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健康课堂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怎么办

2020-9-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仙桃市妇幼保健院和仙桃人民广播电台

联合制作播出的

《妇幼健康课堂》

节目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9:00、周五16:00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9.1%,多种原因可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在围产期应注意预防,一旦发生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应针对原因,尽早给与治疗及护理干预。每年全球出生的万早产儿有超过20%发生喂养不耐受,目前治疗上采用微量喂养、促胃动力药、口服益生菌等方法,目前,没有统一的预防和治疗指南。

本期嘉宾

仙桃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主治医师

段堂华

段堂华,主治医师,毕业于湖北医学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30年,对新生儿和儿科各类常见病、多发病有独到的诊治经验,擅长新生儿疾病诊疗及抢救。在各级医学杂志上发表医学学术论文多篇,多次获得“百佳医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一、什么是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通常指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引起对肠内营养物质不耐受的一种临床症候群,流行病学显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尤其在早产儿中的发生率可以达到20%以上。喂养不耐受是指胃肠道不能消化胃肠内食物,表现为胃潴留增加、腹胀和呕吐,主要见于早产儿,尤其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主要与胃肠道发育未成熟有关,不仅会影响胃肠喂养,还可能妨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喂养不耐受与孕周的关系:胎龄≤30w发病率55.5%,胎龄≤32w发病率50.3%,胎龄≤34w发病率23.9%,胎龄≤37w发病率13.9%,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主要发生于胎龄≤32周,体重≤g的早产儿。二、喂养不耐受有何影响?患儿达不到最佳营养标准,影响生长发育,其发生与其他新生儿疾病有一定的关系,增强罹患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肝损害以及肠道、血性感染等风险,甚至威胁生命。新生儿消化道特点--食管呈漏斗状,粘膜柔软缺乏腺体,弹力纤维和基层发育不良,易受临近气管影响而变位,食管上部括约肌不随食物下咽而紧闭,下部括约肌也不关闭,易发生溢乳,6周才能建立有效抗返流屏障。新生儿消化道特点--胃1.新生儿胃呈水平位位置,容量小,生后10天约为30-60ml,吸吮时常吸入空气,称生理性吞气症1.喷门宽且括约肌不发达,而幽门括约肌发达3.新生儿胃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和盐酸均较低4.胃排空时间:水1-1.5小时,牛乳3-4小时,母乳2.5-3小时新生儿消化道特点--肠1.新生儿容易胃-结肠反射,出现边吃边拉2.肠系膜长,肠壁固定差,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3.肠粘膜薄和嫩,屏障功能差,易对蛋白产生过敏和感染性疾病4.新生儿肠管较长,约为身长的8倍(成人胃4.5倍),大肠与小肠长度比例为1:6(成人为1:4),故可适应较大量的流质,而大肠短,不利于吸收水分而使大便不成形,大便次数多一些。三、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主要因素胃肠功能不成熟,喂养方式,疾病因素。四、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判断标准符合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肠道喂养后出现下列一项或多项症状:1.频繁呕吐,且超过3次/天2.胃潴留即胃残留量超过前次喂奶量的1/3,或有咖啡色样或胆汁样胃内容物3.开奶时间延迟,奶量增加或持续减少3天以上4.腹胀,24小时内腹围增加超过1.5cm,伴肠形5.排便不畅、血便或大便稀薄6.呼吸暂停反复发作、体温不稳定五、不属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情况1.伴发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遗传代谢性疾病、NEC等疾病的患者2.伴发有严重窒息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合症的患儿六、怎么进行治疗和护理?体位合理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刺激排便药物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一体位1.抬高上半身喷门高于胃底,胃内容物借助重力作用加快排空,减少溢乳及胃食管反流2.鸟巢卧位模拟宫内环境,患儿有边界感,和安全感,研究证明,鸟巢氏护理能促进肠蠕动和消化功能3.俯卧位更利于通气,改善氧合,加快胃排空,减少胃食管反流及腹胀早开奶,早产儿微量喂养原则早产儿微量喂养是指生后早期以10-20ml/kg.d的奶量喂养。足月儿病情允许应尽早开奶原因1.直接营养肠道细胞2.促进胃肠消化酶和激素分泌3.有利于更快建立肠道菌群,减少肠肝循环喂养方法1-2ml/kg/次,每4小时或6小时一次。24小时能耐受可每2-3小时一次。以后根据耐受程度,每天加奶1次,每次1-2ml,当奶量达到-ml/kg.d时停止静脉营养。缓慢增加奶量低出生体重儿对奶量耐受力很低,缓慢增加可增加耐受程度。对于有不耐受的患儿应严密观察有无腹胀、呕吐、腹泻、血便、肠鸣音等。谨慎禁食,缩短禁食时间1.肠道喂养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不耐受,出现呕吐和腹胀而常规禁食,但禁食时间应尽可能短,保持微量喂养2.食物刺激可调节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肠蠕动,刺激胃肠道激素分泌,提高耐受程度。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非营养性吸吮非营养性吸吮机制:通过吸吮反射,调节胃肠肽水平,刺激胃肠道的生长发育与成熟。非营养性吸吮意义:促进体重增长,促进吸吮-吞咽-呼吸的协调,减少哭闹,促进食物消化及口满足感,安抚患儿,减轻疼痛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抚触1.抚触应在病情稳定的状态下,并在喂养前30分钟或喂奶后60分钟患儿安静、清醒的状态下进行,而且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理操作,每次分钟,1-2次/天,2.临床实践表明,抚触有利于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减少哭吵,增加睡眠,促进食物消化吸收。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刺激排便刺激排便使胃潴留量明显减少,腹胀时间明显缩短。方法:开塞露适量通便,1次/天。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药物1.小剂量红霉素,红霉素是胃动素受体的激动剂,红霉素口服治疗喂养不耐受是有效和安全的,且没有发现与红霉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2.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混悬液,可以明显缩短胃排空时间。3.微生物制剂如双歧杆菌、酪酸梭菌等,微生物调节肠黏膜防御屏障的基因表达、血管生长、促进肠道发育成熟,支持正常的消化功能,肠道细菌有免疫调节功能,影响机体对免疫、炎症、过敏的反应。1、听众提问:我的孩子是早产儿喂养,喂奶后经常出现呕吐、腹胀及胃潴留。避免喂养不耐受发生,主要有哪些措施?

段堂华:

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遗传代谢性疾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严重窒息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合症的患儿,可考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喂养不耐受主要措施有:1.合理喂养:一般早产儿体重越小,越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体重在克以下的早产儿,如果没有合并症,尽可能不要禁食,可采用肠道微量喂养法。2.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的母乳,比早产儿的配方奶更容易被消化和吸收,选用母乳可以减轻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根据呕吐、腹胀、胃残留奶情况,调整喂养方案3.注意奶汁浓度:乳汁浓度对早产儿的胃肠道动力有一定的影响,高浓度的奶和高热卡对肠道动力有抑制作用,早期喂养早产儿,可采用2∶1或3∶1的奶喂养,随出生的日龄增加,早产儿胃肠道适应后,再改为全奶。4.进行抚触按摩:腹部的抚触按摩可增加早产儿胃肠动力,加速胃肠排空2、听众提问:我的小宝宝反复呕吐和腹胀,诊断为喂养不耐受,请问宝宝喂养不耐受会反复发作吗?

段堂华:

有些宝宝年龄比较小的时候会反复发作,不过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好转后,不会继续发作的。防止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最好采用母乳喂养,母乳更容易被消化和吸收,选用母乳可以减轻新生儿的喂养不耐受。此外,还应根据新生儿的个人情况选择合理的喂养方案,由于新生儿消化动力与妊娠周期和个体情况有关,要适当新生儿消化道动力不仅与妊周有关,也有个体差异,所以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喂养方案,使消化道动力处于最佳状态,以避免喂养不耐受发生。

手机下载“开吧APP”

收听节目、参加互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zlff/18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