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造口相关知识

2018-6-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肠造口是指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合于腹壁切口上。儿童肠造口手术是抢救腹部外伤,腹腔广泛感染,某些先天性肠道疾病,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合并休克等严重急腹症患儿的有效手段。它是将肠管在腹壁做暂时人工肛门,术后肠道内容物经造口排出。儿童"造口"多为暂时性,在肠造口术后3~6个月,待临床症状消失后,行关瘘术。

大多数小孩,造口都是临时的,一段时间以后需要回纳。因新生儿腹平面小,且往往手术切口又多,故难以进行术前造口定位,造口可能会处于成人完全不一样的地方。一般造口最好是开在婴儿活动很难触碰到的地方。

婴儿的皮肤非常的细嫩。由于皮肤还没有形成成人那样的PH值来保护皮肤,因此也容易受到细菌和真菌的感染。婴儿的皮肤角质层较薄,容易受损,应尽量减少使用化学性强及含药性的皮肤用品,如含酒精成分的防漏膏、类固醇的药膏等;减少换袋的次数,避免皮肤损伤。

儿童的肚子很小,肚脐眼,腹股沟等并没有留出很多位置用来贴造口袋,并且婴儿呼吸时,肚子鼓来鼓去的,造口袋也不容易贴合。

选择婴儿造口袋,需要底盘材料非常的柔软,可以随着肚子运动。婴儿造口并不是成人造口的缩小版。对于婴儿来说,一件式比两件式要适合,因为一件式没有较硬的卡环,可以使底盘更贴服于皮肤。婴儿也不懂得在贴造口袋的时候要屏住呼吸,让肚子放平什么的。而且用两件式有的时候要把袋子按到底盘上,这对婴儿来说都是无法操作的。一般造口袋有1/3至1/2满时便要排放,以免重力作用引起渗漏。一般2到5天更换一次,若造口袋内气体增加,多因小儿啼哭或啜奶时吸入大量气体所致,若使用开口袋,则可以将气体从造口袋的开口排出。每次更换造口袋时要对造口大小及其周围进行评估,造口底盘的开口裁剪不宜过大,一般比造口大2-3mm就行,同时注意外圈应顺应患儿的体形进行裁剪。

小儿尿片不可将造口袋包得过紧,可用造口腹带包裹着腹部;小儿可穿普通衣服,但避免裤子橡皮筋压于造口。

婴儿造口护理,和成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婴儿没法照看自己,需要大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避免婴儿紧张和慌乱,可以在做护理的时候先让他喝喝奶,洗个澡,或者给个玩具让他安静下来。一个热水澡,可以让底盘更容易撕下来。婴儿的手术切口愈合后便可以沐浴。造口本身是肠的一部分,沐浴对造口不会有影响,佩戴造口袋或完全撕除造口袋时均可以进行沐浴。可以使用沐浴露给患儿进行沐浴,但不宜使用沐浴油,以免影响造口底盘的粘贴;同时造口周围皮肤不宜使用爽身粉,因爽身粉成分有可能刺激肠粘膜,如需使用爽身粉,则要在造口袋粘贴好后再使用。

造口护理的时候,不建议用婴儿油,或一些含有婴儿油的护肤品。因为婴儿油会影响底盘的粘性造成渗漏。贴袋子时注意方向,开口挂在身体侧面。这样方便使用尿布。有造口的婴儿最好穿连体裤,或者用尿布包,这样小家伙就够不到袋子,不会拉扯袋子了。

小朋友发烧的时候,袋子的粘性会下降。相对于成人,按照体重的比例,婴儿会排出更多的排出物,损耗更多的液体。6公斤左右的新生儿,大约一天要排出ML的排出物。因此很容易脱水和电解质失调,因此看上去会瘦小一些.。

造口婴儿的饮食与其它婴儿完全无区别。正常均衡饮食对婴儿的正常发育及成长非常重要。当尝试新食物时一次不可过多。回肠造口或空肠造口婴儿最好在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饮食及补充电解质。回肠造口婴儿应多喝水,果汁。

如何观察孩子是否脱水:看一下尿液的颜色是否变深,尿布是否很长时间都是干的;孩子的嘴唇和舌头是否干燥;眼睛是否还是水汪汪的。如果有这些症状需要立即就医。在就医之前,可以给孩子一些成人用的口服补液盐,不要用小孩子喝的,那个含盐量太少。

婴儿虽然有造口,但绝对不会影响婴儿的身体及智能发展。一般小儿学习转身、爬行、坐立、行走时,造口袋渗漏的机会增加,这是正常的,大人不应限制小孩的这些运动。但是在选择造口袋的时候,尽量选择粘性较好的小儿造口袋,同时可使用小儿造口腹带固定造口袋,可能会适当改善渗漏的情况,另外,可以在造口周边用不含酒精的防漏条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在造口回纳后,婴儿容易出现尿布疹(很疼的),因为婴儿的尿布里从来没有粪便,屁屁上的皮肤一下子适应不了便便。医院里,医生会经常在婴儿的肛门周围涂抹点便便,让皮肤有个适应性。勤换尿布也可以预防尿布疹,在换尿布时用温水洗干净屁屁,并擦干。擦点红屁股膏预防。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权威
白蚀丸价格大概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rqzpg.com/jczd/173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