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5类常用药及注意事项
2019-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来源:问上医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慢性、对称性、持续性、侵袭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未经正规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几种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症状的保守治疗方法。但治疗除了控制症状,更为关键的是要应用改善病情的药物,延缓病情发展,避免致残。今天“问上医”就详细的跟大家说说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5类常用药及注意事项。五大类常用药正如之前的课程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关节组织,导致的关节炎症。临床上,常使用非甾类抗炎药、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和植物药这5类药物,逆转免疫系统错误攻击的趋势、延缓病情、减轻症状。(1)非甾体抗炎药此类药物具有抗炎镇痛消肿作用,是改善关节症状的常用药。但不能控制病情,必须与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同服。此类药物服药时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必须加以注意,只有在一种药物足量使用1-2周后无效才更改为另一种。应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服用,因其疗效不叠加,而不良反应增加。老年人应选用半衰期段的药物;为减少胃肠道刺激,可在饭后服用。(2)抗风湿药此类药物较非甾体抗炎药发挥作用慢,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1-6月,有改善和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临床一般首选甲氨蝶呤,不良反应有肝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受抑制过口角糜烂等,停药后多能恢复。应严格按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3)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强效抑制免疫系统的功效,是急性炎症发作最常用到的药物。本药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可给与短效激素,其剂量依病情程度而调整,可使关节炎症状得到迅速而明显的缓解,改善关节功能。激素虽是一种强劲的抗炎药,但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尤其多长期服用者。不良反应有感染、高血压、高糖血症、骨质疏松、撒药反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肥胖、精神兴奋、消化性溃疡等,临床上须严格遵医嘱服用,不得随意停药和减量,同时检测其不良反应。(4)植物药制剂雷公藤多苷的不良反应是对性腺的毒性,出现月经减少、停经、精子活力及数目减少、皮肤色素沉着、指甲变薄软、肝损害、胃肠道反应等。青藤减得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皮疹、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问题。白芍总苷的不良反应有大便次数增多,轻度腹泻、纳差等。服药期间要注意观察,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就诊。(5)生物制剂生物制剂如TNF-α拮抗剂、IL-1拮抗剂、CD20单克隆抗体、细胞毒T细胞活化抗原-4抗体等。它们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劝导”免疫系统“迷途知返”,不再自相残杀。这类近药物近年在国内外都在逐渐使用。适用于用传统抗风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或病情较重伴有内脏受累等情况,具有抗炎及防止骨破坏的作用。为增加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本类生物制剂宜与免疫调节剂MTX联合应用。服药注意事项1、长期服用激素的注意事项不能突然停药,只能在病情控制后在医师指导下逐渐减量;病情稳定者,最好在早上8:00,1次服用激素;如有手术、分娩或外伤,则应暂时增加激素量;长期服用者尽量选副作用小的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或甲泼尼龙片;剂量小者可怀孕和分娩。2、服用非甾抗炎药注意事项剂量个体化,不长期大剂量用,可阶梯式增量至最佳疗效,然后阶梯式减量;不再服曾引发过敏、血象异常或肝损害的药;避免同时服2种以上,避免合用大量激素;非肠溶片坚持吃一半饭时服药,对于肠溶片,在饭前半小时内服用;注意有无胃肠道不适,并观察大便颜色,有无黑便或血便,必要时行大便常规;有无小便颜色及量变化,有无下肢水肿;定期监测血尿常规、血压和肝肾功能等。3、用免疫抑制剂的注意事项包括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和硫唑嘌呤等;服用前:查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正常者才开始用;定期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开始的3个月为每2周1次,以后则1~3个月检查1次,出现异常及时就医,严重者及时停药;服药期间不能怀孕,至少停药半年以上才能怀孕。4、服用羟氯喹的注意事项使用剂量小,绝大多数无副作用,但要密切观察;1年左右到眼科检查眼底和角膜等;1年左右检查1次心电图;5、服用柳氮磺吡啶的注意事项多饮水;磺胺过敏者不要使用;尿液呈黄色不必害怕;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其他注意事项(1)定期评估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应定期评估疾病活动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股毎3--6个月评价一次。无论是应用何种药物,应定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用药。(2)密切西宁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