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天气不稳定引起底质的持续恶化,
2021-8-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zd/
河蟹养殖进入了关键的第五壳,近期全国多地较多的河蟹养殖户反映在河蟹的育肥过程当中出现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损蟹,的确养殖了近一年的河蟹在临近上市的育肥阶段出现了损蟹实在是遗憾!那么为何河蟹的五壳阶段容易出现损蟹?原因是啥?养殖户如何去做才能避免大量损蟹的情况出现?8月下旬如何有效的防控河蟹疾病的发生和其他的不明原因的损蟹?本文为您揭秘!下图为帮邦水产河蟹群里有关近期河蟹损蟹的相关截图。
一、入秋之后,河蟹五壳疾病高发、大量损蟹都原来都是这些东西在作祟!
1、天气不稳定是河蟹五壳发病损蟹的外部因素
河蟹的五壳期间,随着立秋(8月8日)和处暑(8月23日)这两个节气的到来,天气的变化就会变得频繁,整体的外部环境处于波动的状态之中,如早晚水体的温度、pH值波动过大(当水体温度波动能达到10℃,pH值早晚波动2.0左右就会对河蟹的生长造成影响),水草的老化、腐烂等由于天气不稳定而引起的池塘环境的变化轻则影响河蟹的生长、总则直接诱发河蟹发病死亡,或是直接引起河蟹的应激死亡。“稳定决定成活”即是这个道理!
2、底质的持续恶化
由于河蟹作为底栖的生物,池塘底质的持续恶化将会导致池塘的生态系统出现一系列问题,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损蟹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底质持续发酵产生厌氧区
今年的高温期较往年更严重,不少保草工作没做好的池塘就会有大量的水草腐烂,这些水草没有被及时地打捞出去沉积在池塘底部,加上入秋之后养殖户开始大量的投喂高蛋白的饲料和冰鲜鱼,而不注重饲料的转化效率以及不合理的投喂都会导致池塘底部的有机质增多,这些有机质在持续地进行发酵而发酵的过程会消耗掉大量的氧气(相关研究表明发酵会利用掉池塘近80%的溶解氧),底部开始产生厌氧区,河蟹得不到足够的溶解氧就会体质变差,最终诱发相关疾病的产生,甚至是直接因缺氧而开始死亡。
(2)底部有害细菌大量繁殖
根据上文,底部持续发酵,底质环境持续地变差,加上温度的下降,有害菌开始大量的在池塘的底部繁殖,直接感染河蟹最终引起河蟹发病死亡。
(3)底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河蟹中毒损蟹
长期投喂且改底频率较低的池塘,易产生有毒有害的相关物质如甲烷、氨氮以及硫化氢等,如果不及时解毒改底将直接造成河蟹大面积急性死亡。对于人体来说硫化氢的致死浓度达到极高浓度(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内突然昏迷,发生闪电型死亡。更别说河蟹了!
至于底部对河蟹的五壳期间的影响就先说到这里,后续将会为大家详细的降解底质对于河蟹养殖的重要性。
3、河蟹自身体质下降
虽然河蟹进入了五壳处于快速生长的阶段,但是入秋之后的水质问题以及池塘的溶解氧持续的下降,加上养殖户的过度投喂却忽略了内服助消化等工作的进行导致河蟹的肠道负担加重或者是错误地使用消毒剂、杀虫剂等刺激性产品等多种原因导致河蟹的体质下降,“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最终就会导致河蟹被细菌感染引起发病,大量损蟹。
以上就是造成入秋河蟹育肥阶段损蟹增多的原因,除了这几大原因还有其他的因素也会引起河蟹的死亡,但是大都逃不出“环境”、“体质”以及“致病菌”这三大体系。
二、当下河蟹易发病症盘点
笔者将从爆发率、死亡量、发病速度以及治疗预防难度出发结合近期广大养殖户的反馈,为大家盘点当下河蟹易发生病症和其他损蟹原因。
TOP1、中毒/缺氧/应激损蟹
中毒、缺氧以及应激不属于病害学,但是其发病速度之快、死蟹数量之大令养殖户生寒!往往都是在短期之内(几个小时)开始死蟹,死亡量大,好在预防和治疗方法较容易,只要发现及时平时定期稳水解毒改底就可以避免。
帮邦水产黄金处方:
1、慎用杀蓝藻、杀青苔药物!
2、提前收听天气预报并定期地向饲料中拌料内服维生素增强河蟹抵抗力,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少入秋之后天气、池塘波动给河蟹带来的应激反应,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必要元素,人类每天也需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由于人类肠道的构造,消化能力较强,一般的维生素制造为普通的颗粒。但是水产动物,如小龙虾、螃蟹和南美白对虾等动物肠道较短、吸收能力较差,因此维生素的颗粒越小越容易吸收。国外最新的技术是将维生素制造为纳米级别的颗粒,这样水产动物的吸收率就大大提高。其次,纳米级的维生素水溶性好,无论是拌料还是泼水使用效果都要好很多。
3、有增氧机的池塘,在中午、下午开启增氧机2个小时左右,同时定期加注新水,并在塘口准备好增氧产品用于缺氧急救。
TOP2、河蟹抖抖病(环爪)损蟹
抖抖病,近两年来令河蟹养殖户谈之色变,是一种十分可怕的疾病,一旦爆发抖抖病,几乎无药可治,死亡率高居70%!严重影响了河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病因:河蟹呼肠孤病毒/螺原体感染(学术有争议)
发病时间:3-11月份
帮邦水产黄金处方:
1、定期改善池塘底质环境,避免底部细菌、病毒等大量繁殖,虽然现阶段的入秋时节温度逐渐下降但是养殖户在育肥的过程中会增加投喂,底质持续地恶化,若不及时地进行底部的改良将会引起较大的风险!
2、定期选用无刺激、广谱的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河蟹在脱壳的过程中将会消耗掉较大的体力,若使用传统的二氧化氯、三氯以及碘制剂将会导致河蟹受到刺激,严重时死亡,目前市场上较适用于河蟹育肥阶段使用的消毒剂就是纳米银
TOP3、水瘪子(肝胰腺坏死)病
“水瘪子”,河蟹肝胰脏坏死病症的俗称,该病常见于养殖中后期。一般由于肠炎引发的整体的肝胰脏坏死。近两年,“水瘪子”病已成为河蟹养殖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在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省等地的河蟹主养地区,其发病情况和流行范围呈扩大之势,发生的比例之多、涉及范围之广,给河蟹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了业界强烈的反响。即是是病蟹能够侥幸地存活,其最后的生长规格也不大,难以卖上好的价格。
病因:
1、营养不良;
2、苗种问题;
3、天气、养殖户不当用药诱发等
发病时间:5月份-11月份
帮邦黄金处方:定期使用益生菌及中草药拌料内服,促进河蟹吸收、利用提升蛋白质的转化率避免因过量投喂引起的河蟹消化不良引起河蟹的肠道炎症。
TOP4、软壳/脱壳不遂病
发病时间:整个养殖过程的脱壳期
脱壳不遂又称顶壳,带帽,河蟹脱壳不遂症发生较为严重,是影响螃蟹每年成活率的主要病害之一。入秋河蟹将完成河蟹最后一壳的脱壳,此阶段由于水体缺乏钙元素极易出现河蟹脱壳之后无法及时硬壳甚至是在脱壳的过程中直接死亡。
病因:
1、水体缺乏钙质
2、池塘溶解氧不足;
3、温度不足;
4、其他疾病影响(如纤毛虫寄生病等)
帮邦黄金处方:
河蟹的五壳育肥期间,每周至少人工向池塘水体补钙一次,关于补钙的产品的选择应做到:避免选择固体的钙质,河蟹脱壳之后的硬壳仅有不到24个小时,若使用颗粒型的钙在水体当中必须要被溶解才能被河蟹吸收利用,起效时间十分缓慢,建议购买液体水剂的补钙产品。
TOP5、甲壳溃疡(烂壳)病
甲壳溃疡病不仅对成蟹造成危害,对幼蟹也会造成伤害,并且发病率与死亡率一般随水温升高而增加,任何养殖水体均可发生。致病菌弧菌、单胞菌、气单胞菌和黄杆菌等。病因:1、养殖密度过大;2、河蟹体质下降;3、先是由其他细菌破坏了上表皮,然后致病细菌再侵入引起。4、重金属损伤帮邦黄金处方:
1、使用纳米银针定期地消毒对池塘当中的有害细菌进行杀灭;
2、定期地使用解毒产品进行水体的解毒工作,有机酸能够有效地络合池塘水体当中的重金属元素。
三、总结
1、河蟹入秋育肥阶段损蟹原因:
由于天气不稳定、底质恶化以及河蟹自身体质的下降等多种原因造成了河蟹的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五大易引起河蟹死亡的原因盘点以及对应防治方案:
从体质、环境(水质、底质)以及抑菌等方面采取生态可控理念综合对症下药才能提升河蟹的成活率,避免大量损蟹的出现。
四、附表(完整损蟹五大原因盘点表)
文章来源:帮邦水产
帮邦水产开启小龙虾养殖培训课程,定期邀请行业大咖及实战高手讲解养殖问题,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