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伴肛瘘直肠膀胱瘘肝损害一例
2021-10-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网络编辑求职招聘QQ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826.html
万和医学信息陪您读的第61篇文章
克罗恩病伴肛瘘、直肠膀胱瘘、肝损害一例
作者:李梦洁,王惠娟,江学良
作者单位: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山东中医院消化中心
原文出处:李梦洁,王惠娟,江学良.克罗恩病伴肛瘘、直肠膀胱瘘、肝损害一例[J/OL].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10(5):-.
导语
本文为一则克罗恩病伴肛瘘、直肠膀胱瘘、肝损害[1]病例分析,患者采取生物制剂(英夫利昔单抗)/营养疗法(爱伦多)联用的治疗手段,疗效显著,对爱伦多应用有借鉴意义。
病例摘要:
(报告时间:年10月)
现病史:男性患者,34岁,因“反复腹痛、腹泻6年余,肛周脓肿10个月余”入院。6年前患者因受凉出现腹痛、腹泻,大便5次/d,色黄、不成形,伴进食后恶心、呕吐就医。经检查诊断为:炎性肠病、直肠息肉。给予激素治疗。~年病情反复,医院行激素治疗。2年前出现肛周脓肿,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出现尿痛,诊断为左侧肛瘘(括约肌间型)。患者近半年来间断性下腹部隐痛,腹泻,色黄,不成形,尿痛明显,自述尿中有粪渣,体质量下降约15kg。
既往史:年至今反复口腔溃疡。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无异常,腹部:腹肌略紧张,脐周及右下腹部压痛(+),肠鸣音6~8次/min。肛门部检查:肛周脓肿。重点辅助检查: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U/L,谷草转氨酶U/L,白蛋白27.7g/L,凝血酶时间21.1s,粪便钙卫蛋白.81μg/g(肝功能损害已出现)
肠镜检查示(图1、2):回肠末端及回盲部见多发不规则溃疡,覆白苔;横结肠见纵行走向不规则深溃疡,覆白苔,溃疡之间黏膜呈铺路石样改变;直肠见多发溃疡,覆白苔。
镜下诊断:(1)克罗恩病;(2)肛瘘。
病理检查示(图3):(回肠)黏膜急、慢性炎细胞浸润,部分区域见肉芽组织形成;(横结肠)黏膜急、慢性炎细胞浸润伴溃疡形成,倾向于克罗恩病改变。
诊治过程:
_诊断
诊疗
6年前
炎性肠病
泼尼松30mg每晚口服1次,
后多次复发均单独采取激素治疗。
2年前
肛周脓肿
口服美沙拉嗪mg3次/d;
口服泼尼松片10mg3次/d。
10个月前
肛瘘
对症治疗。
本次入院
克罗恩病
肛瘘
给予泼尼松龙早20mg、晚30mg静脉滴注抗炎,头孢米诺钠抗感染、爱伦多肠内营养、蔗糖铁补铁、碳酸钙D3补钙、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补充白蛋白、异甘草酸镁保肝,双环醇降酶等;
由于合并直肠膀胱瘘,改奥硝唑、头孢唑肟钠抗感染
_于.2.10行第1次英夫利西单抗治疗
患者出院
_口服泼尼松片早30mg、晚20mg
(每周减5mg,至20mg后每周减2.5mg至停用);
爱伦多肠内营养;
定期生物治疗,遵循5mg/kg,静脉滴注(0、2、6周)诱导缓解,每8周维持治疗。
复查
_年1月22日行第8次生物治疗。患者无腹痛、腹泻,大小便正常,纳、眠可,体质量上升2kg。
_查体: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肛周瘘道愈合,未见分泌物,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肝功能、CRP、ESR、粪菌钙卫蛋白水平均正常(肝功能恢复正常)。
_复查肠镜示(图4、5):
回肠末端分别见直径约1.5cm、1.0cm及0.5cm溃疡;
镜下诊断:克罗恩病活动期。
_嘱患者继续每8周生物治疗;
爱伦多肠内营养。
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主要是由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对微生物的抗原异常免疫反应所致。该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消瘦、瘘管及肛周病变;内镜检查可见节段性病变、铺路石样结节及纵行溃疡伴乙状结肠狭窄;病理活检示肉芽组织形成,确诊为CD。
目前,CD并发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肝穿刺活检病理学表现主要为脂肪变性,这可能与结肠炎的严重程度有关,大多数患者仅表现为肝功能异常。研究发现,营养不良、低蛋白和应用激素治疗可能是其诱发因素。该患者无饮酒史,肝功能支持诊断。因患者拒绝肝穿刺,缺少病理依据。但该患者肝损害随着原发病加重而发生,保肝降酶抗炎治疗后,肝功能未完全恢复,积极治疗原发病后,肝功能恢复正常,考虑为CD肠外表现。
该患者营养支持联合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IFX)治疗,溃疡减少,瘘管愈合。临床研究发现,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对促进和维持瘘管愈合疗效确切,IFX是我国目前唯一批准用于CD治疗的生物制剂,已有证据证实IFX对肛瘘的疗效。IFX通过抑制CD免疫通路中关键因子TNF-α,从而改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肠外症状,促进肠道黏膜愈合、瘘管闭合,降低复发率。
此外,营养支持也是CD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CD患者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体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缺铁性贫血、低钙血症、低蛋白、维生素缺乏等,伴肠外表现及并发症的CD患者营养不良风险更是超过80%。炎症性肠病专家共识指出,存在营养不良的CD患者应首选肠内营养。叶维等总结CD的肠内营养治疗机制为直接为肠黏膜细胞提供营养、促进黏膜愈合、保护肠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等。英国《成人克罗恩病病人饮食管理循证学指南()》提出将肠内营养作为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的协同治疗方案。
本例患者病情重,前期未规律治疗,并发瘘道及肝损害,应用IFX+爱伦多肠内营养剂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肠道炎症,促进黏膜、瘘管愈合,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学术加油站上述病例采取了生物治疗/营养治疗联合疗法,下面分别对其机制加以介绍:
1
CD主要与Th1和Th17细胞介导有关,涉及的炎症介质主要是IL-12、IFN-γ和TNF-α,TNF-α是一种中枢促炎介质,能激活T细胞,将炎症细胞募集到局部炎症部位,TNF-α抑制药通过中和TNF-α、反向信号转导、细胞凋亡和细胞毒作用抑制TNF-α释放,从而缓解炎症。
2
IFX是一种由25%鼠源性序列和75%人源性序列组成的嵌合型IgG1-kappa抗TNF单克隆抗体,年8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为首个用于治疗急性中重度CD的抗TNF-α药物,也适用于疾病活动期UC患儿[2]。
3
蛋白质可以激活抑制“抗TNF-α”抗体活性降低的作用因子,但蛋白质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所以采用氨基酸作为氮源是更好的选择。氨基酸作为氮源既无抗原性,又可以降低抗TNF-α抗体的反复施用造成的生物制剂失应答作用发生率,该结论已获得美国专利支持[3]:
4
下面是几例验证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对CD作用的临床试验META分析结果:
1.临床缓解率:与单独使用IFX相比,IFX/EN联合疗法在统计学上显示出更高的长期临床缓解几率
2.长期缓解率:与单独使用IFX相比,IFX/EN联合疗法在统计学上显示出更高的长期(1年)临床缓解的几率[4]
3.CD缓解状态维持率:在IFX诱导缓解的患者中,采取EN(ELENTAL,≧kcal/day)组的累积缓解率显著高于非EN组[5]
4.对抗生物制剂失应答:在反复应用IFX诱导缓解的患者中,EN组(≥kcal/天)的IFX疗效降低累积次数显著降低[6]
总结:
爱伦多含有17种氨基酸和14种维生素,其成分满足抗TNF-α抗体增敏剂的必要条件,且具有以氨基酸为氮源的独有优势。多项临床试验证明爱伦多在提高英夫利西单抗治疗临床缓解率、提高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长期缓解率、减少英夫利西单抗失应答率等方面效果显著,是专利推荐产品。
参考文献:
[1]李梦洁,王惠娟,江学良.克罗恩病伴肛瘘、直肠膀胱瘘、肝损害一例[J/OL].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10(5):-.
[2]吴全峰,赵立波,王晓玲,杨长青,梅冬.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3(10):-.
[3]TakayukiMatsumoto,Fukuoka(JP).KITCOMPRISINGANTIHUMANTNF-αANTIBODYANDANTIHUMANTNF-αANTIBODYACTIVITYIOWERINGINHIBITOR[P].USB2,Dec.29,.
[4]DouglasL,etal.TherAdvJGastroenterol;Vol.8(4)-
[5]HiraiFetal.DigDisSci()58:–
[6]SazukaS,etal.EurJClinNutr.;66(11):-23
查看原文
病例原文|
专利原文|
责任编辑:吴舒排版校对:王晗本文内容摘自文中链接文献,欢迎各专业人士为学术交流目的转发此文。但为保护知识产权,请在转载时注明出处。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