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兽医水生类水生动物病原生物学综合

2021-6-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哪能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

新媒体管家

1、细菌的基本形态不包括(D)

A、球菌

B、杆菌

C、螺旋菌

D、链球菌

2、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繁殖出巨大数量的菌体,形成1个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C)

A、菌苔

B、菌体

C、菌落

D、菌群

3、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不包括(D)

A、光滑型菌落

B、粗造型菌落

C、黏液性菌落

D、透明型菌落

4、主要用于细菌动力试验的培养基是(B)

A、固体培养基

B、半固体培养基

C、液体培养基

D、基础培养基

5、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包括(D)

A、混浊

B、菌膜

C、沉淀

D、以上都是

6、细菌的基本结构不包括(A)

A、菌毛

B、细胞壁

C、细胞质

D、核质

7、细胞壁的主要构成是(B)

A、脂蛋白

B、肽聚糖

C、磷壁酸

D、脂质双层

8、细胞膜的功能不包括(D)

A、参与细菌的呼吸作用

B、参与渗透压

C、细菌特殊结构等有关成分合成的场所

D、合成菌体蛋白

9、细菌的核质DNA构成是(A)

A、共价闭合环状双链

B、共价闭合单链

C、双链线状

D、单链线状

10、关于细胞质粒的描述有错误的是(B)

A、控制某些特定遗传性状的遗传信息

B、是细菌生长所必不可少的

C、细菌的耐药性产生有关

D、闭合环状的双链DNA

11、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的是(B)

A、荚膜

B、核糖体

C、芽孢

D、鞭毛

12、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菌体内形成1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折光率较强、含水量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为(C)

A、质粒

B、核体

C、芽孢

D、荚膜

13、革兰染色的原理是根据细菌的(C)结构与化学组成不同

A、细胞质

B、核糖体

C、细胞壁

D、细胞膜

14、革兰阴性菌的特性不包括(D)

A、细胞壁较薄

B、含有较多的脂质

C、肽聚糖的层数少

D、肽聚糖为空间网状结构

15、革兰染色的步骤不包括(C)

A、结晶紫初染

B、碘液媒染

C、盐酸酒精染色

D、稀释复红复染

16、根据各种细胞内成分化学性质不同,通常用到的染色方法是(A)

A、瑞氏染色法

B、革兰染色法

C、芽孢染色法

D、荚膜染色法

17、以下哪种特殊染色法将其特殊结构染色后呈绿色(B)

A、鞭毛染色法

B、荚膜染色法

C、芽孢染色法

D、以上都是

18、细胞中最耐热的结构是(A)

A、芽孢

B、鞭毛

C、荚膜

D、核蛋白体

19、根据微生物所需的碳源、能源不同,以下哪种不是四种类型菌(D)

A、光能无机自养型

B、光能有机异养型

C、化能无机自养型

D、化能无机异养型

20、下列哪种细菌属于光能无机自养菌(A)

A、红硫菌

B、红螺旋菌

C、硫细菌

D、硝化细菌

21、根据营养性质在机体中的生理功能,下列不是营养物质的是(C)

A、碳源

B、氮源

C、核酸

D、生长因子

22、以下选项不符合碳源对细菌主要生理作用的是(D)

A、提供能量

B、参与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C、合成菌体成分原料

D、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23、以下选项不是无机盐对细菌主要的生理作用的是(C)

A、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

B、维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

C、维持生物大分子的构象

D、调节并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

24、生长因子不包括以下那类(B)

A、维生素

B、蛋白质

C、嘌呤及嘧啶

D、氨基酸

25、水在细菌中的生理功能不包括(D)

A、起溶剂与运输介质的作用

B、参与细胞内一系列化学反应

C、维持自身正常形态

D、提供能源物质

26、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具体表现不包括(C)

A、影响酶活性

B、影响细胞质的流动性

C、影响细胞的渗透

D、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27、大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宜的pH是(C)

A、6.0~6.5

B、6.6~7.1

C、7.2~7.6

D、7.7~8.2

28、根据细菌生长对氧气的要求不同分类不包括(D)

A、专性需氧菌

B、微需氧菌

C、兼性厌氧菌

D、兼性需氧菌

29、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是(B)

A、有丝分裂

B、二分裂

C、有性孢子生殖

D、无性孢子生殖

30、在细菌生长中,生物学性状最典型的是(B)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退期

31、以下哪种方式不是微生物产能代谢方式(D)

A、发酵

B、呼吸

C、无机物氧化

D、有机物氧化

32、细菌、放线、真菌合成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为(B)

A、维生素

B、抗生素

C、溶血素

D、毒素

33、葡萄球菌代谢产物中产生的(C)是细菌分型的依据之一

A、抗生素

B、毒素

C、色素

D、热原质

34、能分解天然蛋白的微生物是(B)

A、病毒

B、真菌

C、革兰阳性细菌

D、革兰阴性细菌

35、下列不是鉴别培养基的是(B)

A、三糖铁培养基

B、SS琼脂

C、糖发酵管

D、伊红-亚甲蓝琼脂

36、下列不是培养基的用途的是(A)

A、进行血清学鉴定

B、促进微生物生长

C、分离微生物菌种

D、菌种保藏

37、下列不是根据用途划分培养基的是(C)

A、基础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天然培养基

D、厌氧培养基

38、半固体培养基琼脂含量为(B)

A、0

B、0.3%~0.5%

C、0.6%~1.0%

D、1.5%~2.5%

39、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霉菌孢子的方法是(B)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40、下列湿热灭法能够达到短时间内完全灭菌的效果是(D)

A、煮沸灭菌

B、巴氏消毒法

C、流通蒸汽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

41、下列哪种波长对细菌的光复活作用最有效(D)

A、nm

B、nm

C、nm

D、nm

42、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的其他物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或集合是指(A)

A、种

B、属

C、亚种

D、菌株

43、微生物命名的一般形式是(C)

A、科+种

B、属+亚种

C、属+种

D、种+亚型

44、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不包括(C)

A、营养要求

B、代谢产物

C、革兰染色

D、与氧气的关系

45、在细菌分类中应用最多的核酸序列分析方法是(B)

A、5SrRNA

B、16SrDNA

C、23SrDNA

D、50SrDNA

46、下列核酸序列分析方法不是用于细菌分类的是(D)

A、16S-23SrRNAISR

B、HSP60

C、RnpB

D、Gb

47、细菌的外毒素的成分是(A)

A、蛋白质

B、脂多糖

C、磷脂

D、核糖核酸

48、测定毒力因子大小的指标不包括(C)

A、最小致死量

B、半数致死量

C、最大致死量

D、半数感染量

49、细菌感染的步骤不包括(D)

A、定植

B、黏附

C、增殖

D、分泌

50、全身感染不包括的类型是(B)

A、脓毒血症

B、溶血症

C、败血症

D、毒血症

51、细菌耐药性检测实验室常规使用的方法是(A)

A、纸片扩散法

B、PCR法

C、核酸探针法

D、自动化药敏鉴定系统

52、致病菌的分离方法表述错误的是(D)

A、对于体表或鳃,先经无菌水洗涤至少3遍后接种环挑取少量组织

B、对于体内组织、器官,先用70%酒精将病鱼胸腹部进行大面积消毒

C、划线接种于预先准备好的固体培养基上,25~37℃培养24~48h,挑取形状、色泽和大小一致的优势单菌落,重复划线分离培养以获得纯种

D、致病菌分离的培养基包括液体培养基

53、细菌分离方法不包括(B)

A、涂布平板法

B、液体培养基分离法

C、倾注平板分类法

D、平板划线分离法

54、常规细菌学监测方法不包括(B)

A、碳源利用试验

B、血清学试验

C、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D、蛋白质及氨基酸分解试验

55、下列对链球菌属细菌描述错误的是(A)

A、革兰阴性球菌

B、无运动性

C、有较大范围的盐适应性

D、具有α、β、γ血清型

56、下列细菌为革兰阳性细菌的是(C)

A、嗜水气单胞菌

B、满弧菌

C、无乳链球菌

D、迟缓爱德华菌

57、海豚链球菌在厌氧培养基中能观察到(B)

A、α溶血

B、β溶血

C、γ溶血

D、α+β溶血

58、海豚链球菌区别无乳球菌的生化特性是(A)

A、不分解马尿酸+水解淀粉

B、不分解马尿酸+不水解淀粉

C、分解马尿酸+水解淀粉

D、分解马尿酸+不水解淀粉

59、下列对无乳链球菌描述错误的是(D)

A、革兰球菌

B、无芽孢、无鞭毛、不运动

C、多见4个细胞的链状排列

D、兼性厌氧

60、海豚链球菌对下列哪种抗生素敏感(D)

A、链霉素

B、多黏菌霉素

C、丁胺卡拉霉素

D、庆大霉素

61、下列关于弧菌描述错误的是(D)

A、革兰阴性短杆菌

B、具有运动力

C、可耐胆盐

D、无鞭毛

62、下列细菌具有公共卫生上重要性的是(B)

A、鳗弧菌

B、副溶血弧菌

C、溶藻弧菌

D、哈维弧菌

63、下列细菌对弧菌抑制剂0/不敏感的是(C)

A、鳗弧菌

B、溶藻弧菌

C、副溶血弧菌

D、哈维弧菌

64、下列对气单胞菌属描述错误的是(D)

A、革兰阴性直杆菌

B、菌体两端顿圆,无荚膜,无芽孢

C、对0/耐药

D、在TCBS琼脂上生长良好

65、嗜水气单胞菌产生的毒素不包括(B)

A、溶血素

B、菌毒素

C、细胞毒素

D、肠毒素

66、温和气单胞菌与嗜水气单胞菌生化特性不同的是(A)

A、氧化酶阳性

B、不利用水杨苷

C、不利用阿拉伯糖

D、氰化钾肉汤中不生长

67、下列哪种细菌是危害我国淡水养殖业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能引起鱼类等冷血动物的出血性败血症,海水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的病原菌(B)

A、嗜水气单胞菌

B、温和气单胞菌

C、豚鼠气单胞菌

D、杀鲑气单胞菌

68、气单胞菌属中,条件致病菌的是(C)

A、嗜水气单胞菌

B、温和气单胞菌

C、豚鼠气单胞菌

D、杀鲑气单胞菌

69、杀鲑气单胞菌与其他气单胞菌成鱼的重要区别是(A)

A、无鞭毛、无动力

B、革兰阴性杆菌

C、发酵葡萄糖

D、不形成芽孢和荚膜

70、下列气单胞菌属细菌主要感染鲑科鱼类,是鲑科鱼类疖疮病病原菌的是(D)

A、嗜水气单胞菌

B、温和气单胞菌

C、豚鼠气单胞菌

D、杀鲑气单胞菌

71、下列关于假单胞菌属描述错误的是(B)

A、革兰阴性杆菌

B、产生芽孢,不具有运动力

C、需氧,进行严格的呼吸型代谢

D、氧化酶,接触酶阳性

72、鱼类赤皮病的病原菌是(A)

A、荧光假单胞菌

B、鳗败血假单胞菌

C、恶臭假单胞菌

D、嗜水气单胞菌

73、荧光假单胞菌生化特性区别气单胞菌、弧菌的主要区别是(A)

A、氧化型,需氧

B、氧化酶阳性

C、不利用乳糖

D、利用阿拉伯糖

74、引起鳗和香鱼红点病的病原菌是(C)

A、嗜水气单胞菌

B、荧光假单胞菌

C、鳗败血假单胞菌

D、恶臭假单胞菌

75、下列细菌几乎不利用所有糖类的是(C)

A、溶藻弧菌

B、荧光假单胞菌

C、鳗败血假单胞菌

D、恶臭假单胞菌

76、下列水生动物对鳗败血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敏感性的是(B)

A、鲤

B、泥鳅

C、金鱼

D、虹鳟

77、下列不属于肠杆菌科的细菌有()

A、埃希菌属

B、假单胞菌属

C、爱德华菌属

D、耶尔森菌属

78、在SS琼脂、胆盐硫化氢乳糖琼脂(DHL)、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上,其产生硫化氢而形成中间为黑色的、周边透明的较小菌落的细菌是(A)

A、迟缓爱德华菌

B、噁爱德华菌

C、嗜水气单胞菌D、鳗弧菌

79、主要引起噁的细菌性败血症,造成噁养殖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菌是(B)

A、迟缓爱德华菌

B、噁爱德华菌

C、嗜水气单胞菌D、荧光假单胞菌

80、通过鼻根嗅觉囊侵入脑组织形成肉芽肿炎症,经血流散步全身,后期表现为典型的“头穿孔”状的病原菌是(B)

A、迟缓爱德华菌

B、噁爱德华菌

C、嗜水气单胞菌D、荧光假单胞菌

81、噁爱德华菌与迟缓爱德华菌在生化特性上相区别的描述错误是(D)

A、吲哚阴性

B、甲基红试验阴性

C、在TSI培养基上不产生H2S

D、氧化酶阴性

82、主要感染鲑科的病原菌是(C)

A、温和气单胞菌

B、嗜水气单胞菌

C、鲁氏耶尔森菌

D、迟缓爱德华菌

83、下列细菌能引起草鱼烂鳃病的是(C)

A、嗜水气单胞菌

B、鲁氏耶尔森菌

C、柱状黄杆菌

D、鳗弧菌

84、引起病蛙以眼膜发白、运动和平衡功能失调为特征的病原菌是(A)

A、脑膜败毒性伊丽莎白菌

B、柱状黄杆菌

C、海生黄杆菌

D、嗜水气单胞菌

85、下列细菌为放线菌目的细菌为(B)

A、嗜水气单胞菌

B、洄诺卡菌

C、鳗弧菌

D、迟缓爱德华菌

86、对洄诺卡菌描述错误的是(D)

A、属于放线菌目

B、革兰阳性

C、利用柠檬酸盐为唯一碳源

D、厌氧

87、下列不是革兰阳性细菌的是(B)

A、洄诺卡菌

B、鳗弧菌

C、无乳链球菌

D、星型诺卡菌

88、下列形态结构中符合真菌特征的是(B)

A、完全没有细胞壁

B、有完整细胞壁

C、仅有部分细胞壁

D、只有细胞膜

89、下列形态结构表述中符合真菌特征的是(C)

A、没有细胞核

B、有细胞核但不完整

C、有真正的细胞核

D、有多个不完整的细胞核

90、下列表述中符合真菌特性的是(C)

A、有叶绿素,但不能行光合作用

B、有叶绿素,能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C、没有叶绿素,不能行光合作用

D、有类似叶绿素的存在,能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91、真菌的繁殖方式是(C)

A、只行无性繁殖

B、只行有性繁殖

C、可行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

D、不能进行繁殖

92、下列表述中最符合真菌特性的是(D)

A、靠光合作用获得营养

B、靠光合作用获得部分营养

C、靠光合作用及扑食获得营养

D、通过细胞表面吸收可溶性营养获得营养

93、真菌属于(C)

A、原核生物

B、高等生物

C、真核生物

D、低等植物

94、真菌(D)

A、分布广泛,类群不多

B、分布有限,种类不多

C、分布广泛,种类很多,大约有几百种

D、分布广泛,种类很多,大约有十几万种

95、危害水产生物的水霉属、绵霉属的真菌菌丝特征是(B)

A、有如干链珠状的细胞组成

B、整个菌丝是1个单细胞,内含多个细胞核

C、菌丝是有多细胞构成,每个细胞含1个细胞核

D、菌丝有隔膜,隔膜将菌丝隔成多个细胞,每个细胞内有1个或多个孔,能让相邻两细胞内的物质相互交换

96、根据第8版《真菌学词典》,目前将真菌界分为(C)

A、3个门

B、4个门

C、5个门

D、6个门

97、下列不是真菌类的是(D)

A、接合菌门

B、担子菌门

C、半知菌门

D、子叶菌门

98、下列真菌门没写对的是(B)

A、接合菌门

B、子担菌门

C、半知菌门

D、壶菌门

99、下列真菌门没写对的是(D)

A、接合菌门

B、担子菌门

C、半知菌门

D、霉菌门

、真菌分类与传统生物分类体系是相同的,其最完整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D)

A、纲、目、科、属、种

B、目、界、纲、门、科、属、种

C、门、纲、科、属、种

D、界、门、纲、目、科、属、种

、下列属中不属于水霉科的是(D)

A、丝囊霉属

B、绵霉属

C、鳃霉属

D、丝霉属

、水霉科(D)

A、共分9属约多种

B、共分10属约多种

C、共分16属多种

D、共分19属约多种

、下列表述中最符合水霉科特性的是(D)

A、均为水中腐生菌,可行无性繁殖也可行有性繁殖

B、均是动植物的寄生菌,可行无性繁殖也可行有性生殖

C、少数为水中腐生菌,多数是动物的寄生菌

D、大多数为水中腐生菌,少数是动植物的寄生菌,可行无性繁殖也可行有性生殖

、下列表述中最接近水霉属水霉菌丝体完整特性的是(D)

A、菌丝体为管状多细胞体,分为内菌丝和外菌丝。内菌丝分支纤细繁多,深入至受损的皮肤和肌肉

B、菌丝体为管状无横隔多核体,菌丝粗壮,分支少,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

C、菌丝体为管状无横隔多核体,分为内菌丝和外菌丝

D、内菌丝分支纤细繁多,深入至受损的皮肤和肌肉,外菌丝粗壮,分支少,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

、下列表述中最符合水霉属特性的是(A)

A、水霉无性繁殖形成多核的游动孢子囊,有性繁殖产生藏卵器和雄器

B、水霉无性繁殖依靠菌丝断裂,有性繁殖产生藏卵器和雄器

C、水霉无性繁殖形成多核的游动孢子囊,没有有性繁殖

D、水霉无性繁殖采用多裂法,有性繁殖采用结合法

、水霉感染的动物是(C)

A、只有受伤淡水鱼类

B、所有高等生物

C、所有受伤的水生动物

D、只感染鱼卵

、下列表述中最符合绵霉属特征的是(D)

A、外菌丝呈分支,多核有隔膜,菌丝宽度较宽,是丝状真菌中菌丝最宽的一种

B、外菌丝细小,二叉状分支,多核无隔膜

C、外菌丝多核有隔膜,菌丝宽度较细小,是丝状真菌中最细小的一种

D、外菌丝直而粗壮,二叉状分支,多核无隔膜,只在形成繁殖器官时才形成隔膜。菌丝宽度是丝状真菌中菌丝最宽的一种

、丝囊霉属常见种类有杀鱼丝囊属和平滑丝囊属,下列表述中最正确的是(C)

A、杀鱼丝囊属可用普通真菌培养基培养,平滑丝囊属自然状况下为寄生性的,可引起与的肤霉病

B、杀鱼丝囊属和平滑丝囊属均为寄生性的,可引起鱼的皮肤腐烂

C、杀鱼丝囊属在普通真菌培养基上不生长,主要侵害鱼的躯干肌肉,平滑丝囊属自然状况下为腐生性地,可引起鱼的肤霉病

D、杀鱼丝囊属可用普通真菌培养基培养,主要侵害鱼的躯干肌肉,平滑丝囊属在普通的培养基上不生长

、鳃霉属在水生动物中常见种类为血鳃霉和穿移鳃霉,下列表述中最正确的是(A)

A、常见寄生在于的鳃部,菌丝纤细、无横隔、有分支、弯曲,菌丝大小因部位不同而变化较大

B、常见寄生在鱼的鳃部,菌丝粗壮、有横隔、无分支、弯曲,菌丝大小变化基本一致

C、常见寄生在鱼的鳃盖及体表,菌丝细长、肉眼可见、有分支、菌丝直径6um

D、只寄生在鱼的鳃弓,菌丝粗壮、有横隔、无分支、弯曲,菌丝大小变化基本一致

、下列表述中最符合镰刀菌属特性的是(B)

A、镰刀菌只危害水生动物

B、镰刀菌种类多,分布广泛,大多数都可产生毒素,是危害各种作物的病原菌,有些也是人、动物、昆虫的病原菌,是医学和兽医学广为重视的产毒素性病原真菌之一

C、镰刀菌种类不多,但分布广泛,不产生毒素,但能够引起腐败性溃烂,是危害水产动物的病原菌,有些也是人的病原菌

D、镰刀菌分布广,是危害各种水生植物和陆生作物的病原菌

、下列表述中最符合链壶菌属特性的是(D)

A、主要危害淡水鱼类,尤以卵和幼体最为严重

B、主要危害虾、龙虾、蟹和贝类等的成体

C、主要危害鳖,尤以卵和幼体最为严重

D、主要危害虾、龙虾、蟹和贝类等的卵和幼体,尤以溞状期和糠虾期最为严重

、下列表述中最符合霍氏鱼醉菌特性的是(B)

A、霍氏鱼醉菌属于水霉目、肠霉科,基本形态分为:球形状和菌丝体

B、霍氏鱼醉菌属于虫霉目、虫霉科,基本形态分为:厚壁多核球形体和多核菌丝球形体

C、霍氏鱼醉菌属于虫霉目、肠霉科,基本形态分为:厚壁菌丝体和薄壁菌丝体

D、霍氏鱼醉菌属于棉霉目、虫霉科,基本形态分为:厚壁单核体和薄壁多核菌丝体

、下列表述中最符合致病性酵母菌特性的是(A)

A、致病性酵母菌主要是假丝酵母属、链球菌属和球拟酵母属的一些种类

B、致病性酵母属主要是真丝酵母属、球菌属和拟球酵母属的一些种类

C、致病性酵母属主要丝状酵母属、球菌属和假酵母属的一些种类

D、致病性酵母属主要是假酵母属、隐菌属和酵母属的一些种类

、下列表述中最符合螺旋体特性的是(B)

A、螺旋体是一种螺旋状、柔软、旋转运动的多细胞真生物

B、螺旋体是一种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运动活泼的单细胞原核生物

C、螺旋体是一种短棒状、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多细胞菌丝体

D、螺旋体是一种真菌、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运动

、下列表述中最符合立克次体特性的是(A)

A、致病性酵母菌主要是假丝酵母属、隐球菌属和球拟酵母属的一些种类

B、致病性酵母菌主要是真丝酵母属、球菌属和拟球酵母属的一些种类

C、致病性酵母菌主要是丝状酵母属、球菌属和假酵母属的一些种类

D、球状或杆状,是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一类原核微生物,革兰染色阴性,有细胞壁,无鞭毛,以二分裂繁殖

、下列表述中最符合立克次体特性的是(D)

A、类立克次体属于真菌类,呈现形态多样化,大小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主要寄生于宿主体表

B、类立克次体,呈现形态多样化,大小大于一般细菌,主要寄生于宿主体表

C、类立克次体属于病毒类,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但不能侵入宿主细胞中

D、类立克次体,呈现形态多样化,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同时也能散在或群居状存在于包涵体外的细胞质内

、下列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是(D)

A、藻类

B、细菌

C、真菌

D、病毒

、下列有关病毒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

A、都不能独立生活

B、有的有益有的有害

C、都对人类有害

D、都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内核组成糖

、根据病毒粒数目和排列不同,病毒衣壳主要有3种类型,下列不正确类型的是(C)

A、螺旋状

B、十二面体

C、十四面体

D、复合对称

、可激发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是病毒的(B)

A、核酸

B、蛋白质

C、脂类

D、糖

、病毒的化学组成不包括下列的(C)

A、核酸

B、蛋白质

C、维生素

D、糖

、下列哪种物质抗原性最强(B)

A、核酸

B、蛋白质

C、类脂

D、糖

、DNA病毒多数为(A)

A、双股、线状

B、双股环状

C、单股、线状

D、单股、环状

、大多数病毒于下列哪种温度条件下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灭活(B)

A、50~55℃

B、55~60℃

C、60~65℃

D、65~70℃

、病毒灭活疫苗制备时常用的灭活剂是(D)

A、核酸酶

B、脂溶剂

C、乙醇

D、甲醛

、甲醛制备病毒灭活疫苗常用浓度为(A)

A、0.05%~0.2%

B、0.2%~0.35%

C、0.35%~0.5%

D、0.5%~0.65%

、下列选项中不是病毒保护剂的是(B)

A、甘油

B、甲醛

C、蔗糖

D、谷氨酸钠

、噬菌体是指(D)

A、寄生在人体细胞内的病毒

B、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

C、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病毒

D、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菌

、对某一池塘水经细菌滤过器处理后,用电子显微镜对滤液进行观察,最可能见到的生物是(D)

A、草履虫

B、绿藻

C、大肠杆菌

D、噬菌体

、下列关于病毒分类命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病毒分类机构是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B、病毒分类可依据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C、病毒命名采用拉丁文双名法

D、以上选项的描述均错误

、下列病毒感染类型中不属于持续性感染的是(B)

A、慢性感染

B、隐形感染

C、潜伏感染

D、慢发病毒感染

、下列关于病毒的传播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病毒对水生动物的侵入途径主要有呼吸器官、消化道、皮肤等

B、病毒传播的方式有水平和垂直传播

C、病毒的体内传播方式为局部、血液和神经播散

D、通过生殖腺传播的方式为水平传播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是(A)

A、IgM样免疫球蛋白

B、隐形感染

C、吞噬细胞

D、体液中的补体及干扰素

、下列有关病毒的免疫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病毒的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B、鱼类有多种免疫球蛋白

C、鱼类体表的黏液可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D、鱼类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可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病毒培养方法中可用于病毒致病性的测定是(C)

A、细胞培养法

B、鸡胚培养法

C、实验动物接种于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采集病毒时,对于在无症状情况下,不同群体能使样品中出现感染标本的概率满足(D)可信限

A、80%

B、85%

C、90%

D、95%

、锦鲤疱疹病毒引起发病的最适水温是(C)

A、18~22℃

B、低于18℃

C、23~28℃

D、高于30℃

、斑点叉尾噁病毒20℃时潜伏期10d,25~30℃时潜伏期为(B)

A、7d

B、3d

C、5d

D、2d

、斑点叉尾噁病出现水肿,双眼突出,表皮发黑,鳃苍白,表皮和鳍基充血,腹部膨大,鱼嗜睡、打旋或水中垂直悬挂,最后沉入水中死亡时,表明感染了(C)

A、欧洲噁病毒

B、真鲷虹彩病毒

C、斑点叉尾噁病毒

D、传染性脾脏坏死病毒

、真鲷虹彩病毒是目前各国海水养殖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某渔场发生真鲷虹彩病毒病,其传播途径是(B)

A、垂直传播

B、水平传播

C、直接传播

D、经口传播

、传染性脾脏坏死病毒是引起(C)暴发性出血病的病毒,具有很高的死亡率

A、虹鳟

B、斑点叉尾

C、鳜

D、锦鲤

、淋巴囊肿病毒传染性在18~20℃水中能保持(A)以上

A、5d

B、3d

C、8d

D、10d

、对蓝太阳鱼鳃细胞(BF-2)最为敏感的病毒是(B)

A、真鲷虹彩病毒

B、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C、传染性脾脏坏死病毒

D、斑点叉尾鮰病毒

、(D)流行于世界各大洲养殖鱼类,主要发生在海水鱼类

A、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B、传染性脾脏坏死病毒

C、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D、淋巴囊肿病毒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不包括(A)

A、垂直传播

B、水平传播

C、直接传播

D、间接传播

、无囊膜病毒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C)

A、血液传播

B、黏液传播

C、粪-口传播

D、飞沫传播

、多数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测病毒的首选样品是(D)

A、渗出液

B、血液

C、淋巴液

D、组织

、以下疾病中OIE必须申报的有(B)

A、淋巴囊肿病

B、锦鲤疱疹病

C、草鱼出血病

D、鳜暴发性出血病

、(B)可使40多种甲壳类动物被病毒感染致病或成为病毒携带者

A、对虾杆状病毒

B、白斑综合症病毒

C、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D、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

、病毒颗粒呈球杆状,具有囊膜和独特的尾状物,有环状双股DNA的病毒是(A)

A、白斑综合症病毒

B、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

C、草鱼呼肠孤病毒

D、对虾杆状病毒

、病毒颗粒为二十面体,无囊膜、有双层核衣壳,有双链RNA的病毒是(D)

A、淋巴囊肿病毒

B、斑点叉尾噁病毒

C、真鲷虹彩病毒

D、噁呼肠孤病毒

、(C)是我国发现并开展系统研究的第一个鱼类病毒,病毒颗粒呈球形,无囊膜、病毒核酸为双链RNA

A、噁呼肠孤病毒

B、锦鲤疱疹病毒

C、草鱼呼肠孤病毒

D、淋巴囊肿病毒

、对虾杆状病毒颗粒呈棒状,有囊膜,病毒核酸为(B)

A、单链RNA

B、环状双链DNA

C、双链RNA

D、线状双链DNA

、用(D)可有效灭活草鱼出血病病毒

A、乙醚

B、氯仿

C、加热65℃1min

D、聚维酮碘

、草鱼出血病病毒在水温(A)时为流行高峰

A、25~28℃

B、22~24℃

C、18~21℃

D、29~32℃

、在-20~-15℃条件下,草鱼出血病病毒在组织中可保存(D)以上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24个月

、病鱼出现鱼体发黑,眼球突出,口腔、鳃盖、鳃及鳍条基部都充血,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肠道出血,但肠壁有弹性等症状时,表明是感染了(C)

A、传染性脾脏坏死病毒

B、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C、草鱼呼肠孤病毒

D、噁呼肠孤病毒

、对虾杆状病毒是养殖虾幼体、仔虾和早期幼虾潜在的严重病原,传播途径有多种,但不包括(B)

A、个体自相残杀

B、寄生虫传播

C、病毒粪便感染亲虾卵

D、粪-口途径的经口传播

、用(C)接种疑似样品,分离后用ELISA或PCR方法可鉴定草鱼呼肠孤病毒

A、蓝太阳鱼鳃细胞(BF-2)

B、斑点叉尾噁卵巢细胞(CCO)

C、草鱼肾细胞(CIK)

D、鲤上皮乳头瘤(EPC)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可感染多种对虾,除了(D)阶段都可被感染

A、仔虾

B、幼虾

C、亲虾

D、卵和无节幼体

、草鱼出血病病毒感染鱼的症状不包括(A)

A、出现溃疡、肠道无弹性

B、出现红鳍、红鳃

C、出现肌肉点状或块状出血

D、眼突出

、下列属于OIE必须申报的水生动物病原是(B)

A、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B、白斑综合征病毒

C、对虾杆状病毒

D、锯缘青蟹双顺反子病毒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引起发病的最适水温是(B)

A、15℃以上

B、10~15℃

C、16~21℃

D、10℃以下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核酸为单链线状RNA,病毒粒子呈(D)

A、球状

B、二十面体

C、杆状

D、子弹状

、牙鲆弹状病毒对热不稳定,加热达到(A)时病毒即可失去活性

A、50℃2min

B、20℃30min

C、20℃50min

D、50℃1min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水温13~15℃时潜伏期为(D)

A、5d

B、10d

C、15d

D、20d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粒子呈子弹状,有囊膜,病毒核酸为(C)

A、双链RNA

B、线状双链DNA

C、单链RNA

D、环状双链DNA

、传统性胰脏坏死病毒对外界环境有极强抵抗力,病毒感染力在水中可保持(A)

A、d

B、d

C、d

D、80d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主要感染虹鳟、大菱鲆、牙鲆,易感鱼群各鱼龄阶段均可感染,(B)越易发病死亡

A、鱼龄越大

B、鱼龄越小

C、亲鱼

D、成鱼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主要侵害的鱼类是(B)

A、草鱼

B、虹鳟

C、鲤

D、罗非鱼

、同时以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为主要方式的病毒是(A)

A、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B、锦鲤疱疹病毒

C、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D、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

、下列病毒中发病最适水温最高的是(C)

A、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B、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

C、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D、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罗氏沼虾白尾病可在较短时间内使虾大量死亡,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必须申报的疾病,其病原是(D)

A、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

B、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C、对虾杆状病毒

D、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

、病毒颗粒为二十面体,无囊膜,病毒核酸为单链RNA的病毒是(B)

A、黄头病毒

B、桃拉综合征病毒

C、对虾杆状病毒

D、白斑综合征病毒

、黄头病毒颗粒呈杆状,有囊膜,上有纤头样突起,病毒核酸为(A)

A、单链RNA

B、双链RNA

C、线状双链DNA

D、环状双链DNA

、病毒性神经坏死症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海水鱼苗的疾病,流行于(C)以外几乎所有养殖地区

A、欧洲

B、美洲

C、非洲

D、亚洲

、病毒性神经坏死症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A)的病毒

A、海水鱼类

B、淡水鱼类

C、虾类

D、蟹类

、黄头病毒可感染斑节对虾等多种对虾品种,通常斑节对虾在病毒感染(A)后出现临床症状

A、7~10d

B、3~6d

C、11~14d

D、15~18d

、病毒出现螺旋状或旋转状游动或腹部朝上等运动神经异常表现,鱼苗还可出现鰾膨胀、厌食、消瘦等,用手触碰病鱼时鱼会立即游动等症状时,表明是感染了(B)

A、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

B、病毒性神经坏死症病毒

C、鲤春病毒症病毒

D、传染性脾脏坏死病毒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主要危害虹鳟等大部分鲑科鱼类,水温(D)一般不出现自然发病

A、低于10℃

B、13~15℃

C、8~12℃

D、超过15℃

、下列选项中,可适用于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的诊断方法是(C)

A、单克隆抗体法

B、ELISA

C、RT-PCR

D、免疫组化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感染鱼的症状不包括(D)

A、鱼体发黑

B、游动失调

C、眼球突出

D、呼吸困难

、寄生虫幼虫寄生的寄主称作(A)

A、中间寄主

B、终末寄主

C、保虫寄主

D、超寄生

、车轮虫寄生在三代虫的特异现象被称作(A)

A、超寄生

B、体内寄生

C、兼性寄生

D、暂时性寄生

、以下关于保虫寄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A、为彻底消灭某种寄生虫病,除消灭中间寄主外,还必须消灭保虫寄主中的寄生虫

B、保虫寄主能对其携带的寄生虫进行保护并传播

C、保虫寄主携带的寄生虫并不对保虫寄主产生危害

D、草鱼是鳃隐鞭虫病的保虫寄主

、水产动物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机械性刺激损伤

B、夺取营养

C、毒素作用

D、泛池

、以下关于寄生虫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A、寄生虫寄生在水生动物体上就会引起疾病

B、营寄生生活的动物称作寄生虫

C、寄生虫有体内寄生、体外寄生及超寄生现象

D、寄生虫感染的方法主要是经口感染和经皮感染

、下列寄生虫中,生活史发育属于直接型的是(C)

A、锥体虫

B、复口吸虫

C、中华蚤

D、鲤蠢绦虫

、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B)

A、中间宿主

B、终末宿主

C、转续宿主

D、保虫宿主

、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是(B)

A、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对象

C、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D、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

、影响寄生虫流行的主要因素是(C)

A、温度、湿度

B、土壤、水质

C、生物、自然、社会

D、社会制度、经济制度

、有些寄生虫完成一代的发育有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两种生殖方式,并交替进行,这种现象叫(B)

A、配子生殖

B、世代交替

C、无性或有性生殖

D、孢子生殖

、寄生虫对宿主的机械性损害的表现形式较多,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有(D)

A、压迫组织

B、堵塞管道

C、直接损害组织

D、大量繁殖虫体

、鱼类寄生性鞭毛虫不具备的特征是(B)

A、具1条或多条鞭毛

B、行植物性营养

C、一般行无性纵二分裂繁殖

D、身体为单细胞

、主要为鱼类体内寄生的鞭毛虫是(B)

A、隐鞭虫

B、锥体虫

C、三代虫

D、鱼波豆虫

、鱼类锥体虫病的中间寄主是(A)

A、水蛭

B、椎实螺

C、河蚌

D、剑水蚤

、花白鲢是(C)的保虫寄主

A、鱼波豆虫

B、锥体虫

C、鳃隐鞭毛虫

D、车轮虫

、隐鞭虫一般寄生于草鱼的(D)

A、鳃弓

B、鳃耙

C、鳃盖

D、鳃丝末端

、鳃隐鞭虫主要危害(A)

A、草鱼夏花

B、鲢鳙规格鱼种

C、草鱼规格鱼种

D、鲢鳙夏花

、草鱼后肠中一般可见肠袋虫与(B)

A、鱼波豆虫

B、中华六鞭毛虫

C、鳃隐鞭毛虫

D、车轮虫

、以下属于鱼类寄生性肉足虫的是(B)

A、肠袋虫

B、鲩内变形虫

C、草履虫

D、球虫

、不属于鱼类寄生性肉足虫特征之一的是(D)

A、以伪足为运动器,兼有运动、摄食功能

B、体表无坚韧的表膜,仅有极薄的细胞质膜

C、二分裂繁殖,有的具有性生殖,普遍能形成包囊

D、身体为多细胞

、以下寄生虫中(B)只出现在草鱼肠道里,属于专性寄生虫

A、肠袋虫

B、鲩内变形虫

C、隐蔽虫

D、黏孢子虫

、鲩内变形虫(A)阶段对环境抵抗力较弱,是防治该病的理想时期

A、营养体

B、孢囊前期

C、孢囊期

D、休眠期

、对水产动物危害种类较少的寄生原虫是(B)

A、纤毛虫

B、肉足虫

C、鞭毛虫

D、孢子虫

、孢子虫的主要特征是在其整个生活史中毫无例外地产生(D)

A、极囊

B、嗜碘泡

C、孢子体

D、孢子

、黏孢子虫的共同特征是具有(C)

A、孢子体

B、折光体

C、极囊

D、极帽

、鱼类孢子虫不具备的特征是(D)

A、除某些种类在某阶段有伪足或鞭毛而运动外,一般不能运动

B、寄生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各种鱼类的各种部位

C、生活史十分复杂,具世代交替

D、一部分为寄生

、不需要更换寄主,在同一寄主内完成无性、有性世代的是(A)

A、艾美球虫

B、碘泡虫

C、小瓜虫

D、指环虫

、以下(D)不属于黏孢子虫的常见分类依据

A、壳片形态数量

B、极囊形态数量

C、有无嗜碘泡

D、胚核

、以下(D)不属于黏孢子虫

A、尾孢虫

B、单极虫

C、碘泡虫

D、野鲤肤孢虫

、关于鱼类寄生性纤毛虫的主要特征,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C)

A、成体或幼体具纤毛运动器,多数种类终生全身被有纤毛,有的只在生活某一阶段存在纤毛

B、虫体由囊膜、胞质和胞核组成

C、纤毛在电镜下的亚维结构与鞭毛不同,较短,数目多,运动节奏性强

D、生活史有营养期和胞囊期,靠胞囊或直接接触传播

、危害大、防治难度高的水生动物寄生性纤毛虫主要是(B)

A、斜管虫

B、多子小瓜虫

C、碘泡虫

D、指环虫

、多子小瓜虫的繁殖水温是(B)

A、12~18℃

B、15~25℃

C、28~32℃

D、32~37℃

、多子小瓜虫的(A)在鱼体寄生,宿主受刺激后,形成白色膜囊将虫体包裹,虫体在膜囊内生长成熟后,破膜而出

A、营养期

B、衰老期

C、包囊期

D、休眠期

、多子小瓜虫的分裂生殖主要在(B)中进行

A、宿主鱼

B、水底或其他固体物

C、中间寄主

D、终末寄主

、鲤斜管虫繁殖的适宜水温是(A)

A、12~18℃

B、15~25℃

C、5~8℃

D、32~35℃

、生活史中不需要通过包囊期,便可大量流行传播的纤毛虫病是(A)

A、车轮虫

B、锥体虫

C、多子小瓜虫

D、内变形虫

、主要见于宿主鱼体外寄生的原虫是(A)

A、纤毛虫

B、锥体虫

C、肉足虫

D、片盘虫

、主要见于宿主鱼肠道内寄生的原虫是(C)

A、斜管虫

B、锥体虫

C、内变形虫

D、车轮虫

、(A)主要寄生在白鲢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引发其狂游乱窜

A、鲢碘泡虫

B、鲢中华鳋

C、中华黏体虫

D、匹里虫

、下列寄生虫(C)通过伤口钻入寄主血液中

A、车轮虫

B、小瓜虫

C、拟阿脑虫

D、聚缩虫

、下列病原中(C)属固着类纤毛虫

A、毛管虫

B、车轮虫

C、累枝虫

D、本尼登虫

、下列寄生虫属于蠕虫的是(C)

A、车轮虫

B、小瓜虫

C、指环虫

D、黏孢子虫

、下列寄生虫属于原虫的是(B)

A、三代虫

B、黏孢子虫

C、指环虫

D、血居吸虫

、三代虫和指环虫都具有(C)

A、眼点

B、口刺

C、后固着器

D、吸盘

、坏鳃指环虫的后固着器上附着有小钩(C)

A、9对

B、8对

C、7对

D、4对

、小鞘指环虫的头部背部有黑色眼点(D)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单殖吸虫中的头部有4个眼点和2对头器是(A)

A、指环虫

B、异斧虫

C、双阴道虫

D、本尼登虫

、单殖吸虫中有1对头器,无眼点。胎生的是(B)

A、锚首虫

B、三代虫

C、双阴道虫

D、本尼登虫

、以下关于单殖吸虫描述错误的是(D)

A、雌雄同体

B、主要寄生在鳃上

C、主要寄生在体表

D、主要寄生在肠道中

、指环虫与三代虫的主要区别是(A)

A、头部有无眼点

B、外形有差异

C、运动形态不同

D、虫体大小不等

、下列寄生虫为雌雄同体的是(D)

A、鱼蛭

B、绦虫

C、复殖吸虫

D、单殖吸虫

、秀丽三代虫后固着器有边缘小钩(B)

A、10对

B、8对

C、6对

D、4对

、下列关于复殖吸虫的说法正确的是(D)

A、绝大多数是雌雄异体

B、没有中间宿主

C、不都是营寄生生活

D、生活史过程中需要更换宿主

、复殖吸虫的生活史分为几个阶段(C)

A、5

B、6

C、7

D、8

、复殖吸虫寄生于何处时,危害相对较小(B)

A、脑

B、消化道

C、眼

D、循环系统

、侧殖吸虫最常见的中间宿主是(A)

A、螺类

B、鱼类

C、哺乳类

D、鸟类

、双穴吸虫的尾蚴在何处发育成囊蚴(C)

A、椎实螺

B、鱼体肌肉内

C、鱼的视觉器官

D、鸥鸟肠内

、侧殖吸虫寄生在鱼的(B)

A、眼

B、肠道

C、肌肉

D、神经

、雷蚴是下列哪种寄生虫生长的必须阶段(D)

A、指环虫

B、双穴吸虫

C、血居吸虫

D、侧殖吸虫

、血居吸虫的终末寄生是(A)

A、鱼

B、鸟

C、人

D、猫、犬

、复殖吸虫的第1中间寄主通常是(A)

A、螺类

B、鱼类

C、哺乳类

D、鸟类

、嗜子宫线虫为(D)

A、雌雄同体,卵生

B、雌雄同体,胎生

C、雌雄异体,卵生

D、雌雄异体,胎生

、鲤嗜子宫线虫的雌性成虫的颜色为(B)

A、无色透明

B、红色

C、白色

D、乳白色

、复殖吸虫的主要固着器官是(D)

A、中央大锚钩

B、边缘小钩

C、口吸盘

D、腹吸盘

、舌形绦虫的终末寄主是(C)

A、蚤类

B、鱼类

C、鸟类

D、哺乳类

、许氏绦虫的中间寄主是(A)

A、颤蚓

B、剑水蚤

C、田螺

D、椎实螺

、裂头绦虫的终末宿主为(C)

A、鱼类

B、两栖类

C、哺乳类

D、鸟类

、下列关于绦虫的说法错误的是(B)

A、全部为营寄生生活

B、第一中间寄主通常是鱼类

C、多节绦虫具有多套生殖器官

D、绦虫具有自体受精和异体受精的功能

、线虫和绦虫的共同特点是(B)

A、长度均为1~50mm

B、都可以寄生在消化道内

C、都对水生动物的危害较小

D、都需要中间宿主

、下列关于线虫的描述中正确的是(C)

A、从幼虫发育的成虫一般要蜕皮5次以上

B、繁殖一般只有卵生和胎生

C、组织内寄生的线虫需要中间宿主

D、消化道寄生线虫需要中间宿主

、棘头虫成虫一般寄生在脊椎动物的(D)

A、血管

B、呼吸道

C、生殖道

D、消化道

、九江头槽绦虫的中间寄主是(B)

A、颤蚓

B、剑水蚤

C、草鱼

D、椎实螺

、九江头槽绦虫寄生在鱼体的部位是(C)

A、呼吸道

B、生殖道

C、肠道

D、脊髓

、与双线绦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C)

A、许氏绦虫

B、鲤蠢绦虫

C、舌状绦虫

D、九江头槽绦虫

、下列绦虫身体不分节的是(B)

A、裂头绦虫

B、鲤蠢绦虫

C、舌状绦虫

D、九江头槽绦虫

、关于棘头虫描述正确的是(D)

A、雌雄同体,卵生

B、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的血液中

C、雌雄异体,胎生

D、无消化系统,靠体表渗透吸收营养

、龙江血居吸虫具有感染力的是(A)

A、尾蚴

B、毛蚴

C、胞蚴

D、囊蚴

、消化系统发达,包括口、食道、肠和肛门的是(D)

A、单殖吸虫

B、棘头虫

C、绦虫

D、线虫

、消化系统退化甚至完全消失,依靠体表渗透吸收营养的是(C)

A、单殖吸虫

B、复殖吸虫

C、绦虫

D、线虫

、由原生动物、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等引起的疾病称为(D)

A、病毒病

B、细菌病

C、真菌病

D、寄生虫病

、(B)依靠第2触角对宿主鱼侵袭

A、锚头鳋

B、中华鳋

C、鱼鲺

D、鱼怪

、以下关于锚头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A、终生营寄生生活

B、我国发现十多种,危害较大的是多态锚头鳋、鲤锚头鳋和草鱼锚头鳋等

C、雄虫很小,形似剑水蚤,自由生活,有时亦在鱼体上暂时性寄生

D、虫体摄食鱼体血液和体液,病鱼焦躁不安、消瘦,甚至大批死亡。有时寄生鱼眼和口腔,影响摄食

、危害鱼类的节肢动物主要属于(C)

A、昆虫纲

B、蛛形纲

C、甲壳纲

D、瓣鳃纲

、只有雌性是鱼类寄生虫的甲壳动物性病原是(A)

A、桡足类

B、鳃尾类

C、等足类

D、枝角类

、下列寄生甲壳动物病中不属于有桡足类引起的是(C)

A、锚头鳋

B、中华鳋

C、鱼鯴

D、鱼虱

、针虫病又称蓑衣病,其病原是(A)

A、锚头鳋

B、鱼虱

C、棘头虫

D、中华鳋

、下列寄生虫不属于甲壳动物性病原的是(C)

A、锚头鳋

B、鱼鲺

C、棘头虫

D、中华鳋

、患“翘尾巴病”的白鲢在池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该病的病原是(A)

A、锚头鳋

B、鱼鲺

C、棘头虫

D、中华鳋

、鱼虱病病原中洄虱寄生在石斑鱼(A)部

A、体表

B、肌肉

C、肠

D、鳃

、多态锚头鳋主要寄主及寄生部位是(D)

A、鲤体表

B、草鱼口腔

C、鲫鳃部

D、鲢鳙体表

、鳃蛆病的病原及易感对象是(B)

A、锚头鳋草鱼

B、大中华鳋草鱼

C、大中华鳋鲢

D、锚头鳋鲢

、比较中华狭腹鳋与大中华鳋的卵囊,发现前者其中的卵粒(A)

A、大呈单行纵列

B、小呈单行纵列

C、大呈不规则排列

D、小呈不规则排列

A2型题:每道题为一个小案例,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某渔场养的白鲢1月发病,病鱼表现有擦身、不安,体表出现白斑,几天后看到白斑上长出毛状物。该病可能是(C)

A、赤皮病

B、白点病

C、水霉病

D、车轮虫病

、某病原专门侵入真核细胞内,侵入组织细胞后,可引起感染细胞肿胀、增生、坏死,导致微循环障碍并伴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和组织坏死,是养殖贝类和虾类的重要病原体,该病原可能是(D)

A、细菌

B、螺旋体

C、水霉

D、立克次体

、某病原主要危害虾、龙虾、蟹和贝类等的卵和幼体,尤以溞状期和糠虾期最为严重;在5~35℃、含盐0~6℃、pH在6~10时均可生长,适宜生长水温25~35℃,含盐0~2℃,pH为6~10。该病原可能是(C)

A、螺旋体

B、小瓜虫

C、链壶菌

D、类立克次体

、某渔场养殖鲤发病,鱼游泳迟缓,皮肤上有苍白块斑和水疱,嘴、腹部、尾鳍出血,鳃丝腐烂、出血、组织坏死,鳃和体表分泌大量黏液。引起该病的病原可能是(D)

A、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B、淋巴囊肿病毒

C、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

D、锦鲤疱疹病毒

、某渔场养殖斑点叉尾噁发病,病鱼水肿,双眼突出,表皮发黑,鳃苍白,表皮和鳍基充血,腹部膨大;解剖后可见肌肉出血,体腔内有黄色渗出物,肝、脾、肾出血或肿大;鱼嗜睡、打旋或水中垂直悬挂,最后沉入水中死亡。引起该病的病原可能是(C)

A、噁呼肠孤病毒

B、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C、斑点叉尾噁病毒

D、淋巴囊肿病毒

、某渔场养殖虹鳟发病,鱼苗体色变黑,腹部膨大,并伴有螺旋状游动,常见病鱼肛门处拖有1条线状黏液粪便。引起该病的病原可能是(A)

A、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B、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

C、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D、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某虾场养殖的罗氏沼虾发病,虾苗腹部出现白色或乳白色混浊块,有的存在分散的白浊点,肌肉白浊,但虾甲壳不出现白斑。引起该病的病原可能是(B)

A、桃拉综合征病毒

B、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

C、白斑综合征病毒

D、黄头病毒

A3/A4型题:请根据案例所提供的信息,每道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九江头槽绦虫生活史需要经卵、裂头蚴、原尾蚴、钩球蚴、成虫五个阶段

、从卵发育至成虫的顺序是(B)

A、原尾蚴、钩球蚴、裂头蚴

B、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

C、裂头蚴、钩球蚴、原尾蚴

D、裂头蚴、原尾蚴、钩球蚴

、被剑水蚤吞食的是(C)

A、裂头蚴

B、原尾蚴

C、钩球蚴

D、成虫

、身体有节片的是(D)

A、裂头蚴

B、原尾蚴

C、钩球蚴

D、成虫

异形吸虫生活史包括:成虫、卵、毛蚴、胞蚴、两代雷蚴、尾蚴、囊蚴

、寄生在鸟或哺乳类消化道的是(D)

A、毛蚴

B、胞蚴

C、雷蚴

D、成虫

、小塔螺吞食的是(A)

A、卵

B、胞蚴

C、雷蚴

D、囊蚴

、主动侵入鱼体的是(B)

A、毛蚴

B、尾蚴

C、雷蚴

D、囊蚴

、人吃了未煮熟的鱼,被感染的是(D)

A、毛蚴

B、尾蚴

C、雷蚴

D、囊蚴

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A、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B、一方受益,另一方无害

C、双方都有利D、双方都不利

、互利共生即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其生活方式表现为(C)

、共栖即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其生活方式表现为(B)

、寄生生活即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其生活方式表现为(A)

A、迟鳠鱼蛭B、中华蚤C、疟原虫D、马蛭

、(B)属于阶段寄生虫

、(A)属于暂时性寄生虫

、(D)属于兼性寄生虫

A、鲩内变形虫B、中华六鞭毛虫C、鳃隐鞭虫D、锥体虫

、对草鱼夏花危害最大的鞭毛虫是(C)

、鞭毛数量最多且光镜下快速运动的是(B)

、血液寄生并需要中间寄主的是(D)

、对草鱼危害大且能形成包囊的是(A)

A、营养子裂殖体裂殖子

B、卵囊孢子母细胞孢子子孢子

C、大、小配子母细胞大、小配子合子

D、营养体包囊

、草鱼艾美球虫裂体生殖经历的主要阶段是(A)

、草鱼艾美球虫孢子生殖经历的主要阶段是(B)

、草鱼艾美球虫有性繁殖经历的主要阶段是(C)

A、球虫B、微孢子虫C、单孢子虫D、黏孢子虫

、对鱼类危害大、危害种类最多的孢子虫是(D)

、具有极囊极丝的孢子虫包括黏孢子虫和(B)

、鱼类格留虫孢子极小(1~10μm),电镜下才能看到其内部结构,其属于(B)

、对虾感染部位白浊不透明且失去弹性,取病变部位镜检,发现孢子或孢子母细胞,基本可确诊其受到(B)侵袭

、球虫和(D)整个生活史中只需1个宿主

A、斜管虫B、车轮虫C、多子小瓜虫D、聚缩虫

、群体生活,群体具分支柄,柄的基本附于鱼体;每个分枝末端有一虫体。整个虫体充分伸展时呈倒钟罩状,前端有盘状口围盘,其边缘长有2行纤毛,以上描述符合(D)的特征

、(C)的主要特征是幼虫前端有一乳头状的钻孔器,后端有一尾鞭毛,成虫球形,全身布满纤毛,有大核和小核,大核呈马蹄形

、引起鱼类患病的(B)种类多,虫体侧面观毡帽状,鱼体大量寄生时可现“白头白嘴”状,或“跑马”状

、虫体腹面观卵圆形,腹面左边有9条纤毛线,右边为7条,腹面有一喇叭状的弯曲口管,后方有一圆形或椭圆形的大核与小核,符合以上特征的是(A)

A、锚头鳋B、中华鳋C、鱼鲺D、鱼虱

、种类较少且无论雌雄、无论幼体成体全为寄生的淡水鱼类甲壳动物性病原是(C)

、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寄生于海水鱼类的甲壳动物性病原是(D)

、第2触角插入草鱼鳃丝,外观鳃丝上大量带有卵囊的似蛆的白色虫体,此甲壳动物性病原是(B)

、在第5桡足幼体时,分化为雌雄虫,并在鱼体上交配,交配后,雄虫仍回到水中,很快死亡。雌虫口中分泌涎液,溶解寄主表皮组织,头部钻入寄主体内。符合此特征的甲壳动物性病原是(A)

、(A)成虫分为童虫、壮虫、老虫三个阶段:刚寄生的成虫如细毛,白色,无卵囊;壮虫透明,可见黑色肠蠕动,1对绿色卵囊,用手拨动时,虫体可竖起老虫身体混浊,不透明,虫体变软

A、桡足类B、鳃尾类C、等足类D、枝角类

、(B)雌雄虫体均为寄生虫,有背甲,不具卵囊

、(C)雌雄虫体均为寄生虫,无背甲,不具卵囊

、(A)只有雌性属于鱼类甲壳动物性寄生虫且具卵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jczd/20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