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梭菌在治疗鸡坏死性肠炎和球虫混合感染

2020-10-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丁酸梭菌又名丁酸菌、酪酸梭菌,细菌学分类属于梭菌属,是从人和动物肠道中分离出的一种厌氧型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能在动物肠道内定植,并产生丁酸和乳酸等短链脂肪酸为主要益生产物的益生菌。丁酸梭菌作为新一代芽孢益生菌制剂,具有耐热、耐酸和耐多种抗生素等生物学特性。在畜禽生产中添加丁酸梭菌制剂,不仅可促进动物生长,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还可减少饲料中抗生素产品的使用,进而减少药物在肉品中的残留,对宿主有多种益生作用。丁酸梭菌作为微生态添加剂,既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单独使用,又可与一些有益菌复配使用,使用后可降低细菌的耐药性,促进菌群相互作用,从而保障动物机体健康。

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enteritis,NE)又称梭菌性肠炎、肠毒血症和烂肠症,由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及其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雏鸡阶段,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病突然、死亡率高和小肠粘膜出血、溃疡、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鸡球虫病是常见的一种流行性、急性原虫病,主要特征为鸡体消瘦、贫血、血痢、生长发育受阻。常见的病原有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两种,可造成盲肠、小肠肠粘膜出血或坏死,引起下痢。

鸡的坏死性肠炎和小肠球虫病在生产过程中常有并发或继发现象,严重危害了养禽业的正常发展。

发病情况

年8月,某种鸡场饲养海兰褐蛋鸡5.2万羽,22周龄时某日清晨,突然出现日死淘26只,与之前日平均死淘3~5只相比,数额大幅上升,技术员进入鸡舍查找发病原因,在检查饮水、光照、通风情况等指标时未发现任何异常。

2临床症状

鸡群中有部分鸡只羽毛蓬乱、精神不振、闭目呆立、鸡冠发蔫(图)。清粪皮带上有黄绿色和西红柿样粪便,甚至混有鸡脱落的肠粘膜。死亡鸡只大部分是个体较大,肛门处粘有稀黄色、带血丝的稀便。

图发病鸡只鸡冠发蔫、精神不振

3剖检变化

发病的鸡只剖检病变常局限于小肠,以空肠和回肠多见;时有盲肠病变。小肠质脆,充满气体,肠壁增厚,肠管剪开后自行外翻,粘膜上发生严重的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并形成伪膜,有斑状溃疡及散在出血点;盲肠高度胀气,呈暗红色,盲肠内有血色稀便,见图2、图3。

图2盲肠出血

图3小肠肠壁增厚,形成伪膜

4诊断

诊断方法: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确诊,采集粪便和肠组织涂片染色镜检和微生物培养、生化鉴定。

4.饱和盐水漂浮法镜检,发现大量球虫卵囊。

4.2选取小肠受损病变部位的肠粘膜刮取物涂片,火焰固定,革兰氏染色,发现有许多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阳性肠杆菌。

4.3选取小肠内粪便少许,接种于TSC琼脂培养基或血液琼脂平板,在42℃厌氧培养24h,选取单个疑似菌落接种于FIG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8~24h。

4.4在以上培养皿中选取单个疑似梭菌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并分别接种于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明胶、甘露醇、H2S、硝酸盐还原、蛋白胨水微量生化反应管,进行生化鉴定。

诊断结果:通过对病鸡的病理剖检变化和临床症状,并结合实验室检测,最后确诊该起病例为坏死性肠炎与球虫混合感染。

5治疗

治疗方法:鸡群全群混饮丁酸梭菌、青蒿常山颗粒;用法用量:饮水中分别添加青蒿常山颗粒,00kg水添加00g,连用5d;00kg水添加丁酸梭菌g,连用7d。

治疗结果:用药5d后,鸡群明显好转,蔫鸡数量明显减少;用药7d后,鸡群采食情况和死淘逐渐恢复正常。

6结论

本次治疗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因发病处理及时,没有造成重大损失。饲养管理在生产活动中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尤为重要。

6.该鸡舍在上批次鸡群结束后未对鸡舍进行清洗,水线下接水槽内长期未清理鸡粪和灰尘,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给球虫和梭菌提供了繁殖和生长的环境。

6.2该发病鸡群在育成期时没有对球虫进行药物防控,6周后由育成舍转入蛋鸡舍后,鸡群因长期接触大量污染了病原的粪便而发病。

为减少鸡群坏死性肠炎和球虫的发病率,必须加强空舍期管理和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洗、干燥和消毒,以杜绝球虫和梭菌滋生创造条件。在饲养过程中在饲料或饮水中适量加入丁酸梭菌、粪链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益生素,可有效防控坏死性肠炎和球虫并发感染的发病机率。

张宝锁.丁酸梭菌在治疗鸡坏死性肠炎和球虫混合感染中的应用[J].家禽科学,(2):28-29.

家禽科学杂志征订方法

海兰褐蛋鸡在产蛋不同阶段蛋形指数和蛋重的变化研究

一例鸭病毒性肝炎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现代肉种鸡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营养建议

当前水禽主要疫病的防控要点

浅析无抗养殖

探究功能性脂肪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饲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家庭农场主如何提高肉鸡群的均匀度

活性维生素D3及锌、锰复合物改善水印蛋研究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饲料霉变致蛋鸡产蛋率下降的诊断暗斑蛋和正常蛋个体间屠体性状差异分析现代肉种鸡生产现场管理的重点鸽常见细菌病的防治生态鹅养殖存在问题与建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zlff/191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