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快来看看身上有没有鼓出来的包包
2017-3-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其实,对很多人来说,疝气也许是个陌生的疾病,不少人连“疝”字怎么读都不知。不过,就是这样一种看似陌生的疾病,在我国,每年约有多万人出现疝气,是外科常见病。而且,这种病多潜伏于老年人群体。
有些老人得了疝气,一开始不痛不痒,只觉得肚子气鼓鼓,也不怎么在意。进而发展成鸡蛋大小的疝气,慢慢变成了排球大,进而压迫尿道,连路都难走……
今天,中六君找来著名“疝医”,中国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委员会主任委员,我院陈双教授,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麻烦的玩意!
1疝,是什么鬼?疝,念shàn,俗称“小肠气”,之所以称之为小肠气,是因为疝里面的内容物最常见的是肠管,肠管有气,大家有时能感觉到充气的小肠,所以被称之为小肠串气,中医称疝气。
▲巨大脐部切口疝
然而,小肠是腹腔内的器官,为什么会“跑”出来形成一个鼓起的包块?这是因为腹壁存在薄弱的区域,当腹腔里的压力大于外界的大气压时,肠管或其他的腹腔内容物就“鼓”了出来,这个道理,中六君打个形象的比喻,就像车胎的外胎变薄之后,内胎会突出来一样。
因此从字面上说,疝是指人体正常的组织或脏器通过潜在的腔隙或薄弱区域,由原来的部位突出或移位。人体很多部位都可能发生疝,因此疝往往根据出现的部位来命名,根据裂口的部位来命名叫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造口旁疝等等。
2疝气有哪些症状?疝气主要表现为腹壁上的包块,包块在患者咳嗽或者直立时突出,躺下平卧休息后包块体积减小或消失,但病情严重的患者即使平卧甚至用手推压包块也无法恢复消失。
对于能恢复平状的疝称为可复性疝,不会立即产生危险,但仍需让医生进行判断;而不能恢复平状的疝称为不可复性疝,这种疝通常伴有痛感。
一般来说,疝气偶会感觉不舒适,疼痛比较少,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较小。但一旦出现疼痛,那就是一个加重的信号,可能发生最为可怕的并发症——嵌顿。嵌顿是指肠子钻过疝的缺损口后被卡在这个位置,不能自由缩回腹腔内。此时会出现疼痛,发生肠梗阻,表现出大便出血、发烧、便秘、剧痛、呕吐甚至休克等症状,时间一长,就会发生肠坏死、肠穿孔,危及生命。这种情况需立即进行急诊手术,解除梗阻,甚至切除坏死的肠段,临床死亡率较高。
3腹股沟疝治疗的误区和陷阱目前,社会上不正规的医疗单位关于疝气的虚假广告铺天盖地,这些不正规的治疗主要分三种:注射治疗、药物及疝气贴、疝带。
1注射治疗:易失败注射治疗即所谓的“不开刀、不住院、打一针治疗疝气”。然而该疗法已被发现具有许多弊端:极高的复发率(>50%),局部疼痛、异物感、睾丸缺血坏死、硬化剂致癌等,我们现在每年仍然接诊许多硬化剂疗法治疗失败后的患者。注射硬化剂后再手术的难度明显增大。
2药物及疝气贴:无效疝气是由于腹壁物理性的薄弱而突出来的,成年人的腹壁薄弱点是不能通过吃药或疝气贴而增强,必须通过手术实施修补,方可解决问题。疝带的治疗则只能是暂时解决疝气的突出,缓兵之计,不能根治疝气。
所以,这几种办法都行不通,得了疝气该怎么办?
目前国际公认治疗疝气的根本方法为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总体上的选择是两大类,即开放术式和微创腹腔镜术式。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最大优点是手术可在局部或硬膜外麻醉下完成,且复发率较低(2%)。该术式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低,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等重大内科疾病的老年体弱患者的首选。
微创-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
适用于大多数腹股沟疝,是在无张力修补及腹腔镜技术相结合下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被喻为20世纪疝修补的“里程碑”。其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24小时可出院)、无明显手术切口(仅需3个0.5-1.0厘米的穿刺孔)、复发率更低且可同时探查处理对侧疝等优势。
此外,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用补片,最怕术后发生补片感染,腔镜微创手术发生感染相比于开放手术更为少见。对于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生,可进一步使疝的复发率降至0.1%以下。微创手术是目前理念最先进的腹股沟疝手术术式,但该手术对技术要求比开放手术高,需要经过良好腹腔镜疝修补技术培训的专业医师完成。
科室介绍
医院胃肠腹壁疝专科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享有声誉和广泛影响力的疝专科之一。科室以广东省医师协会疝和腹壁外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双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陈双教授早在年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无张力疝修补技术治疗腹外疝的工作,并于年成立华南疝外科治疗培训中心,运用最新的无张力修补技术治疗各种腹股沟疝和腹壁疝。
对于疝气了解还不够深入?
别急,我院每月25日,定期举办肠腹壁与疝外科健康教育和义诊活动,就在明天噢!快看看吧!
专家介绍还可戳“阅读原文”与专家详聊噢!
图片源于网络
最好的中医专治白癜风医院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