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MB活性大于CK活性,可能吗
2016-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医院蒋志芳
肌酸激酶(CK)是检查心肌损伤,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的一个重要实验室指标,CK是由M和B两类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在细胞质中有3种同工酶,即CK-MM、CK-MB和CK-BB。由于CK-MB在心肌中含量最高,所以测CK-MB对AMI的诊断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偶尔会出现CK-MB活性大于CK活性这样不符合逻辑的结果,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在生化仪器中CK-MB的检测方法为免疫抑制法,正常血清中CK-BB含量极微,该方法学是建立在血清中CK-BB含量极微忽略不计的前提下的,因此此方法假设血清中只有CK-MM、CK-MB。在血清中加入M亚单位的多克隆抗体,从而抑制CK-MM和CK-MB中M亚单位的活性,测得结果即CK-MB中B亚单位活性,将结果乘以2即相当于CK-MB的活力。但当含CK-BB较多的组织发生病变时,如脑损伤、肠坏死、子宫肌损伤、前列腺炎等则提示可能会存在CK-BB释放入血的情况,那么检验结果中就会表现为BB亚基的活性被误认为MB亚基中的B亚基的活性,从而使CK-MB的活性异常升高,甚至超过CK的值。此外,患者血清中存在巨CK或标本溶血也会对CK-MB的检测造成干扰,导致CK-MB活性假性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CK-MB在心肌中含量最高,约占总CK的15%——25%,所以即使是心梗患者CK-MB/CK也应<30%;当CK-MB/CK>30%时,应考虑干扰存在。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使用溶血和脂血标本。对于CK-BB和巨CK的影响,推荐以特异性更强的CK-MB质量法代替活力测定,如化学发光免疫法,即我院检验科开展的“心肌标志物”检查,可有效避免上述干扰的存在。
鐧界櫆椋庡尰闄?鐧界櫆椋庡尰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