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医案紫及清解灌肠液加味保留灌肠治
2020-9-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紫及清解灌肠液加味保留灌肠治疗缺血性结肠炎
陈某某,女,45岁。年12月18日初诊。
便时肛门出血1周。
便时肛门出血1周,血色鲜红量多,亦可见时有暗红色血,伴腹部疼痛,肛门灼热,口干喜凉饮,纳可寐安,小便利,大便质软成形,日排1次。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指诊:肛内灼热感,未触及硬性肿物。肛门镜检:镜下见直肠粘膜色泽淡。电子肠镜示:乙状结肠距肛30-15公分处见多发片状黏膜充血糜烂,结肠多发息肉。
西医诊断:1.缺血性结肠病急性肠系膜缺血型,2.结肠息肉。中医诊断:1.便血2.息肉痔湿热下注型。
1.中药保留灌肠2.息肉电切术
紫芨清解灌肠液合桃红化瘀汤加减保留灌紫草30g,白芨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败酱草30g,桃仁15g,红花15g,丹参15g,益母草15g,当归15g。
治疗后次日即无便时出血,肛门灼热减轻、腹部疼痛缓解,治疗一周诸症缓解后行内镜下息肉电切术,治疗二周后诸症消失出院。
本案患者系因便时肛门出血1周来就诊,伴腹部疼痛,肛门灼热,口干喜凉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肛门镜检:镜下见直肠粘膜色泽淡。电子肠镜示:乙状结肠距肛30-15公分处见多发片状黏膜充血糜烂,结肠多发息肉。西医诊断:1.缺血性结肠炎急性肠系膜缺血型,2.结肠息肉。中医诊断:1.便血2.息肉痔湿热下注型。缺血性结肠炎可由长期便秘或肠管持续痉挛致肠内压增高肠道供血不足而引起。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腹痛、腹泻和便血三联征。根据发病的缓急和累及肠段不同,国外文献将其分为3型:1.急性肠系膜缺血;2.慢性肠系膜缺血;3.结肠缺血。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表现因病期而异,分为3期:1.急性期:发病初72h内,粘膜充血区与苍白区相间,以后红斑融合,形成浅表小溃疡,并有粘膜水肿、瘀点及粘膜下出血。2.亚急性期:发病72h~7d,形成纵行或匐行性溃疡。3.慢性期:发病2周~3个月,结肠镜示不完全正常的粘膜或残存一些颗粒不平。
治疗采用紫芨清解灌肠液合桃红化瘀汤加减保留灌肠,紫芨清解灌肠液系叶玲主任经验方,现为福建中医药医院院内制剂,该方以五味消毒饮为基础加减,紫芨清解灌肠液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桃红化瘀汤活血化瘀、凉血止痛,二方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促进直肠粘膜恢复正常。本案患者应用该方灌肠治疗疗效显著,次日即无便时出血,肛门灼热、腹部疼痛均减轻,治疗一周诸症缓解后行息肉电切术,治疗二周后诸症消失。
吴才贤
中医肛肠硕士,医师,叶玲名老中医工作室成员,中国女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师从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省名中医叶玲主任医师。擅长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便秘、结肠炎等肛肠专科疾病的相关诊治,参与省级课题2项,主持校管课题1项,参编《脱肛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专著。
门诊时间:周五下午。
肛肠科门诊:门诊综合楼五楼
肛肠科病房:病房楼13号楼二三楼
叶玲名中医工作室吴才贤*叶玲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