蔡威肠胃不好,朱德还特地交代分一些大米、白面给他。看到运输队的战士们饿得抬不动电台机器,蔡威就把青稞多分一些给他们;看到警卫员刘忠生送米饭来,他就把刘忠生“骂”回去,他要和战友们同甘共苦;看到吃野菜影响战友们体质,他就吩咐炊事班将送来的细粮掺到野菜里。按照上级的要求,蔡威还严令战友们不许多挖野菜,不许多烧柴和牛粪,要给后面的同志多留一些。

  每到傍晚,蔡威就走在行军队伍的后面,收容掉队的战友,将马让给掉队的战友骑。一到宿营地,战友们可以休息了,而蔡威忙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开机值班,即便是其他同志上台侦听,遇有重要情报,哪怕夜再深,按保密条例规定,他还是要亲自译。

班佑寺

  年8月2日,经过26天的长途跋涉,部队再一次到达班佑。但总部二局的战友们却没有一丝走过草地的喜悦。近一个月的餐风露宿,饥饿疲劳,尤其是毒雾吸入,毒水浸泡,毒虫叮咬,他们的好首长——蔡威身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经常发热、寒颤,有时还恶心呕吐,腹部疼痛。

  朱德一得知消息,医院院长傅连璋过来了。

  “伤寒!”傅连璋的确诊令朱德与总部二局的战友们心急如焚。

  伤寒,通常起源于食物或饮用水遭到带原者粪便所污染,本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可以治愈,但如果不及时防治,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流行。长征时,由于药品稀缺,伤寒、疟疾却成了随时威胁战士生命的一大杀手。

傅连璋

  “无论如何要把蔡局长的病治好!”朱德给傅连璋下了硬任务。朱德知道,红四方面军的无线电技侦工作离不开蔡威。在历时两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时时受敌重兵围追堵截,没有中过国民党军的一次埋伏,即使多次陷入重围,也都能在国民党铁壁合围中准确的找到空隙钻出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依靠“二局”无线电侦察,准确的掌握敌方情报,把握战场主动权。

  由于没有专治伤寒的药品,傅连璋几番试用其他药品代替,但蔡威的病依然未见好转。没过几天,蔡威出现了玫瑰疹,肝脾肿大,严重时休克,腹泄出血。傅连璋知道,蔡威已经病入膏肓,伤寒杆菌侵入血液,肠子也开始坏死穿孔。

  蔡威时而昏迷,时而清醒。清醒的时候,他会一再交代刘忠生,一定要把他的粪尿埋得深一点,不要传染给战友们。

网络图

  8月5日,总部二局截获一国民党甘南守军奇怪密电:没有用明码标明部队长官的姓名,密码的编制也是新的。此时正值蔡威神志清醒,他立刻接过电文破译。看着他强撑着虚弱的身躯,战友们劝他,他还是那句话:“不要紧,不要紧,为了明天,我们要干啊!”

  原来这是甘肃军阀鲁大昌部的密电,已经经过新的加密处理。蔡威在已经掌握该部密码编制的基础上,寻觅着解码的“密钥”。随着时间的流逝,鲁大昌关于坚守岷县的军力部署情报了然于前——

  甘南守敌国民党嫡系部队王钧、毛炳文部与鲁大昌部已在岷州、西固、洮州构筑两道封锁线,阻止红四、二方面军北上。

  徐向前根据这份情报,立即制定了破敌的战役计划。

  此时,蔡威已是满身虚汗,瘫在担架上了。

  当日,红四方面军主力从包座地区出发,向甘南挺进。红军总司令部命令电台运输队用担架抬着蔡威随军北上。

  8月7日至26日,蔡威躺在担架上,还不断破译了马步芳、鲁大昌、朱绍良、蒋介石以及重庆行营的来往密电。红四方面军根据情报,一路势如破竹,攻城掠地。

  而电台运输队的战友们也随着战斗部队,一路颠簸,将蔡威抬过天险腊子口,抬进了甘肃岷州县城西北的一个小村子——卓坪村。

  岷县,秦长城西端起首之处。洮河自西流来,在境内形成大转弯,曲折向西北出境。卓坪村就在洮河大转弯处,山岭绵延,地势险峻。

白马寺

  村里有座白马寺。年8月底,已经奄奄一息的蔡威被战友们抬进了这座寺里,安顿了下来。

  宋侃夫和王子纲从各自的驻地匆匆赶来看望。此时的蔡威多日无法进食,正发着高烧,躺在担架上已经不会说话了,瘦弱的身躯卷缩成一团,寒颤不止。宋侃夫与王子纲默默地伫立担架旁,当蔡威无力地看了这两位生死与共的战友一眼时,两位战友抽泣不止……

  年9月21日夜,在远离卓坪村几十里地的岷县十里镇三十里铺村,“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总司令朱德连夜亲拟了电文,向党中央报告,请党中央及时制止张国焘欲再次“西进”的错误决定。电文送到总部三局电台,电台竟拒绝发报——

  张国焘命令,没有他的签字,电台一律不准发报。

  经过几番说服工作,总部三局电台台长王子纲终于站出来,带头执行了朱总司令的命令。

  年9月22日凌晨3时,这封生死攸关的电报终于发出。朱德才长长地叹一口气,警卫员进来向他报告,蔡威同志病危,快不行了!朱德一时无语,黯然神伤……

蔡威

  当日上午,一直守护在蔡威身边的刘忠生发现,已经有20多天无法进食的首长突然醒过来,眼神落在他常用的一面小镜子上。刘忠生立即把镜子端到首长面前。

  “忠生,你看,我是不是好多了?再过几天,我能,能工作了吧……为了明天,我们要干啊……”蔡威说着说着,枯槁而又黝黑的脸上竟泛起了红晕……

  这天午后,秋高气肃,一阵凄厉的哭声从白马寺传出,在这个只有几十户的小村庄上空回荡许久——

  蔡威走了……

  刘忠生为生死相随了四年的首长阖上了安详的眼睛。(待续)

蔡威走了……

蔡威走了……

蔡威走了……

故事是否就这样画了上句号?

第九集小预告来了:

中共情报保卫系统有句圈内话:“活着烂在肚子里,死了带到棺材里”。“英雄无名”成了中共情报保卫系统的传统。解放后,家人苦苦追寻,战友以“剑”寻人。英雄魂归故里,一路叮咛,一路机场安检绿灯放行。宋侃夫、王子纲、马文波、肖全夫等联名致信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并徐向前元帅。李先念、徐向前及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兆国先后作出重要批示。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蔡威为革命烈士。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更多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zlff/210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