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2016-11-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acute hemor-rhagic mecrotizing enteritis)是与C型产气荚膜芽胞杆菌感染有联系的一种急性肠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便血、发热、呕吐和腹胀,严重者可有休克、肠麻痹等中毒症状和肠穿孔等并发症。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已知本病的发病与感染产生β毒素的Welehii杆菌(C型产气荚膜杆菌)有关。动物实验中,经胃管灌注Welchii杆菌液,动物并不发病,但同时灌注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生甘薯粉或生大豆粉则可致病,并产生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相同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这提示本病的发生除了进食污染有致病菌的肉类食物以外,也还有其他饮食因素,如饮食习惯突然改变,从多吃蔬菜改为多吃肉食,使肠内生态学改变,有利于Welehii杆菌繁殖,或饮食以甘薯为主,肠内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量存在,使β毒素破坏减少。
主要病理改变为肠壁小动脉内类纤维蛋白沉着,栓塞而致小肠出血和坏死。病变常为节段性,与正常粘膜分界清楚,病变肠壁明显增厚、变硬,严重者致肠溃疡和穿孔。
诊断要点概述
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突然腹痛、便血和呕吐,伴发热,或突然腹痛后休克,应想到本病。应与中毒性菌痢、过敏性紫癜、急性Crohn病、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阿米巴痢疾等相鉴别。
临床表现
起病急,多有不洁饮食史,腹痛最为多见,常为首发症状,初起表现为脐周阵发性绞痛,其后渐转为持续全腹痛并阵发性加剧,此后即发生腹泻,继之可出现血水状或果酱样,粪质少而有恶臭,无里急后重。呕吐常与腹痛、腹泻同时发生,呕吐物可呈黄水样、咖啡样或血水样。起病后即出现全身不适、发热、软弱等症状,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等。病程通常1~3周,病愈后常无后遗症,严重者可因大量便血而休、克,也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肠穿孔、急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多在(12~20)×/L,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X线检查腹平片可见肠积气和掖平,穿孔时可有气腹。急性期不宜做钡餐或钡灌肠检查。
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加强全身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休克,解除中毒症状,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应用是治疗的主要原则。对于出现肠穿孔、肠坏死、大量肠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以及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急腹症者可手术治疗。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首选北京看白癜风哪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