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肠子打了结,超声灌肠解病痛
2017-8-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7月5日凌晨,来自固始县陈集乡2岁的小天(化名)一直又哭又闹,妈妈怎么也哄不住,早上8点多的时候出现了腹痛、血便、精神不振症状,这下可把小天妈妈吓坏了,赶紧把孩子送到固始县妇幼保健院儿科。
经过儿科及儿外科会诊,超声检查发现小天得了宝宝们常见的“回肠结肠型小儿急性肠套叠”,套入长度约5CM,当时小天的肠壁已经出现了轻度水肿并有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需要紧急处理。
超声2科主任曹立强、儿外科雷振华医师紧急会诊讨论,决定为小天采取超声监视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术,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对他实施了救治。
7月5日上午,在超声2科胡豪杰医师精准熟练的操作下,小天的肚子里套叠的肠管被温生理盐水灌通了。看着小天在基本没有痛苦的治疗后又恢复了往日活泼的样子,小天妈妈脸上的愁容终于变成了笑容。
(医生正在紧急为小天处理肠套叠)
相关链接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腔引起梗阻症状,它是婴幼儿急诊外科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临床典型的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血便和腹内肿块四联征及全身情况改变。
小儿肠套叠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因手术治疗对患儿创伤较大,故常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以往传统方法为X线下行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但此法辐射较大,尤其是对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婴幼儿,现我院超声二科开展了实时超声指导监视下行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此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更简便、迅速,结果更准确、可靠,而无辐射损害,填补了周边县区的空白。
超声检查为诊断肠套叠的首选方法,超声可以明确肠套叠发生的部位,套入肠管的长度以及有无肠管扩张、腹腔积液等并发症,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提供依据。在超声监视下通过导尿管从患儿肛门向肠管内灌注温生理盐水,利用水压使套叠处复位,可清晰显示注入肠管内盐水的走向,盐水所到达的部位,套叠包块随肠管内水压推动逐渐退至回盲部,由大变小,最后消失,此时诊断、治疗同时完成,方法简便易行,对患儿无损害,复位后患儿恢复较快。另外在灌肠过程中医生在患儿身旁操作,可近距离观察患儿情况,不仅可实时监测复位情况,还可监测有无肠穿孔等病发症,使治疗更为安全。
超声监视下水灌肠复位主要针对婴幼儿原发性肠套叠,不仅适用于初次发病者,也可治疗反复多次发生的复发性患者。通常病程在48小时以内,无明显肠坏死表现均可试行水灌肠复位,效果颇佳,常不再复发或很少复发。但如若患儿套叠时间过长,肠管已坏死,全身情况不良,或为复杂型肠套叠则应采取手术治疗,另外若水灌肠复位时逐步加压至一定压力而肠套叠影像长时间不移动,也应采取手术治疗。
看完以后各位家长是不是对肠套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如果您的孩子也有如此困扰,不妨联系一下曹立强、胡豪杰两位医生,请他们为您排忧解难吧。
曹立强:
胡豪杰:
有时去评论
常常去转发
总是去点赞
医院平台
固始县妇幼保健院
关爱妇儿呵护生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